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啲嘢,你知我知中共個單眼佬都知
《金融時報》:多家監管機構向基金、銀行高層查問撤港原因 做法不尋常
「港版國安法」落實後,多家金融機構總部及從業員相繼撤出香港。《金融時報》最新引述3名消息人士報道,基金經理及銀行家離港前往其他地方發展時,被多家金融監管機構查詢有關原因,做法並不尋常。
報道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證監會、金管局、財庫局、金發局曾直接致電已離港前往新加坡、東京等地發展的銀行和資產管理高層,向他們查詢離開香港的原因、決策過程以及有關時機。
證監會向《金融時報》表示,以往亦會向變更營業地點的持牌法團或個人作出查詢,了解他們是否仍需要牌照。該會發言人向本報補充,該會沒有就金融機構遷離香港的原因進行任何調查。
金管局外滙基金投資辦公室行政總裁李達志回應指,未知報道所指的是什麼公司,但金管局日常會與與業界保持溝通,得悉有人離港時亦會於「閒聊(chit chat )」時詢問原因,未知為何會引起大家特別關注(particular concern)。金發局主席李律仁向本報表示,對該局曾致電高層查詢其去向表示不知情。他又指,金發局沒有監管職能,不會獲悉有關金融機構高層的去向。財庫局則沒有回覆。
羅家聰:以往亦有監管機構高層接觸
曾任銀行經濟師的經濟學者羅家聰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致電金融機構高層查詢去向屬於非官方做法,有助當局了解業界發展及意向,而過往監管機構高層亦會私底下接觸他。但如果是官方正式查詢應會落案記錄,亦會向對口部門查詢,而非個別高層。
另有本地銀行證券部高層向本報表示,以金融機構的負責代表(RO)為例,公司須定期向證監會申報香港區的恒常RO,而RO亦須定期更新個人資料,以確保業務持續性。然而,按正常程序,應是監管機構接觸公司的監管部門,而非直接向個別人士查詢。她續認為,香港正面對人才流失及企業撤走的問題,令港府更為緊張,但她認為港府對背後的原因心知肚明。
有基金經理指出,雖然證監會向離港的基金公司作詢問的做法並不罕見,但其他機構的電話查詢,以及詢問的語氣則不常見,而過往並沒有這些做法。
近年,有不少金融機構陸續縮減在香港的業務規模,但是香港作為連接內地的窗戶,很少公司會完全退出本港市場。與此同時,他們會選擇擴大在其他地區的業務規模,包括花旗及高盛等國際投行加大在新加坡的招聘力度,而資產管理公司將辦事處由香港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多間金融機構撤港
去年多間外資金融機構在《港版國安法》落實後宣佈撤離香港,包括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領航投資(Vanguard),於去年8月宣佈在港交所(388)的6隻掛牌ETFs將退市,撤出香港的ETF業務,而亞洲區總部將由香港搬至上海。最新,美國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將會關閉其香港辦事處,有關職能將轉移至倫敦辦公室,而有計劃在2018年初提出。
美國投資諮詢公司萬里富(Motley Fool)在內部電郵更直指,因國安法等政治考慮,決定關閉香港分部,將資源投放至擴展全球業務。
另一邊廂,東京已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向有意撤出香港的企業招手,向其提供遷往東京的諮詢服務,期望東京將取代香港成為亞洲第一金融城市。
https://www.facebook.com/105259197447/posts/10159820663877448/
1 則留言:
佢地要$$$$?
普通人係咪要小心?
睇黎香講變辛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