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Engdahl:適應沒有食物的生活---華爾街、英國石油、生物-乙醇以及數百萬人的死亡

恩道爾:适應沒有食物的生活---華爾街、英國石油、生物-乙醇以及數百萬人的死亡
作者:威廉·恩道爾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7-20

威廉·恩道爾 (《糧食危機:運用糧食武器獲取世界霸權》作者*)
李雲譯
2011年6月29日

我過世的祖父,是一位有挪威血統、強壯的美國農場主後代,後來他成了一位報紙編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爲一位投身政治的人。他常常說:“隻要時間許可,人可以适應相當多的事情,除了死亡……但是如果經常練習的話,人也可以适應死亡。”看,似乎天意如此, 看起來,我們人類中的絕大部分,就要驗證那句諺語了,通過我們是否能夠得到每天的面包這件事情來驗證。

食物,是少數幾種使人們維持生命的可笑東西之一。我們會理所當然地以爲,家門口的超市會永遠賣我們喜歡吃的食物,而且還以合理的、我們能支付得起的價格充足供應下去。然而,在沒有充足事物供應的情況下生存,是未來我們中千萬人或者上億的人要面對的前景。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個真正的悖論。我們這個星球可以爲數倍于當今人口的人,提供營養充足的天然食品。但是,由于過去半個世紀或者說更長時間建立起來的工業化農業的破壞,食物不足的情況将會出現。

到時候我們的世界要如何面對未來10年或者更長時間在全球範圍上的饑馑?答案在于少數權勢集團和利益集團。那些權勢集團和利益集團已經決定人爲地制造出營養食品的短缺。這個問題有幾個重要方面。

減少緊急儲備

幾乎完全不顧及現今的谷物實際供給和需求,在世界範圍内随意操縱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的價格,是比較晚近才發生的事情。這樣的行爲根本是不可思議的。

上世紀70年代中期發生的糧食危機之前的所有人類曆史中,從來沒有過一個單獨的“世界糧食價格”。所謂的糧食的“世界價格”是爲所有食品和食物類産品所規定的基準。

從大約基督降生前2000年的蘇美爾人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來的最早的遺迹看,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帶,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幾乎所有的文化都對收獲的谷物進行貯藏——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非常晚近的現代。儲藏糧食是爲了應付戰争、幹旱和饑荒等原因。糧食儲藏的方法适當的話,可以有效地保存大約7年。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啓用儲備的糧食。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華盛頓政府建立了一個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作爲一個在主要工業化國家中,尤其是歐共體國家中,推動自由貿易的契機。在其早期談判中,農業在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的堅持下,謹慎地被排除在談判内容之外。法國把歐洲共同體農業政策(CAP)和歐洲農業保護,作爲政治防禦看待,認爲是不可談判的領域。

1980年代初期,由于瑪格麗特·撒切爾和羅納德·裏根在政治上長期不懈的堅持,芝加哥學派的米爾頓·弗裏德曼的極端自由市場理論開始在歐洲領導權力圈子裏被大範圍地接受。一步一步地,對華盛頓農業自由貿易議程的反對被化解了。

經過7年的緊張的讨價還價、遊說和施加壓力,歐共體最後在1993年的烏拉圭回合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談判中,同意了大量減少對國家農業保護的要求。烏拉圭回合主要涉及的協議是:國家谷物儲備作爲政府責任将終結。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93年的新協議,正式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用來監管協議的執行,違反者将被強制執行制裁,農産品的“自由貿易”第一次在世界上最主要的貿易國家之間成爲了一個重點。溫和地講,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

從此以後,谷物儲備将通過私人公司,由“自由市場”管理,那些公司中最了不得的是美國谷物卡特爾巨頭們,那些美國農業綜合企業巨獸。谷物公司認爲,他們能夠更加有效地勝任任何緊急事務,還能節省政府開支。那個基于錯誤建議的決定,将會向史無前例的谷物市場的謊言和操縱打開洩洪之門。

ADM(美國阿徹丹尼爾米德蘭公司)、大陸谷物公司(Continental Grain)、邦基集團(Bunge),以及他們中的老大,嘉吉公司(Cargill)——全球最大的、私人擁有的谷物和農商貿易公司——在WTO進程中浮出的最大的赢家。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農業談判的結果,與嘉吉公司的人的喜好非常契合。這對于内部人士來說,一點也不奇怪。前任嘉吉公司高管丹·阿姆斯圖茨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起草了農業貿易部分。1985年,米爾頓·弗裏德曼的一位同事,芝加哥大學的D. 高爾· 瓊森,與他人一起爲大衛·洛克菲勒的三邊委員會寫了一份具有開創性的報告,就是那篇被他們稱作“市場導向”的農業改革藍圖。它爲美國在即将到來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的立場提供了架構。洛克菲勒集團以及它的智囊庫是“農業改革”的建築師,在1945年之後的世界中一直如此。

在主要糧食生産國中減少政府谷物儲備需要時間,但是随着1996年的農場法案的通過,美國實際上已經減少了它的谷物儲備。歐洲國家緊随其後。如今,在主要的農産品生産國中,隻有中國和印度還保持着國家保有谷物儲備的戰略安全政策。

華爾街聞到了血腥味

在美國、歐共體國家和其他主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的工業化國家中減少國家谷物儲備,爲進程的下一步布置了舞台——減少對農産品衍生品的控制,允許不受約束和不受檢查的投機性操縱。

