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3日星期六

張宏良:中國央行將資不抵債,損失衹能老百姓買單

張宏良:中國央行将資不抵債,損失隻能老百姓買單
作者:張宏良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4-22

中國央行将資不抵債,損失隻能老百姓買單

——美國再次發出了要兔死狗烹的殺狗信息

張宏良

看到這個刺目标題,或許很多人會感到心驚肉跳,但這卻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2011年4月19日美國福布斯網站刊登了《要警惕中國央行的違約風險》的文章,其中透露出讓中國人感到震驚、憤怒和憋屈的許多信息,其中就包括中國央行十有八九将資不抵債的信息。翌日新華社《參考消息》轉發了這篇文章(見後面所附原文),隻是把題目修改爲比較溫和的《龐大外儲或成中國央行軟肋》。

隻是大家并不用過分擔心,中央銀行不是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有印鈔權,無論欠下多少債務都可以通過印制鈔票來解決,欠多少就可以印多少,隻要印鈔機不出問題,償還欠債也就不成問題,即使資不抵債,也絕不會破産,無非就是增加些麻煩,需要多印制些鈔票來稀釋老百姓手裏的貨币,把債務轉嫁給老百姓而已。

美國文章認爲中國人民銀行資不抵債的主要根據,就是雖然表面上看,中國主權債務隻占GDP的17%左右,但是,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和各種隐性債務,中國政府的實際債務估計高達160%,160%是一個什麽概念?我國GDP總額是40萬億人民币,160%就是64萬億人民币,如果再加上美國人所不了解的中國縣鄉兩級财政的債務,估計這個數字還要更加龐大,如此巨額債務,簡直令人咋舌。針對中國央行已經資不抵債的實際狀況,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公司,本月19日把中國的本币債務評級前景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對内償債能力出現了困難,這意味着中國老百姓的銀行存款不再是一種無風險的避風港,中國老百姓的銀行儲蓄第一次也變成了風險投資。惠譽公司在解釋爲什麽調低中國信用評級時還指出,雖然目前中國公布的銀行不良資産率僅爲1.1%,而如果把到地方貸款形成的不良資産也包括進來的話,中國銀行的不良資産率已經接近6%,達到了惠譽公司認定的銀行承受損失能力的最大值。美國惠譽公司的這個設定值還是比較可靠準确的,因爲目前中國銀行業自有資本充足率也就隻有5%,目前6%的不良資産率意味着銀行的自有資本已經全部損失幹淨,自有資本已經變成了零。

中國央行已經資不抵債,商業銀行的自有資本已經變成了零!

這恐怕是此前絕大多數中國人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隻是,目前作爲中國人更想知道的是,好端端的中國銀行業怎麽會突然變成了這種狀況?惠譽公司亞太區主管對此的解釋是,中國銀行業不良資産的風險之所以會達到安全極限,主要是源自于貸款高速增長和房地産等因素,也就是說,是因爲中國少數富人把老百姓存在銀行的錢拿走了;而中國央行出現資不抵債的風險,則主要是源自于央行購買的3萬億美元外彙儲備,也就是說,是因爲外國人把中國老百姓的錢拿走了。被國内少數富人拿走了,将來還有希望再要回來,因爲肉總是爛在鍋裏;而被外國人拿走了,則意味着是永久損失,這簡直讓中國人欲哭無淚、憋屈透頂。

可以說有史以來,再也沒有什麽事情比這3萬億美元的外彙儲備,更加讓中國老百姓憋屈透頂的了,雖然中國曆史上有過許多次割地賠款,但是以往無論割地也好,賠款也罷,都是打不過對方被搶走的,而目前這3萬億美元外彙儲備,卻是在不費一槍一彈的情況下,我們主動送給對方的。特别是最讓中國老百姓郁悶憋屈的,還不隻是把3萬億美元外彙儲備白白送給對方,而是中國老百姓還要額外再損失一筆同樣數量的财富。稍微具有經濟學常識的人,看了後面美國福布斯的文章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稍加解釋同樣會明白這個道理。由于國内美元不能流通,無論是出口換來的美元,還是引進外資的美元,全都要賣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買進3萬億美元外彙儲備,意味着要支付20萬億人民币(按當前彙率計算),向市場投放20萬億人民币,這20萬億人民币通過通貨膨脹,全都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

