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星期四

貨币戰争:媒體也是殺人“武器”?


貨币戰争:媒體也是殺人“武器”?
作者:我是公社小社員
點擊數:1442
更新時間:2011-8-25

大道國學者夏商先生曰:所謂貨币戰争,是市場經濟全球化“貨币殖民時代”的最高戰争形态,也是信息化技術條件下的新型“鴉片戰争”。所謂新型“鴉片戰争”,就是西方資本列強把自由民主“普世價值”作爲“文化鴉片”,向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地區販賣輸出。最後,這些貧窮落後國家得到的是“被民主”、“被增長”和“被現代化”,而西方資本列強得到的依然是貧窮國家的資源和真金白銀的财富。在此過程中,除了“堅船利炮”的原始野蠻血腥外,西方資本買辦精英的“文化鴉片”販賣,正是通過媒體傳播來實現的。将媒體作爲“信息侵略”的殺人“武器”,也正是“貨币殖民時代”最偉大的文化科技創新。
我們不妨先來看幾條相關時訊,然後再繼續讨論。

【1】西方“信息戰”點燃利比亞“反卡”情緒

據齊魯晚報2011年08月25日消息,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西方在利比亞獲得成功的特點在于,通過信息戰讓強有力政權被動搖和推翻。要想使生活安康的人民反對政府,需要善于控制他們的意識,讓他們産生自己的生活不可接受的想法。而就在不久前,盡管卡紮菲政權具有東方特點,多數利比亞人并不這麽想。僅靠單獨制定的計劃或受到特别資助的衛星頻道節目無法取得這種效果。需要在這方面采取更廣泛的措施,專家稱之爲信息侵略。信息侵略同時将多個“被民主國家”國民的意識作爲目标,改變他們傳統的存在意義。

早在冷戰時期,西方意識形态機構與媒體有關特殊“信息政策”的協議也屬于信息侵略。其主要任務是,讓西方民主标準的優越性貫穿于全世界的信息中,使不具備這種标準的人民感到有缺陷。這種缺陷感成爲傳播騷亂細菌的溫床。在發動全面信息侵略的背景下,西方已經在對一些國家的政府展開旨在壓制和消滅它們的專門意識形态活動的挑釁活動。

利比亞出現廣泛的反對派、民衆對卡紮菲政權不滿情緒的加劇正是這項工作的結果,尤其是利比亞人普遍收看得到衛星電視。群衆心理有其自身規律。它受到各種手段的影響,包括運用神經語言學。毫無疑問,就像對埃及人或突尼斯人那樣,對利比亞人也施加了這種影響。卡紮菲爲利比亞人民創造的福祉在他們眼中已不複存在。他變成了“嗜血的獨裁者”,于是人民走上街頭。

群衆意識受到操控的确鑿證據是,除了泛泛的自由口号外,普通利比亞人對于想在卡紮菲下台後得到什麽并無概念。即便是反對派領導人,對于如何在部落和各民族矛盾暗流洶湧的國家建設新社會也沒有明确計劃。這意味着,他們并非起義的真正發起者。相反,他們隻是别人手中的“起爆器”。

【2】西方媒體已成利比亞戰事參與者

據齊魯晚報2011年08月25日報道,西方媒體對他們國家發動或參與海外戰争的報道,一直都有其強烈的政治目的和利益取向。比如在8月22日,賽義夫“死而複活”。這一戲劇性的變化不由讓人聯想到伊拉克戰争爆發當天,西方媒體聲稱薩達姆被“炸死”,但薩達姆随後在電視上露面的事件。時隔八年,西方媒體仍不斷犯下這種“低級錯誤”,其背後的動機十分明顯。不難看出,從伊拉克戰争到北約介入利比亞内戰,西方媒體已經成爲戰事進程的參與者,打的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輿論戰”。

而打這場戰争,西方媒體有三種武器:一是發布虛假新聞,打擊對手士氣。上文提到的賽義夫在新聞報道中“死而複活”便是典型案例;另一種是緊跟政府,積極造勢。據《文彙報》駐法國記者的調查,2003年法國反對伊拉克戰争時,法國主流媒體基本上也表示反戰;而這一次,法國作爲主導空襲利比亞的國家,法國主流媒體則幾乎又一緻表示支持;西方媒體采用的第三種手段是背靠政府,實行新聞壟斷。這次在利比亞,擔綱報道重任的同樣是英美媒體。