在克林頓政府财政部時期(1999-2000)減少谷物儲備通過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形成正式書面形式——CFTC是一個政府機構,監管衍生商品的貿易諸如芝加哥交易所或者紐約商業交易所的交易。減少谷物儲備由财政部的提姆·蓋特納和拉裏·薩默斯(Larry Summers)起草成法律文件。我們後面将提到,華爾街作爲背後推手,使前紐約聯邦儲備主席蓋特納于2008年,在曆史上最糟糕的财政災難時期,成爲了奧巴馬的财政部長。這簡直就是跟把狐狸任命爲雞舍的保安一樣。

當亨利·基辛格在1972~1973年當美國國務卿的時候,把美國農業部和美國主要谷物貿易公司形成聯盟,他指揮了一場将谷物價格提升200%的大戲。價格的提升引發了當時美國與蘇聯簽訂了三年的谷物合同,當時蘇聯剛渡過了一場災難性的歉收。

這次美-蘇交易正處于全球幹旱之中,當時全球糧食大量減産,在這個時候,把美國所有的可出售谷物都賣給一個表面上是冷戰對手的國家并不是有先見之明的舉動。這次銷售發生在世界主要谷物減産而導緻大米價格攀升的時期。美國報界的批評聲音把其稱作偉大的谷物搶劫。基辛格甚至安排了把谷物從美國運往蘇聯的運輸費用由美國納稅人承擔。嘉吉公司喜笑顔開。

大約同一時間,美國大谷物公司——嘉吉、大陸谷物、ADM和邦吉——開始了一場延續了20年的把世界谷物市場轉換到公司手裏的運動,不管谷物供給是否充足,操縱谷物價格,控制人類和動物所必需的營養。

爲美國獲得控制世界谷物市場和價格的20年進程,在1980年代随着金融産品指數貿易和其他衍生品的出現,獲得了重大進展。

這個新的薩默斯-蓋特納-華爾街(Summers-Geithner-Wall Street)的早期谷物大盜版本,尤其是2006年後,使基辛格和他朋友們在1970年代做的那些事情黯然失色。

在1999年,在華爾街大銀行( 高盛、JP摩根、大通曼哈頓和花旗銀行) 的催促下,克林頓政府起草了一個法令,這個法令将徹底改變谷物貿易的曆史。這個法令被稱作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并在2000年轉化爲正式法律條文。

克林頓的新法律的兩位主要建立者是前高盛顧問和克林頓的财政部長拉裏·薩默斯和财政部副部長提姆· 蓋特納。後者是華爾街的朋友,如今奧巴馬的财政部長。财政部長薩默斯也是阻止管理商品和金融産品的金融衍品的主力。

薩默斯-蓋特納的建議書包括了1999年總統工作團隊向國會提交的關于金融市場的報告,此團隊就是非常著名的“暴跌保護小組”。

當時,期貨貿易委員會(CFTC)也建議撤銷對主要銀行間或金融機構間的衍生品貿易的管制,包括谷物和其他農業性商品衍生品。

曆史性的和史無前例的撤銷管制,在政府對衍生品貿易方面的監管上打開了一個大缺口,最終助長了衍生品競賽,導緻了2007年的金融崩盤。一切皆自由的撤銷管制是最近谷物價格暴漲的幕後原因。

1991年之前幾年,高盛給出了它自己的商品“指數”,後來成爲了全球所有商品的衍生品貿易基準,包括糧食和石油。高盛商品指數,或叫做GSCI,是一種新的衍生品,它跟蹤大約24種商品的價格——從玉米到熱狗到咖啡到小麥到貴金屬和能源。從華爾街的觀點看,這個主意超級棒。它使投機商們在一種原料商品的未來價格上的賭博一步到位,是一種華爾街版本的“一步到位”賭博商場……

CFTC對商品貿易解除管制使得高盛在1999年從它的GSCI中大賺了一筆。現在銀行家們和對沖基金以及高端投機商們能夠在未來的谷物價格上搶占先機或者下注,同時不需要最終把所買賣的小麥或者玉米拎到家門口。

現在,谷物的價格被新的谷物供應商賭博大佬們所運行着——從華爾街到倫敦以及更遠——他們在芝加哥、明尼阿波利斯、堪薩斯城貿易谷物的期貨和期權。期貨價格不再是隻有那些工作于谷物行業有經驗的行家(農場主、磨坊主或者大宗谷物最終購買者)所知道的一個套期保值的形式。那些個體的貿易商幾個世紀以來依賴期貨合同使他們自己免于受到歉收或者災害的威脅。

谷物成爲了一個新的投機領域,任何人隻要願意讓投資者擔風險,都可以入市。大莊家有高盛、德意志銀行、高風險的海外對沖基金。谷物,跟以前的石油一樣,現在幾乎完全從日常供給和需求上分離了。價格可以因不可靠的傳聞而被短期操縱。

與那些直接參與方比如磨坊主、農場主或者大餐飲連鎖集團不同,投機商們不生産也不拿走任何他們賭下的玉米或者小麥。他們幾乎連10噸硬質紅冬小麥都不可能提走貯藏。他們的遊戲是一種全新的套利形式,唯一的規則就是低買高賣。其衍生工具以及美國政府的放任政策和監管的疏忽,允許遊戲玩家利用杠杆作用獲得很多倍的利潤。

但是還有另一個荒謬的轉變:高盛的GSCI被定制成投資者隻能買合同。這個就是業内所謂的“單邊做多”。沒有人能夠用這個指數賭谷物價格下降。你隻能從永遠上升的谷物價格中獲利,這個使更多的無辜投資者被誘騙進了一個高風險的商品投機中,制造出一種自我滿足的預期。