事情到此還沒有完,由于中國人民銀行購買3萬億美元的20萬億人民币,是通過發行各種票據等向金融機構借入的,将來需要把美元再變現成人民币來償還,可是現在,中國把這3萬億美元轉手借給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沒有錢償還國内金融機構,如同張三把從李四那裏借的錢轉手借給了趙六,現在張三收不回趙六的錢,就沒有錢償還李四,可是張三又必須償還李四,作爲張三除了上吊之外沒有其它任何辦法,因爲張三不能夠自己印錢,但是作爲中國人民銀行卻有辦法,因爲中國人民銀行能夠自己印錢,中國人民銀行就再印制20萬億人民币還給國内金融機構。事情到此仍然沒有完,因爲2005年彙改以來人民币升值約25%,美元貶值約25%,這樣,中國人民銀行在償還人民币時就要多支付5萬億人民币,也就是說要虧損5萬億人民币,而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借走的3萬億外彙儲備,貶值的相當于5萬億人民币的虧損,也要記在央行賬上,這樣裏外的虧損加在一起就是10萬億。這是造成中國人民銀行資不抵債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這個過程中,中美兩國都在印制鈔票,隻是印制鈔票的用途完全不同。美國印制美元是用來購買中國商品,并不向國内投放美元,而隻向國内投放商品,所以美國超市中越來越價廉物美,通貨膨脹率越來越低,今年初通貨膨脹率達到了曆史最低水平;而中國情況恰恰相反,企業用商品換取美元,央行再印制人民币購買美元,然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和股票,轉手把美元又送還美國,美國用這些錢繼續購買中國商品,如此循環往複,以至無窮。在此過程中,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印制的鈔票投放到了中國市場,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的鈔票同樣全部投放到了中國市場;而中美兩國生産的商品投放到了美國市場;由于中美兩國一起向中國市場投放貨币,向美國市場投放商品,結果必然是中國的商品越來越貴,美國的商品越來越便宜;從而使工資隻相當于美國四十分之一的中國人,購買的絕大部分消費品,包括住房在内,價格都大幅度高于美國。美國學者把中美兩國之間這種奇特的經濟關系,稱之爲是“中美國”;我們稱之爲是殖民經濟循環圈。無論我們怎樣稱呼這種經濟關系,有一點則是确定無疑的,就是這種經濟關系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人爲設計的結果。

最能反映這種經濟關系是有預謀設計的标志,就是在目前中國外彙儲備已經過剩,已經造成包括央行資不抵債等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仍然在出台各種措施擴大吸引外資的規模和力度。2010年中國貿易順差爲1831億美元,可是,外彙增加4696億美元,也就是說,有60%以上的外彙不是來自于外貿,而是來自于外資,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貿順差僅有144.9億美元,可是外彙儲備卻由去年底的2.8萬億美元增加到3萬億美元,外彙儲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來自于外資。也就是說,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央行向市場投放了1萬多億人民币購買外資手中的美元,購買的美元沒有用處就隻能轉手購買美國國債,而投放的1萬多億人民币,則通過通貨膨脹全都加到了中國老百姓頭上。如此引進外資的結果,就是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賺了錢,美國财政部向中國發行國債賺了錢,而中國央行由于人民币升值美元貶值虧了錢,中國老百姓由于通貨膨脹虧了錢,如果再考慮到購買的美國債券股票有可能收不回來,中國的損失将更加驚人。如果不是事先有計劃的預謀設計,爲什麽會損失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繼續采取政策強迫繼續擴大損失?

