2010年8月25日星期三

評論:溫家寶的政治體制改革意味著什麼

評論:溫家寶的政治體制改革意味著什麼
躍生
更新時間 2010年 8月 2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42
BBC中文網記者
溫家寶向鄧小平銅像獻花(新華社圖)

中國總理溫家寶星期五(8月20日)在深圳發表講話,再次提及中國的政治改革問題,引起各方廣泛關注。

溫家寶說,「不僅要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複失,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

事實上,這並不是溫家寶第一次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他每次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講話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和密切解讀,一方面是由於人們對政治體制改革的熱切期待,另一方面也由於這一問題的高度敏感性。

有人喜歡把溫家寶的講話看成是個人自主性的體現,讚揚他出面主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勇氣。一些觀察家甚至提出疑問:他的講話是否代表中央?

分權和監督

對比一下五個月前溫家寶通過中國當局權威文件《政府工作報告》所表述的內容就可以發現,上述的猜測沒有什麼根據,溫家寶的最新講話也沒有什麼新意。

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及政治體制改革時說,「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領域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

溫家寶這次在深圳講話中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還說,「要從制度上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約的問題,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

溫家寶在五個月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要「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政府、監督政府,同時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溫家寶的這些談話的確表達了政治體制改革的迫切性,也提出了分權和監督這兩個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但是,人們希望看到的是具體的措施和切實的行動。

到目前為止,在腐敗猖獗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公眾希望聽到的並不是「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的空泛言辭,希望看到的並不是「政務公開」之類的表面文章,而是能夠真正帶來變化的改革行動。

劃時代的改變

中國現在正在紀念作為經濟改革成功重要標誌的深圳特區建立30週年。人們注意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成功得益於一系列重大的政策轉變,包括允許私營經濟的存在,允許私人資本和外國資本進入市場競爭,等等。

現在,人們也期待著中國能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出現類似的劃時代的改變。例如,允許政治反對派的存在和允許獨立媒體的存在,等等。

前不久,中國作家余傑的新書《中國影帝溫家寶》在香港出版發行。這本書否定了有關溫家寶屬於中共體制內溫和派和改革派的評價,批評溫家寶只注重表演,在中國歷史的關鍵時刻沒有以更多的努力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有評論人士指出,溫家寶在深圳發表的最新談話就是對《中國影帝溫家寶》作出的回應,表明自己不是「影帝」,而是「改革家」。

事實上,「影帝」和「改革家」可能都是誇張的評價。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需要大膽的政治家作出承擔歷史責任的決斷。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8/100823_ana_wen_reform.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