這種單邊做多的特性,鼓勵了銀行客戶把他們的錢長期放在銀行或者基金中,讓銀行家們與其他人的錢一起運作,銀行家會獲得大量橫财——然而所有的損失都由客戶承擔。

GSCI結構的緻命缺點是其不許可“賣空”,當谷物過剩的時候賣空可以迫使價格下降。投資者們被引誘進一個讓他們不停買進的系統裏,他們買進,然後不知道何種原因價格升高,他們再買進。很快,其他銀行都發行了自己的商品期貨指數基金。9 這些銀行包括巴克萊(Barclays)、德意志銀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JP摩根大通,美國國際集團(AIG),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ms),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有史以來第一次,高風險商品期貨投資——包括向谷物和其他農産品的投資——成爲了一種金融産品,能夠讓“小人物”在他們幾乎不了解的領域投資,隻因爲他的銀行或者基金顧問催促他向那裏投資而已。銀行一如既往地用“别人的錢”運作——也一如既往地以犧牲“别人”爲代價。

在近期的一份仔細分析2007-2008年谷物價格泡沫的文章中,作者奧利維爾·德·舒特,作爲聯合國糧食權力特别報告員,總結道:“基本糧食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的不斷增長和波動,隻能解釋爲投機泡沫的出現。”10 泡沫時間是顯著的,是因爲其方便地抵消了那些銀行巨頭們在巨量的證卷化的房屋貸款和其他華爾街的瘋狂賭博上的巨大損失。舒特補充說:

特别是,有個理由讓人相信一個顯著的角色由大型、有權力的投資機構諸如對沖基金、養老基金和投資銀行的基于糧食商品期貨的衍生品進入市場擔任的,所有這些衍生品都沒有考慮農業市場的根本。這些衍生品能夠進入是因爲開始于2000年的,對重要商品期貨衍生品市場取消管制造成的。11

跟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崩潰之後,華爾街和其他主要金融玩家開始尋找基于幾類商品的替代品,大宗商品期貨和幾個種類商品的高風險衍生品,頭一次成爲了一個主要的投機性投資的主題。

2000年以來,所有投資于各種商品期貨指數基金的美元總數已經從2003年的大約130億美元,在石油和谷物投機泡沫中的2008年漲到了驚人的3170億美元。高盛的GSCI指數基金是其中最大的。這些數據出現在雷曼兄弟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此報告成文在财政部長亨利·鮑爾森把他們當作替罪羊用以撈出他的華爾街兄弟之前不久。12

自2008年之後,随着物價的波動,投資者的資金持續地湧入各種商品期貨基金中,使糧食價格維持高點,并繼續攀升。從2005年到2008年,世界範圍的糧食價格上漲了80%——并且到現在都在漲。從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間,小麥價格上漲了大約85%。“我們在商品期貨市場上看到的投資資本的數量是史無前例的”,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國家谷物和飼料協會會長肯德爾·凱斯(Kendell Keith)這樣說道。13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計,自從2004年以來,世界糧食價格平均已經猛增了前所未有的240%。大銀行和對沖基金們把糧食商品期貨當作一種投機替代品爆發于2007年,當時美國正被第一波次級金融海嘯擊中。從那時起,糧食類商品上的投機聚集了更多的動能,因爲其他在股票和債券上的投資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就是全世界在比較貧窮的人口中急劇增加的饑荒、挨餓和營養不良。

FAO計算出糧食不足的國家将會被迫多支出30%的錢進口糧食——全球範圍的支出增加總量在難以置信的1.3萬億美元。三十年前,國際糧食市場是很小的;如今這個市場被一小撮美國農商巨頭壓倒性地支配着。農業綜合企業,像軍事出口一樣,是美國核心戰略部門,長期被華盛頓方面大力支持着。這是更大的和更加私人的日程的一部分,10年前由洛克菲勒和福特基金會以及他們的優生學擁護者計劃出來的。14

進口糧食是今天的規則,根本不是糧食便宜異常。全球化的農業産品,通常通過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施加壓力而都被強加于所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頭上,包括過去糧食自給的社會單位,現在都投降了,轉而依靠進口糧食。這些都是在“自由貿易”或者叫做“市場導向的農業”的名頭下做的。其背後沒有說清的所謂的“市場”是非常無效和不健全的,在實際操作上和金融上都是。對進口糧食的依賴是由大跨國企業集團諸如美國泰森食品公司、史密斯費爾德公司、嘉吉公司和雀巢等公司人爲制造的,我們這些最終要消費他們工業化糧食産品的人的健康和福祉公司巨頭們是放在最後考慮的。

便宜的農業産品的進口,常常會把當地生産的糧食價格壓低,迫使成千上萬的人離開土地進入過于擁擠的城市焦急地尋找工作。

如今的小麥衍生品,或者叫“紙小麥”的價格,控制真正的小麥價格。高盛、JP摩根大通,香港上海彙豐銀行(HSBC)、巴克萊銀行和很多海外對沖基金等這些投機家們,對谷物沒什麽興趣,主要是對獲利感興趣,現在這些人比那些真正的農業套期保值者多四倍。

這是對過去幾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主導谷物價格的市場形态的徹底逆轉。有大約75年的時間,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在特定農業商品期貨銷售量上進行強制限制——包括小麥、棉花、大豆、大豆粉、玉米和燕麥,規定多少以上農業産品可以被非生意人玩家交易,這些人不是從事食品工業的。所謂的“商業套利者”,比如農場主或者食品加工者,過去是可以不受限制地交易糧食期貨,以幫助他們規避風險。但是對于純投機者,是不可以的。