就在惠譽公司将中國的本币債務評級前景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的一周之後,同是世界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的标普公司,又宣布将美國主權信貸評級前景由“穩定”下調至“負面”。雖然中美兩國的信用評級同時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但是含義卻完全不同,中美兩國“負面”的耳光,全都打在中國臉上。美國是主權信貸出現了風險,是對外償債能力出了問題,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美國對外償債能力有問題,遭受“負面”損害最大的是中國;而中國是本币債務出現了風險,是對内償債能力出了問題,而中國老百姓是銀行的債權人,遭受“負面”損害最大的是中國老百姓。雖然中國通過印制鈔票能夠保證老百姓的存款安全,但是卻會使老百姓的存款貶值,老百姓仍然要承擔“負面”損失。如果再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中國潛在的金融風險更大,由于美國“負面”風險主要是發生在外資身上,而中國“負面”風險主要是發生在本國老百姓身上,再加上人民币彙率升值的推動,必然會驅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加劇中國通貨膨脹,惡化中國銀行的資産結構,等到通貨膨脹把中國弄到天下大亂時,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再跳高美國主權信用級别,調低中國主權信用級别,促使大量外資突然撤離中國,流向美國,把美國重新變成世界資金避風港,讓中國重新回到20世紀初的混亂狀态,到那時,中美之間六十年較量的輸赢就會見到分曉——中國輸定了。

顯然,這是一個内外合謀的大棋局,目前這個大棋局的輪廓已經越來越明朗化,而推動這個大棋局輪廓逐步明朗化的,恰恰是這個大棋局中力争成爲未來大赢家的美國。一如此前我們所再三強調的那樣,最近越來越多的種種迹象表明,有人在逼迫中國老百姓跳牆,之所以要不惜一切代價逼迫中國老百姓跳牆,是因爲背後有美國在逼迫他們跳牆。美國金融危機,世界資源危機,中國轉變發展方式,中共18大政治格局,使原本已經勝券在握的美國等西方國家越來越感到不安,他們絕不能夠接受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絕不能夠接受中共18大的政治格局。就在前天也就是4月20日的重慶法庭上,李莊律師團抛開刑事案件本身而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政治宣言,便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等西方國家,絕不允許重慶所代表的發展方式向全國推演。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美國花費30多年時間在中國打造的第五縱隊,必須要在此時此刻發揮關鍵作用,必須要徹底斷絕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曆史道路,必須要徹底改變已經初露端倪的中共18大政治格局,否則,美國甯可犧牲掉這個第五縱隊。

最近美國發出的一系列中國金融問題方面的不良信息,實際上就是在向中國的第五縱隊發出逼迫跳牆的殺狗信息,逼迫第五縱隊要麽成爲跳牆的利比亞反對派,要麽成爲兔死狗烹的陳水扁,此外絕沒有第三條道路可以選擇。一如此前我們所斷言的那樣,從現在開始,逼迫中國第五縱隊和刺激中國老百姓的此類信息,将會源源不斷地從美國各個渠道流向中國,直到有人跳牆爲止——無論是第五縱隊自己跳牆還是第五縱隊逼迫老百姓跳牆,反正都必須有人跳牆,這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根本利益決定的,與西方政客的個人品質和政黨政策沒有關系。

此時,我們突然想起了美國前國務卿賴斯小姐有關美國戰略轉變的著名觀點,她認爲21世紀美國的國家戰略,必須由傳統的颠覆手段轉變到精英戰略上來,雖然對于伊拉克等諸多小國來講,傳統的間諜組織和軍事打擊等颠覆手段仍然十分有效,但是對于諸如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講,傳統的間諜組織和軍事打擊等颠覆手段,已經很難達到國家目的。對于諸如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講,美國必須采取新的對付手段,就是要通過培養和控制對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精英,來影響和改變對方國家的各種政策,從而實現美國的國家利益。

30年來,美國一直在中國播撒這種新戰略的颠覆種子,并且已經在中國精英界遍地開花,現在,已經到了美國需要收割的季節,油價上漲、通貨膨脹、央行資不抵債、銀行資本爲零、李莊律師團、什麽花革命等等,就是美國迎來收獲季節的第一把鐮刀。

接下來,還會有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等等無數把鐮刀……直到完成收獲爲止。

2011-4-22



附:美國福布斯中文網文章


要警惕中國央行的違約風險

轉自:美國福布斯中文網
作者:章家敦
翻譯 李其奇

時間:2011年4月19日

上周四,中國人民銀行,也就是中國的央行宣布,截至3月末中國的外彙儲備達到3.04萬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驚人的24.4%。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外彙儲備能接近中國的水平。僅次于中國的日本,其外彙儲備也不過1.12萬億美元左右。

