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BP等石油巨頭北極“圈地” 被指或破壞極地環境

北極狐鬥智?

BP等石油巨頭北極“圈地” 被指或破壞極地環境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2011年02月18日11:29

  紛繁復雜的北極油氣資源爭奪戰再度升溫。

  2011年1月,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英國石油公司(BP)將聯手開發俄羅斯位於北極大陸油氣區塊的消息引發了各界的關注。

  作為戰略聯盟的一部分,Rosneft與BP將簽訂換股協議,BP以5%股份與Rosneft 9.5%的股份進行互換。根據BP的市值估算,BP公司將向Rosneft發行的股票價值約為78億美元。

  不過,這一決議仍然存在變數。1月29日,BP在俄羅斯的合資公司TNK-BP的俄羅斯股東代表方AAR公司反對BP與Rosneft的換股協議。AAR公司的人士表示,BP與Rosneft的合作違反了AAR與BP的股東協議,該協議規定BP在俄羅斯進行任何新協議前,都需要征詢其結盟伙伴的同意。

  “可能會有局部協議的調整,但大的戰略BP還是會堅持。”中國一位石油專家告訴《財經國家周刊》,“BP在海洋油氣開發中有技術優勢,這也是俄羅斯需要的。”

  BP北極戰略

  墨西哥灣事故后, BP開始轉而進入北極的戰略規劃。中國石油基金論壇研究員馮躍威認為,在墨西哥灣漏油事故中,BP栽了一個大跟頭,巨額的罰款、賠償下公司的年利潤被嚴重削薄。在美國政府和環保主義者壓力下,BP短期內要想在墨西哥灣區域再有大的斬獲可能性已經不大。

  “BP要想尋找新的油氣儲量接續區和能夠引起投資者興趣的利潤增長點,必須擴展全球業務,去別人做不了的區域開拓新業務。俄羅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BP在海洋油氣開發中確實有很強技術優勢,另外和俄羅斯的油氣公司在很早之前就有過成功合作。”馮躍威進一步表示。

  BP與Rosneft合作開採區域總面積約為12.5萬平方公裡,位於北緯70°以北的北極圈內。2010年,Rosneft取得了上述區塊的開發許可証。BP對外發布消息稱:該區域極具勘探前景。“無論面積還是勘探前景,此區域堪比英國北海。”

  有環保主義者提出,隨著各國對北極圈內油氣資源爭奪的白熱化,該地區面臨的環境污染風險也在逐步加劇。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開採活動,一旦發生類似於BP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北極地區將面臨著災難性的環境破壞。

  誰的后院?

  但BP與Rosneft的做法,得到了俄羅斯政府的“力挺”。俄總理普京表示,政府支持兩家公司的交易,將為這兩家公司共同開發北極大陸架在稅收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Rosneft宣稱,預計2015年將在合作區塊開始鑽井作業,未來還將引進更多的跨國石油公司合作開採北極油氣。

  俄羅斯與BP 北極油氣開發戰略同盟的建立,在國際社會迅速引起了強烈反響。面對俄羅斯爭搶北極油氣的先行一步,美國方面首先表達了不同意見。部分美國政客借口稱,該交易可能會對美國安全問題造成威脅,要求相關部門對該交易展開調查和分析。

  “對北極地區的土地和資源,國際社會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法律界定,主權歸誰所有、資源如何分配,國際社會的分歧很大。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鄰近北極的國家,都曾聲稱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朱豐告訴記者。

  早在1907年,加拿大就對北極提出了領土訴求。此后的一個世紀中,國際社會對北極的爭奪在不斷升溫。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挪威五個北冰洋沿岸國家最為活躍,北極地區被它們視著為“后院”,多國爭相以各種方式宣示主權和圈佔資源。

  2007年,對北極爭奪形成了一個小高潮。當年8月2日,俄羅斯科考隊乘坐深海潛水器,在北冰洋北極點下4261米深海海床底部插上了一面一米高的特制俄羅斯國旗﹔四天后,美國在西雅圖港起錨一艘重型破冰船,開赴北冰洋“科考”﹔8月12日,丹麥同樣派出了一支科考隊前往北冰洋。

  “北極地區有很強的地緣戰略意義,是非常重要的航道並且資源豐富。在北極爭奪中,北冰洋沿岸的國家在地理和資源佔用上有很大優勢。相關國際法的缺失,其他國家也很難找到確定的理由來制止它們的圈地行為。”朱豐表示。

  得到地質學家公認的預測認為,北極地區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油氣資源。一項比較樂觀的估計認為,北極潛在可開採天然氣儲量接近8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球天然氣儲量的45%﹔潛在可採原油儲量在1000到2000億桶之間。隨著全球油氣資源日益開發殆盡,北極爭奪戰將會更加激烈。

  中國機會渺茫

  在這場你爭我搶的北極油氣資源爭奪戰中,中國一直像個“局外人”。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北冰洋是沿海國管轄海域之外的海洋,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海。公海的海底為“國際海底區域”,其資源屬於“人類共同繼承的遺產”。不論是沿海國還是內陸國,都享有對“國際海底區域”及資源的權利,而中國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之一。

  根據另外一個有關北極的國際條約(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北極地區不得用於戰爭目的,締約國國民有權自由進入,並在遵守當地法律的條件下平等從事海洋、工業、礦業和商業等活動。而中國也是41個締約國之一,按理也享有相關權益。

  但是,目前來看這些所謂的權益對中國來講實現起來並不現實。即使是在很快即將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的油氣資源上,中國很難找到分享利益的切入點。

  “截止目前,中國政府並沒有拿出一個明確的政策和態度出來。”朱豐告訴記者。雖然中國難以現實性分享到北極油氣開發帶來的好處,卻可能是這場盛宴中潛在的受害者之一。開發北極油氣資源,環境必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而如果環保做得不到位,后果將會是災難性的。

  “北極油氣開發難度很大,既要具有深海油氣開發的技術,還要經受住低溫極寒條件的考驗。中國的石油企業在技術儲備和裝備研制上都還不過關,海洋油氣開發核心技術的落后是關鍵問題。中國企業,最多可以有一些勞務輸出和低端設備的出口機會。”馮躍威表示。

  (本文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作者:劉大明)
http://env.people.com.cn/BIG5/13953236.html

俄羅斯挺進北極開採石油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