設計這些限制,是爲了在這個相對小的市場中避免操縱和畸變。随着2000年薩默斯-蓋特納的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的通過和著名的“安然漏洞”——可以從政府限制中獲得豁免——迅速和寬松的能源衍生品的貿易很快擴展到了食品類商品期貨。2006年,當德意志銀行的要求得到許可,CFTC允許所有貿易限制都得到豁免的時候,大壩徹底垮塌了。制定法規的官方機構向他們許諾說如果超過限制将不會有任何懲罰。其他人尾随其後,如同旅鼠一樣。15

世界上大約20億人要花一多半的收入來購買食品,對于他們來說,後果是恐怖的。在投機導向的谷物價格暴漲時期的2008年,大約有2億5千多萬人被聯合國歸爲“糧食不安全”序列,或者根據最新數據,總數爲10億的人,處于“糧食不安全”狀态。16

如果美國國會從來沒有在過去10多年的支持,美國政府從來沒有解除對谷物投機的管制,那麽那些可怕的後果就不會出現。到2008年初,在布什政府的鼓勵下,美國可耕地的35%種植了将被作爲生物燃料燒掉的玉米。到2011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40%。至此,舞台已經設置好了,在谷物市場上,市場的一個微小振動都會引爆一個巨大的投機泡沫,如同當年在石油市場上用同樣的GSCI指數做的遊戲。

作爲長期戰略的農業綜合企業(Agribussiness)

最近一些年谷物和糧食價格的升高不僅僅是華爾街的利潤詭計,雖然他們從中獲得了駭人聽聞的利潤。糧食價格的升高更表現爲一個長期戰略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當時尼爾森·洛克菲勒和他的兄弟們嘗試組織全球食品鏈,效仿他們已經建立的全球石油鏈的壟斷模型。糧食從此以後就成爲了跟其他任何商品期貨,比如石油、鋅和銀一樣的商品期貨,其短缺和價格可以由一小群強勢的貿易圈内人進行最終控制。

與此同時,洛克菲勒兄弟們,在發展中國家通過他們以技術推動的綠色革命,把他們全球的生意從石油擴展到農業。同樣在戰後,他們在哈佛大學資助了一項幾乎不爲人所知的項目。這個項目将爲他們的計劃形成一個巨大的結構,把世界糧食産品全球化,能夠被以小撮私人公司進行集中控制。

“Agribusiness”農業綜合企業這個詞被創造出來,用以區别過去以自耕農爲基礎的傳統農業——爲人類食物和營養進行的作物栽培。把世界上的國家政府緊急糧食儲備納入私人公司之手,僅僅是來自洛克菲勒農商戰略的延伸,如同他們那個被超級誤導的“綠色革命”最終還是給美國農用産品進行了促銷,從約翰·迪爾的拖拉機(使用大量洛克菲勒标準石油公司的石油,)到美國化肥(洛克菲勒圈子裏的其他生産商出品)——綠色革命是一股強迫力量,推動大土地耕種的趨勢,并且迫使成百上千萬的人離開土地湧進城市作爲大跨國公司的廉價勞動力來源。這種被大力吹捧的糧食生産方式,結果證明經過幾次收獲後,實際會減産。17

農業綜合企業和綠色革命攜手并進親密無間。它們是一個雄偉戰略的組成部分。這個戰略包括幾年以後,洛克菲勒基金在資金上支持改變植物基因的研究。

約翰 ·H. 戴維斯是1950年代早期,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在任時期的農業副部長。他于1955年離開華盛頓,進入哈佛商學院,在那個年代,哈佛商學院對于一位農業專家來說是個不尋常的地方。戴維斯有一個清晰的戰略。他于1956年寫了一篇文章刊載于《哈佛商業評論》雜志上,在這篇文章中,他聲明“唯一能夠一次性并永久解決所謂耕地問題的方法,而且避免冗雜的政府項目,就是把農業提升爲農業綜合企業。”他非常清楚自己腦子裏在想什麽,雖然很少有人能明白他在想什麽。18

戴維斯,與另一位哈佛商學院的教授,雷·高柏以及一位出生于俄羅斯的經濟學家瓦西裏·利昂剔夫,在一個由洛克菲勒基金資助的項目中組成了一個哈佛小組。瓦西裏·利昂剔夫當時正在計劃整個美國的經濟。二戰期間,美國政府雇用瓦西利·利昂替耶夫開發一種對整體經濟的動态分析方法,這個方法被他自己稱作“輸入-輸出”分析法。瓦西裏·利昂剔夫曾爲美國勞工署和美國戰略情報局(CIA的前身)工作。19

1948年,利昂剔夫從洛克菲勒基金那裏得到了一筆四年10萬美元的資助,用以設立哈佛的“研究美國經濟結構的經濟研究項目”。一年以後,美國空軍加入了哈佛項目,這是來自美國軍事主力之一的奇怪支持。晶體管和電子計算機剛剛被開發出來,利用線性編程方法,可以處理巨量經濟統計數據。很快,福特基金也參加資助哈佛項目。20

哈佛項目和其組成部分農商是試圖變革美國糧食生産,之後是變革全球食品生産的努力的一部分。它花了40年的時間才主導食品業。高柏教授後來提到,農商革命和對基因改良農商的開發,“比人類曆史上任何單獨事件對我們的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改變都更大更深。”21他可能恰恰說對了,我們很可能在未來的10年中将目睹這一切。