從表面上看,周四宣布的這項數據使中國央行看起來相當強大。然而,這家機構其實迫切地需要進行資本重組。十有八九,它将面臨資不抵債的厄運。實際上,那些讓它表面上看似強大的原因——坐擁龐大的美元、歐元和日元儲備——正成爲其軟肋所在。

怎麽會這樣呢?在外儲增加的過程中,中國央行不斷購買流入中國的外彙。支持這種購買行爲的資金基本上要依靠發行央行票據來解決,而且當然都是人民币票據。

購買外彙給央行帶來了兩個問題。首先,央行在用不斷升值的人民币來購買不斷貶值的資産——尤其是美元。自去年底以來,人民币兌美元彙率升值了1.1%,自2009年底以來的升值幅度爲4.5%。這種情況下,中國央行購買的外彙越多,其資産質量就必然會愈發地惡化。

其次,中國政府被迫以加息來遏制眼下已失控的通貨膨脹。例如,中國央行在4月5日宣布加息,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也是最近六個月以來的第四次加息。而每一次加息,都意味着央行爲籌集購買外彙的資金要付出更大代價。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央行是否會出現資不抵債這件事并不重要。畢竟,它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撐腰,因此債權人知道他們肯定能拿回借款。此外,央行的負債都是以人民币計算,因此難以想象央行會出現欠債不還的情況。北京總是可以印刷更多的本币來确保央行能夠償還到期債務。

然而,央行的财務狀況惡化會導緻兩種符合實際的後果。首先,肯定要有人來承受央行資本重組産造成的經濟負擔,老實說,那就是中國的老百姓。

無論是通過稅收等直接方式,還是通過壓低存款利率這種間接方式來讓老百姓來買單,都将意味着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減少。而可支配收入越少,他們提振國内消費的能力也就越小。正如每個人都知道的,中國老百姓必須大幅提升其消費才能實現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其次,中國央行的負債增會增加中央政府的債務負擔。截至去年底,中國政府将主權債務占GDP比例維持在隻有17%的水平,但是中國的官方數據中故意忽略了某些政府債務和所謂的隐性負債,例如地方政府融資載體的債務。實際上,中國政府的債務負擔極其沉重,占GDP比例也許高達160%。

無論如何,信用評級公司惠譽(Fitch)在本月将中國的本币債務評級前景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從而反映出中國一些一直以來被經濟高增長所掩蓋的問題。爲了刺激增長,中國政府在2008年底要求銀行降低審慎标準,信貸投放頓時膨脹到驚人的程度。爲了控制通脹的影響,信貸增長的步伐目前已經放緩,我們已聽到關于中國銀行業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擔憂。根據中國官方數據,截至2010年底的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14%,不過這其中并未反映出上萬億元的問題貸款。

實際上,中國政府必須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行、建行、工行和農行——提供支持,因此這些銀行勢必能找到某種辦法來履行償還義務。即便是規模小些的銀行機構也享受政府非正式的擔保。

中央政府的問題在于,一方面爲了抑制通脹必須給經濟降溫,而與此同時還要爲财務狀況惡化的商業銀行和入不敷出的政府部門提供支援。然而,北京的技術官僚發現,難以運用單一的一套有效工具去達成此目的——提高利率——因爲加息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會損害央行的償付能力。盡管央行已四次加息,但幅度都很小,而且顯然對抑制物價上漲起不到作用。

曾幾何時,中國處于良性的經濟周期中。然而從中國央行可能出現資不抵債這件事中,可以發現中國以國家主導的經濟模式存在一個重大缺點:中國經濟的趨勢很大程度上屬于自我加強型。在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時,這是件好事。可經濟進入下滑周期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候自我加強型的趨勢則是災難性的。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4/228973.html

必看:一切爲了搞亂中國----制造詭異事端 ;張宏良:逼老百姓跳牆

張宏良:利比亞——中國未來命運的微縮版

張宏良:“不食用轉基因就是對抗溫總理,幹部應該撤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