關于近日利反對派攻占的黎波裏的報道,英美主流媒體多讨論“後卡紮菲時代”,對于戰事具體進程的報道則模糊混亂,這種對報道重點的刻意選擇,其用意不言自明。

【3】印度“二次革命”反腐絕食抗議一周 政府或面臨一場“災難”

據環球網2011年8月23日報道,印度擁有“新甘地”之稱的哈紮雷,由于反腐絕食抗議已經持續一周,身體狀況已經到了“危險地帶”。對于政府将如何解決問題、化解僵局,更加引人擔憂。據報道,哈紮雷醫生表示,他目前的身體狀況已經到達“危險地帶”,在24-48小時之内,很有可能需要緊急入院治療。

之前,哈紮雷每天會在拉姆裏拉廣場對支持者發表兩次演講,可是22日他卻沒有向民衆講話,而是在大部分時間裏躺在地上。哈紮雷的體重已經從72公斤降到67公斤,7天内少了5公斤。在此之前,他最長的絕食時間曾達12天。報道稱,盡管哈紮雷并沒有要求住院治療,但是他目前的健康狀況加劇了當局的政治風險,因爲一旦哈紮雷出現意外事故,辛格政府将面臨一場“災難”。

【4】網聞博評:透視“資本叢林”的傳媒法則

現代市場經濟全球化的“貨币殖民”,最早始于15世紀“老歐洲”遠洋殖民征服世界的壯舉。西方資本列強大國崛起的“第一桶金”,便沾滿了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及亞洲人民的鮮血。由此所形成的世界自由貿易“資本叢林”法則,本身就打上了生存競争弱肉強食的“胎記”。所謂的自由貿易和自由市場,就是資本大魚吃小魚勝者爲王的自由競争。所謂的自由民主,就是“權錢交易”的“市場民主”。所謂的言論自由和媒體公正,就是道德良知商品化交易的“文化市場”自由競争。所謂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慣例”,就是各國主權貨币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經過幾番叢林化的市場搏殺,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繼任者“美元帝國”,便成爲對全球進行“貨币殖民”統治的最高主宰。在這個“貨币殖民”時代,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已經争取自由獨立的主權,又被“世界貨币”和“美元帝國”侵犯和剝奪了。“美元綁架世界”和“美債綁架世界”,就是“貨币殖民”剝削的殘酷現實。從“貨币主權”的完全喪失和部分喪失開始,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經濟主權和國家安全就處于極其被動的險境了。

譬如,“世界工廠”生産出口創彙越多,中國央行在國内相應增發的人民币就越多。而美聯儲量化寬松,人民币就得被動升值,包括所持美債在内的中國外彙儲備就得縮水蒸發,中國就得被迫接受“通脹輸入”,人民币就得被迫出現“外升内貶”,中國13億人民就得被迫遭受雙重乃至三重盤剝。中國國内的資源和商品越來越少,市場上流通的紙币卻越來越多。這種“錢多的災難”,便是遭受“貨币殖民”剝削的結果。

市場經濟的貨币競争“叢林法則”是如此,市場經濟信息傳播與媒體自由競争的“叢林法則”同樣如此。配合着“貨币殖民”的“堅船利炮”野蠻,西方媒體便成了販賣“文化鴉片”的殺人“武器”。而在各個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内部,“分銷販賣”自由民主“普世價值”最賣力者,不是西方資本買辦精英,便是出賣自己國家民族利益的可恥内奸。

【5】“資本叢林”的“普世價值”爲何要“天天講”?

自15世紀西方資本列強開創出這個“資本叢林”世界以來,大魚吃小魚的弱肉強食,已經形成且在繼續加劇着世界性的貧富兩極分化格局。“傳統殖民”與“貨币殖民”的貪婪和野蠻,不斷毀滅着動聽的人權童話。貧富貴賤的等級壁壘分明,使得“人人生而平等”隻是空中樓閣的美麗謊言。沒有基本人權和自由平等的“叢林世界”,所謂民主人道的“普世價值”原本就是一件“國王新衣”。而爲了讓人們承認這件“國王新衣”的真實存在,西方媒體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就是必須的規定動作。

隻有這樣“天天講”的信息轟炸和“神經語言”的心理控制,人們才會沉溺于于“文化鴉片”的幸福快樂,人們才會忘記遭受剝削壓迫的痛苦,甚至會相信人分貧富貴賤等級的現實是天經地義的公平合理!