和雷·高柏多年以後吹噓的一樣,驅動他們的農商項目的核心觀點是把“縱向整合”再次引入美國糧食生産中。到了1970年代,大部分美國人都忘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曾經有過的痛苦的較量。在1920年代,國會通過了一些法律條款,禁止大型聯合企業集團進行縱向整和,把标準石油一類的托拉斯肢解,以防止他們全部壟斷國家要害行業。

直到戴維·洛克菲勒支持的吉米·卡特在任期間的1970年代晚期,美國跨國公司才開始殺回幾十年仔細構建的美國政府對健康、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保護法的管制,向新一輪縱向整合農業打開了大門。縱向整合進程打着“經濟效益”和“規模經濟”的旗号推銷給毫無防範的廣大公民。22

縱向整合的回歸伴随着農商引進了主流媒體中的一個公衆運動,産業方面也聲明,都認爲政府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管的太多,政府應該退後,還廣大美國公衆以“自由”。社會運動人士所喊出的要求是“放寬管制”。當然,政府的放寬管制僅僅是對私人控制敞開大門——這是另一種“管制”——由最大的和最有勢力的企業集團對所有的行業進行管制。對農業也不例外——四大糧食聯合企業的公司們從1970年代到現在一直主導着世界糧食市場。他們與華爾街那些衍生品玩家——高盛、JP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親密合作。

到了2007年末,糧食衍生品貿易徹底不受華盛頓的管制了,美國政府也沒有糧食儲備了。糧食價格飛速上漲的路已經鋪好了。

華爾街已經把投機機器按放就位,銀行家們正在爲高效的和長期的糧食漲價創造條件。但是,至此,漲價氣球還需要被紮個眼兒,好一飛沖天。喬治·布什就來幹這個事兒了。

殺手之拳——英國石油、生物乙醇和種族滅絕

2007年,美國房地産危機剛在華爾街引發了第一波金融海嘯,布什政府就做了一個重要的公關,說服世界認可美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更好地管理環境”的階段。炒作得也太毛糙了。

在布什2007年1月的國情咨文裏,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方案的中心,是所謂的“10中的20”——到2010年把美國石油用量減少20%。官方對公衆的解釋是将要“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同時也減少不受歡迎的“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當然,事實并非如此,但是這樣說獲得了好的公共關系。不斷地重複這些說辭就足夠了,大部分民衆也會去相信這些。也許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所交的稅,作爲補助金用在了乙醇玉米的生産上,而不是用于種植飼料玉米,而且,還讓自己每日所吃的面包價格頂穿了房頂。

布什計劃的中心是用從納稅人那裏來的巨額補貼制造生物乙醇用于運輸燃料。布什總統的第一個計劃是到2017年每年要生産350億加侖(大約133億立升)乙醇。國會通過2005年能源政策法令,已經授權,燃料用玉米乙醇在2006年的40億加侖的基礎上,到2012年必須增加到75億加侖。

爲了讓這事靠譜,政府慷慨地從納稅人那裏拿補貼給農場主們和像美國ADM那樣的大農商巨頭讓他們種植不是用來吃的燃料玉米。戴維·洛克菲勒公司的農場,是獲得美國政府農業補貼最多者之一。目前,美國乙醇生産商每加侖乙醇可以得到51美分的補貼。補貼是付給攪拌者的,攪拌者通常是一家石油公司,這家公司把乙醇和汽油攪拌在一起出售。在2011年,美國所有玉米種植面積的大約40%将會用于生長生物燃料玉米。


美國政府慷慨補貼去生産生物燃料,以及新法律的授權,結果是美國煉油業投入了大量時間去建設特别的新乙醇蒸餾器,類似石油提純裝置,隻是這些裝置生産乙醇燃料而已。目前在建的項目數量已經超過了過去25年中美國建造的石油提煉裝置的數量。等到兩三年後建成,提取車用燃料乙醇所需要的玉米或者其他谷物的需求量将是如今的2倍。

布魯塞爾的歐共體的官僚們不甘落後——毫無疑問也被像英國石油、嘉吉、美國ADM和大生物燃油遊說團這樣的公司和團體慷慨地鼓勵——制定了自己的“20中的10”計劃,換句話說就是,授權到2020年所有歐共體道路上使用的燃油将有10%是生物燃油。令人震驚的是,盡管有一份來自歐盟委員會的關于如此大規模轉向補貼的生物燃油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的報告,他們還是這樣做。《倫敦泰晤士報》報道:

一項由歐共體委員會做的歐洲運輸使用的燃油中隻有5.6%來自生物燃油對所使用的土地的影響的研究,得出結論說隻要生物燃油使用量超過5.6%将“大幅”增加碳的排放量,并會“損害生物燃油的環境的可持續性”……跟其他大部分政治命令一樣,10%這個數字隻是突兀地提出的,委員會中沒有人知道原因,當這個政策被實施下去,燃料企業如何能達到十分之一的需求而不在熱帶地區大量增加生物燃油植物的種植呢。23

簡短說,全世界範圍的耕地用于生物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把糧食産品燒掉而不是給人吃掉或者用于飼料——在美國、歐共體、巴西以及其他主要中心地區成爲了一種重要的新作物産業。然而,其對于人類的影響,确是比較負面的。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并且是遙遙領先的用于運輸燃料的乙醇生物燃料生産者。2010年,美國生産了130億加侖(美制)或者相當于500億立升的乙醇生物燃料,接近世界生産總量的60%。歐共體在這個可怕的競争中,生産世界總量6%的乙醇生物燃料,跟在巴西後面位居世界第三。我們可以看到,哪個國家會把最多的糧食當成有毒生物燃料燒掉。24

