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星期三

英國媒體稱Facebook等社交網站煽動憤怒情緒

英國媒體稱Facebook等社交網站煽動憤怒情緒
2011年08月10日14:29
來源:京華時報

 倫敦持續的騷亂既有突發的導火索,又有深層次的社會根源。在騷亂的醞釀、爆發和蔓延過程中,也暴露了另一種警示:以“臉譜”“推特”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和黑莓為代表的手機通信技術,考驗著社會管理。

  騷亂的導火索是警方4日射殺29歲男子馬克·達根。事發后,社交網站上出現了大量討論,其中不乏情緒性發泄、謠言和煽動言論。英國媒體稱,正是由於社交網站上大量煽動言論助長憤怒情緒。

  隨著騷亂的發展,新興的“黑莓通信”手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達根正是通過“黑莓通信”向女友發出了最后一條信息。騷亂中,一些黑莓手機擁有者互通聲氣,商討攻擊目標和通報警方動向,還有人利用群發功能大量散布鼓動騷亂的言論。“黑莓通信”通常隻有群組內部人員才知道消息是誰發的,官方很難查出消息來源,這成為騷亂者躲開警方監控彼此呼應的重要原因。

  鑒於有人在網上煽風點火,英國警方宣布,正在監控“推特”等社交媒體,鼓動騷亂者將被逮捕。黑莓英國運營商也聲明說,將“以所有可能的方式協助”配合當局調查。

  倫敦發生的事並非孤例,在今年年初的西亞北非社會動蕩中,社交網站、手機等通信工具也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社交網站、微博、智能手機等現代信息通信工具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近年來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點之一。但人們也不能不注意到,通過這些工具傳播信息匿名性、免責性強,海量信息的流動往往真偽難辨,甚至摻雜謠言和不負責任的煽動。一旦虛擬空間的煽動演變成現實社會的行動,就可能給更多人帶來不幸。

  如何規范這些信息通信工具,讓它們既有利於人們信息交流、又確保信息的真實性,無疑是值得社會管理者長期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記者 黃?)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5383858.html

倫敦騷亂:警察幹什麼呢?

倫敦騷亂調查證實警方插贜子彈和說謊,被謀殺“男人並未開槍”

衛報:倫敦暴動被忽略的來龍去脈 - 333人在警方拘留時死亡,冇人定罪

倫敦暴動及他們如何被用於助長精英的利益

Facebook 搜捕倫敦暴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