相反,隻要有人提醒民族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存在,隻要有人提醒資本自私貪婪和階級鬥争的必然,西方媒體及其資本買辦精英們馬上就會揮起“異端邪說”或“邪惡軸心”的大棒。如果是中國人,立刻就會被扣上“極左思維”和“文革餘孽”的大帽子。隻許自己“天天講”,不許别人“天天講”,這就是西方自由民主的虛僞與霸道。

經過五百年來的“堅船利炮”侵略和“普世價值”布道,西方資本列強曾将整個世界都納入到了這個“資本叢林”體系。後來,伴随着艱難的精神覺醒和血與火的抗争,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地區人民,先後紛紛掙脫了這個世界“資本叢林”體系的枷鎖。而這個“資本叢林”體系以市場經濟“貨币殖民”的形式又卷土重來,同樣是伴随着“堅船利炮”的侵略和“文化鴉片”的布道。所謂的市場經濟“國際慣例”接軌,就是這樣一個“被接軌”、“被民主”和“被現代化”的過程。

可想而知,若要再次從這個“資本叢林”體系中掙脫,同樣很難找到和平理性的“退出機制”。在第一次民族獨立的革命運動中,印度人民有幸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抗争方式,實現了自己國家的獨立。同時,也有幸跨入了“民主國家”的行列。可同樣是西方式的民主體制,卻并沒有給印度帶來西方國家那樣的富裕發達。甚至,這種西方式的民主體制,還給印度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分化和政治腐敗。于是,有“新甘地”之稱的哈紮雷,便喊出了“第二次獨立革命”的口号,并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腐絕食抗議行動。

由此可見,印度的“第一次獨立革命”,實際上還是一場“被民主”,還是上了“文化鴉片”的當,也還是沒有逃脫世界“資本叢林”體系的陷阱。

那麽,中國呢?如果說中國是被誤導接軌了這個市場經濟“貨币殖民”體系,那麽我們的安全“退出機制”出路何在?難道我們就必須繼續遭受這個“貨币殖民”體系的重重盤剝嗎?更何況,“貨币殖民”負債運營所導緻的美債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在越演越烈。中國面臨的更大危機,還将接撞而至!

【6】鑒古往而知興替,讓曆史告訴未來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在此前的《貨币殖民:阿拉伯的春天故事》及《叢林遊戲:“狼國”與“羊國”的戰争》及《日本危機:中國還要做“救世主”嗎?》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回望來路,從“向錢看”争先富,到接軌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到形成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再到貧富兩極分化和“黃賭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現在的美債危機和“輸入性通脹”危機,我們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大蛋糕”,卻原來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頂多,隻算是給救美國救歐洲救世界作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貢獻。

爲何會這樣呢?難道我們不正是從“向錢看”開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貨币真當成了自己的财富嗎?可到頭來,自己真金白銀的物質财富,卻被“虛拟”給了西方富國,而自己僅僅隻是落了一堆“看起來很美”的數字和不斷貶值縮水的紙鈔!現在,中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和“輸入性通脹”危機,還看不到盡頭。與其說這是以“東莞模式”爲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倒不如說是“向錢看”的思維模式已經陷入絕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财。自私自利,反倒自損自殘。

拜金拜富,就得學習世界上最富裕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接着1840年“鴉片戰争”以來的“西學東漸”,西方資本買辦精英通過世界輿論大合唱,順着中國人“向錢看”争先富的“求學”願望,又循循善誘地給我們送來了“科技崇拜”、“市場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價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這裏面最核心的教義,還是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簡稱“市場經濟”。

于是,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全球财富盛宴狂歡中,世界經濟繁榮景氣時,貧窮的中國人以血汗勞動供養美國和西方富國消費。而當經濟景氣低迷危機海嘯來臨時,遭受“血汗錢”縮水蒸發和“輸入性通脹”打擊最慘重的,還是貧窮的中國人。窮國供養富國,窮人供養富人,這究竟是哪門子的“國際慣例”和“普世價值”?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8/257340.html

叢林遊戲:“狼國”與“羊國”的戰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