在生物燃油的整個騙局中,最使人擔心的是,糧食價格暴漲的2008年之後整整三年,美國有成百萬英畝的耕地轉移他用,這個直接與生物燃料相關——這些土地從種植食用玉米轉爲種植燃料玉米——在美國國會或者歐共體或任何其他地區都沒有重新審視一下這個瘋狂的政策。讓人印象深刻的不作爲看上去是生物燃油遊說團在政治上有權力的證明。遊說團都是誰呢?不出所料,他們是美國和歐共體糧食和能源政策背後的那些農業和石油巨頭。主要玩家包括英國石油(BP)、殼牌,埃克森美孚, 雪佛龍, 美國ADM,嘉吉等。這個遊說團很有能量,他們看到了一隻能下很多金蛋的鵝,這隻鵝就是被歐共體、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和地區授權的生物燃油生産。

今年1月,一家獨立研究機構——歐洲環境政策研究所(IEEP)出版了一份報告,此報告是關于歐共體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中生物能源的角色的。最近德國政府預告說,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替代核電站,其他歐共體政府也做出了類似的承諾,這些承諾都依賴于一個美麗的錯覺,即大核能發電站發出來的電都可以來自生物柴油。一月份的IEEP研究報告中說:

歐共體成員國希望,到2020年,每年消耗的可再生能源中有一多半将來自生物能源,即生物體、生物液和生物燃油。國家再生能源行動計劃(NREAPs)是歐共體成員國撰寫的計劃書,其中預告了各國從現在到2020年間打算以何種比例部署生物能源,對其第一次的評估透露了他們所提出的數字。……生物燃料的使用總量增加得非常顯著。所評估的23份計劃中,生物能源将會成爲可再生能源部分的主力。總體說,生物能源被期待在全部能源消費中的總量将大于現在的2倍,從2005年的5.4%到2020年,将會達到近12%。生物能源在歐共國家的取暖和制冷部門的可再生能源份額中将占有一個準主導角色,并且我們可以前瞻到它将在扇形盤中占大于80%的面積。在電力部門,生物能源的份額将相對低一些,但是在運輸部門,期望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中将有近90%都是生物能源。

IEEP組織了一個分析,到2020年要增加如此多的生物燃油,需要多少土地面積來種植相關作物呢?經過對各種因素的适當計算,他們估計,歐共體内部需要額外的“410萬到690萬公頃(每公頃=1萬平方米)”滿足生物燃料需要,是堪薩斯州全部面積的三倍。

還有,與歐共體杜撰生物燃料可以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個問題——這都在嚴肅的科學家中間有激烈的争論),IEEP計算出,大量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将導緻汽車更多地排放CO2,如同在歐洲的道路上直接增加額外的2600萬輛車輛。26

因爲數不清的原因,生物燃料是非常不受歡迎的,很多嚴肅的環境組織已經開始意識到了這些。玉米乙醇工業在成長,主要是因爲強大的玉米和石油遊說團。更多的需求将很可能提高玉米乙醇的和汽油的價格,因爲玉米乙醇是與汽油混合使用的。

乙醇能源用于現在所使用的标準發動機其燃油經濟性很低。更重要的是,不可能種出那麽多玉米來滿足制造替代石油的燃料或者提供主要的能源的需要。27

新世界沙塵暴區?

生物燃料公司和其推手(從英國石油到農商,加上從華盛頓到柏林、巴黎政府的瘋狂決定以及更多的東西)已經達成的目标是在全世界減少了糧食安全儲備。其充滿活力地與取消限制的自由商品衍生品貿易一起爲人類曆史上可能出現的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制造了配料。
對上面那個假設的測試,很不幸,可能已經通過一股人類遠遠不能控制的力量開始了。美國天文學會太陽物理分會最近的年會上,來自美國國家太陽觀測台(NSO)和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的科學家們報告了對最近太陽耀斑活動的研究結果。太陽耀斑一直是對地球氣象變化影響最大的因素。太陽耀斑是周期性出現的,比如11年一周期,22年一周期,或者更長時間一個周期。對太陽的研究表明,地球現在正處于一個太陽活動大量減弱的周期的開始階段,這個周期可能要延續10年,或者更長時間。

太陽黑子的減少表明太陽的活動将減弱。荷蘭物理學家蓋斯·B. 格拉夫蘭得這樣描述道:“它将嚴重影響海水的蒸發,然後就關系到降雨量了。結果就是農業用水的水位會降低,因此植物生長會減少,更多肥沃的表層土會因爲幹燥而被風吹走,這一切會導緻10年左右的高糧價。”

翻譯成我們能懂得的語言就是,地球上土地富饒的地區将會有氣候災難、減産、幹旱和沙塵暴——大蕭條時期席卷美國中西部的那種沙塵暴,這樣的災難不隻是一次兩次的,而是要持續好幾年的時間。如果太陽物理學家和俄羅斯天文學家哈比蔔羅·阿蔔杜薩馬托夫(俄羅斯聖彼得堡普爾科沃天文台台長)都是正确的話,(哈比蔔羅·阿蔔杜薩馬托夫更早的時候預言從2014年開始一個新“小冰期”29)我們将很快面對一場糧食危機,其嚴重程度是我們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面對過的。30

* F. William Engdahl is author of Gods of Money: Wall Street and the Death of the American Century; A Century of War: Anglo-American Oil Politics and the New World Order and Full Spectrum Dominance : Totalitarian Democracy in the New World Order. He may be contacted via his website:www.engdahl.oilgeopolitics.net.Reproduction of all or significant parts of this article, as well as foreign translations, require the author’s prior permission.

*F.William Engdahl 是《金融海嘯:一場新鴉片戰争》、《石油戰争:石油政治決定世界新秩序》、《霸權背後:美國全方位主導戰略》作者。可以通過他的網站聯系:www.engdahl.oilgeopolitics.net. 所有對本文的大量或者全部使用,或者外語翻譯,需要獲得作者本人的提前許可。

尾注:
1. F. William Engdahl, Seeds of Destruction: The Hidden Agenda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www.GlobalResearch.ca, Montreal, 2007, pp. 216-219.

威廉·恩道爾 《破壞的種子:基因操縱背後隐藏的目的》蒙特利爾2007

2.Sophia Murphy, Strategic Grain Reserves In an Era of Volatility,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 Minneapolis, October 2009.

索非亞·墨菲 《一個動蕩時代的戰略糧食儲備》農業和貿易政策研究所, 明尼阿波利斯 2009年10月

3. Anon., Another Soviet Grain Sting, Time, November 28, 1977, http://www.time.com/time/magazine/article/0,9171,919164,00.html#ixzz1NMsb5yQY

《另一個蘇聯糧食騙局》時代 1977年11月28日

4. PBS, The Warning,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 October 20, 2009, accessed in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warning/view/#morelink.

美國公共廣播公司 “警告” 公共廣播公司 2009年10月20日

5. Lawrence Summers et al,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arkets and the Commodity Exchange Act: Report of The President’s Working Group on Financial Markets, Washington, D.C., November 1999.

勞倫斯·薩莫爾斯 等, 《“場外交易”衍生品市場和商品交換行爲:金融市場總統工作團隊的報告》華盛頓特區 1999年11月

6.Cadwalader, Wickersham & Taft LLP, CFTC Releases Plan for Market Deregulation, March 1, 2000, accessed in http://library.findlaw.com/2000/Mar/1/128962.html.

凱威萊德律師事務所 CFTC《公開的市場去監管計劃》 2000年3月1日 請到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library.findlaw.com/2000/Mar/1/128962.html.

7.Frederick Kaufman, How Goldman Sachs Created the Food Crisis, Foreign Policy, April 27, 2011, accessed in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27/how_goldman_sachs_created_the_food_crisis.

弗雷德裏克·考夫曼 《高盛如何制造出糧食危機》外國政策 2011年4月27日請到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27/how_goldman_sachs_created_the_food_crisis.

8.Amine Bouchentouf, et al, Investing in Commodities via the Futures Markets, accessed in http://www.dummies.com/how-to/content/investing-in-commodities-via-the-futures-markets.html#ixzz1PdYxiCqD.

阿米尼·伯深托夫 等,《通過期貨市場投資商品期貨》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dummies.com/how-to/content/investing-in-commodities-via-the-futures-markets.html#ixzz1PdYxiCqD.

9.Ibid. 同上

10.Olivier de Scheutter, Food Commodities Speculation and Food Price Crises, Briefing Note 02, September 2010, accessed in http://www.srfood.org/images/stories/pdf/otherdocuments/20102309_briefing_note_02_en_ok.pdf

奧利維爾·德·舒特 《食品類商品的投機和糧食價格危機》簡要注釋02 2010年9月 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srfood.org/images/stories/pdf/otherdocuments/20102309_briefing_note_02_en_ok.pdf

11.Ibid. 同上

12.Frederick Kaufman, The Food Bubble: How Wall Street starved millions and got away with it, July 2010, Harper’s Magazine, pp. 32, 24.

弗雷德裏克·考夫曼 《糧食泡沫:華爾街如何讓百萬人饑荒而自己卻逃脫罪責》哈珀雜志 2010年7月

13. Frederick Kaufman, How Goldman Sachs Created the Food Crisis, Foreign Policy, April 27, 2011, accessed in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27/how_goldman_sachs_created_the_food_crisis

弗雷德裏克·考夫曼 《高盛如何制造了糧食危機》外國政策 2011年4月27日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04/27/how_goldman_sachs_created_the_food_crisis

14.Neena Rai, et al, High Food Prices Pose Threat to Poor Nation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ne 8, 2011.

尼娜·艾 等 《高糧價對窮國是威脅》華爾街雜志 2011年6月8日

15.Global Labour Institute, Food Crisis—Financializing Food: Deregulation, Commodity Markets and the Rising Cost of Food, Geneva, June 7, 2008, accessed in http://www.globallabour.info/en/2008/07/financializing_food_deregulati.html

世界勞工研究所 《糧食危機——金融化糧食:去管制、商品市場和食品價格的增長》日内瓦 2008年6月7日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 http://www.globallabour.info/en/2008/07/financializing_food_deregulati.html

16.Ibid. 同上

17.See F. William Engdahl, Seeds of Destruction: The Hidden Agenda of Genetic Manipulation, 2007, Montreal, www.GlobalResearch.ca, pp.123-151 for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raud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and its so-called “wonder wheat“ from Norman Borlaug, himself a product of the Rockefeller research organization.

威廉·恩道爾 《毀滅的種子:基因操縱背後隐藏的目的》 2007 蒙特利爾 www.GlobalResearch.ca,123-151頁 如果要知道更多關于綠色革命以及所謂的“超級小麥”的欺詐行爲的分析的更多細節,請參考諾曼·伯勞格的文章,他本人出身于洛克菲勒研究機構。

18.Ibid. 同上

19.Ibid. 同上

20.Current Biography, 1967, Wassily Leontief; and Ray Goldberg.

近期自傳 1976 瓦西裏·列昂剔夫和雷·高柏

21.Ray Goldberg, The Evolution of Agri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Executive Education Faculty Interviews: www.exed.hbs.edu/faculty/rgoldberg.html. W. Leontief,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1953. International Science Press Inc., White Plains, New York. In its 1956 Annual Report, the Ford Foundation noted the following grant: ‘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 In addition to these over-all programs, a grant of $240,000 was made to support the activities of the 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 over a six-year period. This center, under the direction of Professor Wassily Leontief, was engaged in a series of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focusing mainly on inter-industry relationships and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industry and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Equal support was contributed by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See also Ray Goldberg, The Genetic Revolution: Transforming our Industry, Its Institutions, and Its Functions, an address to The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AMA). Chicago, June 26, 2000. Goldberg founded and headed the IAMA as well as holding seats on the boards of agribusiness giants Archer Daniels Midland, Smithfield Foods and DuPont Pioneer Hi-Bred. He practiced what he preached.

雷·高柏 農商革命 哈佛商學院高管教育系采訪:www.exed.hbs.edu/faculty/rgoldberg.html W· 列昂剔夫 美國經濟結構研究 1953 國際科學出版公司 白皮書 紐約 在其1956年的年度報告中,福特基金對以下資助進行的批注如下:“ 哈佛經濟研究項目”:在所有這些項目之外,一筆24萬美元的資助是爲了支持哈佛商學院六年中的研究活動。這個中心在瓦西利·列昂惕夫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關于美國經濟結構的高品質的研究工作,主要關注于不同産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工業和其他經濟部門之間的交叉聯系。洛克菲勒基金也對他們進行了同樣的資助。同時也請參照雷·高柏 基因革命:改革我們的産業、産業部門和産業功能,向國際糧食和農商管理協會(IAMA)緻敬。芝加哥,2000年6月26日。高柏建立并領導了IAMA,同時也是阿徹丹尼斯米德蘭公司、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杜邦先鋒良種公司等大農商巨頭的董事會成員。他實踐着自己所宣揚的東西。

22.F. William Engdahl, op. cit.威廉·恩道爾同前。

23.Carl Mortished, We’re on a green road to hell, The London Times, April 10, 2010.

卡爾·莫剔什得 《我們走在一條通向地獄的綠色道路上》 倫敦泰晤士報 2010年4月10日

24.F.O. Lichts, Industry Statistics: 2010 World Fuel Ethanol Production, Renewable Fuels Association, accessed in http://www.ethanolrfa.org/pages/statistics#E.

F.O.雷茨 《工業統計:2010年世界燃料乙醇生産》 可再生燃料協會 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ethanolrfa.org/pages/statistics#E

25.IEEP Study, The Role of Bioenergy in the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ction Plans: A First Identification of Issues and Uncertainties, January 31, 2011, accessed in http://www.ieep.eu/topics/climate-change-and-energy/energy/bioenergy/.

IEEP研究, 《在國家可再生能源行動計劃中的生物能源的角色:關于問題和模糊點的第一次辨識》 2011年1月31日 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 http://www.ieep.eu/topics/climate-change-and-energy/energy/bioenergy/.

26.IEEP Press Release, New Report Concludes that Indirect Impacts of EU Biofuel Policy will Create Major Environmental Pressure, November 8, 2010.

IEEP 公開出版物, 《新的報告得出結論歐共體的生物燃油政策的間接影響将造成嚴重的環境壓力》 2010年11月8日

27.P. Gosselin, German Ethanol Requirement Turns Into A Debacle, March 4, 2011, accessed in notrickszone.com/2011/03/04/German-Ethanol-Requirement-Turns-Into-A-Debacle

P.高賽林《德國乙醇需求變成了一場災難》

28.Gijs B. Graafland, Effects of low sunspot levels on evaporation…, May 9, 2011, private email to the author.

蓋斯·B·格拉夫蘭德 《低太陽黑子活動水平在蒸發上的影響》 2011年5月9日,給本文作者的私人電子郵件。

29.Jerome R. Corsi, New Ice Age to begin in 2014--Russian scientist to alarmists: 'Sun heats Earth!', May 17, 2010, WorldNetDaily.

傑羅米·R·卡爾西 《新冰河期将在2014年開始——俄羅斯科學家對杞人憂天者說“太陽溫暖着地球”》 2010年5月17日 世界網絡日報

30.Solar Science Staff Writers, Major Drop In Solar Activity Predicted, June 15, 2011, Boulder Colorado, accessed in http://www.spacedaily.com/reports/Major_Drop_In_Solar_Activity_Predicted_999.html

《太陽科學》工作人員《預測太陽活動要大量減少》 2011年6月15日 博爾德 科羅拉多州 請于以下地址獲取原文http://www.spacedaily.com/reports/Major_Drop_In_Solar_Activity_Predicted_999.html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107/249393.html

Engdahl: 拜耳的農業公司與死去的鳥兒

Engdahl:創造性毀滅之第二部--華盛頓大中東計劃盤子裏的利比亞

Engdahl:美國大中東計劃可能再次遭遇失敗

恩道爾:美英布下石油大棋局 下一個目標中國

William Engdahl: 全球危機是超級強國結構故障的部分

Engdahl:“毫無疑問美國支持俄羅斯反對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