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今年我國財政收入可能超8萬億 去年3.5萬億

今年我國財政收入可能超八萬億 有望成全球第二
2010年06月27日08:51
來源:《揚子晚報》

 8萬億!這很可能是2010年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總額。而一旦實現了這個數字,中國將緊隨美國之后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

  就在全球發達國家財政收入1%左右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今年前五個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速達到30.8%。6月份,地方財政紛紛上報喜訊,很多省市縣均提前一個月實現財政收入過半的任務。“下半年保証10%的增速應該沒問題。”國稅總局一位官員表示。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財政收入3547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362億元,增長30.8%。這一數字比去年前六個月的收入還要多2000億。

  “去年前4個月都是負增長,從5月份起會因去年同期收入回升基數抬高,財政收入增幅將相應回落”。國稅總局這位官員認為,前高后低只是相對於上半年30%以上的增幅而言,下半年再低也不會少於10%的增幅。

  保守估算,上半年財政收入或將超過4.3萬億,下半年則將達到近3.8萬億的收入,全年或將實現8萬億。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1980589.html

去年中央財政收入35915.71億元
2010-6-23

【大公網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3日介紹,2009年,中國中央財政收入35915.71億元,比2008年增加3235.15億元,增長9.9%,完成預算的100.2%。受國務院委託,謝旭人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關於2009年中央決算的報告。

謝旭人介紹,去年中央財政支出43819.58億元,增加8431.02億元,增長23.8%,完成預算的99.9%。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5255.79億元,增加1911.62億元,增長14.3%,完成預算的101.9%;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28563.79億元,增加6519.4億元,增長29.6%,完成預算的98.9%。

謝旭人說,2009年中央財政收支相抵,赤字7500億元,控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准的數額之內。2009年末中央財政國債餘額60237.68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62708.35億元以內。

謝旭人指出,總體上看,中央財政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匯總各項支出,2009年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包括中央本級支出和對地方轉移支付,下同)合計7422.56億元,增長31.7%。

謝旭人指出,2009年,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有關決議要求,加強財政管理,嚴格預算執行,促進了經濟回升向好,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謝旭人介紹,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各項政策目標提前一年全面實現,近1.5億名學生享受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中西部地區約1120萬名學生獲得生活費補助。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工作繼續推進,支持解決880萬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啟動,改造校舍1.2億平方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進一步落實,約470萬名高校和1120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受益。

同時,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年累計實現新增就業1102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8.3億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億人,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80元。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0/06/23/_IN-1276595.htm

聯早: 日收入倍增計劃 中國學什麼
2010-6-20

【大公網訊】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日前發表《聯合早報》社論,題為《中國應從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學什麼》,作者為鄧聿文。全文如下:

在中國收入分配改革的探討中,日本上世紀60年代實施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常被拿來作為中國的一個參照。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經濟進入「鍋底蕭條」階段。蕭條暴露出日本經濟存在雙重結構、過度依賴投資帶動經濟增長、人口紅利即將結束、個人消費不足等諸多問題。這與今日中國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借鑒日本「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做法與經驗,對做好中國的收入分配改革確實有必要。

簡單說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指在一個相對確定、較短的時期內,通過提高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效率和效益、顯著提升居民實際收入水準、建立健全政府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式,實現居民收入翻番目標的一种經濟社會發展方案。1960年12月,當時的日本池田勇人內閣宣佈啟動一個為期10年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計劃以顯著提高國民生活水準和實現充分就業為目標,最大限度地實現增長,結果至1967年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的目標,實際國民生產年增長率為10.5%,到1973年國民收入翻了2倍。

收入倍增計劃實為經濟大轉型

日本的收入倍增計劃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核心,以提高收入為目的,以擴大有效需求為增長源,以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為提高收入源,建立國民經濟良性迴圈關係、運行體系。就計劃所要達到的目的、涉及的領域、採取的措施以及最終結果來看,它其實是一次整體經濟的大轉型,是一個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從此,日本躍升為全球經濟第二大國,正式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俱樂部一員。

我們今天解讀日本的收入倍增計劃,有一點需要特別提出來,即不要望文生義地以為日本只是在分配領域實行類似中國曾經擬議的「限高、擴中、補低」一套增加收入的措施。

提高國民收入雖是日本收入倍增計劃的最終目的,但其前提卻是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就是說,日本是把能否提高國民收入水準建立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上的,因為他們明白,若沒有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經濟高速增長就不可能,從而不斷增長的國民收入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即使一時能夠實現,也不過是通脹與擠壓企業利潤的代名詞而已。所以,日本除了收入計劃之外,還有經濟發展計劃,通過大規模投入研發,應用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步實現企業發展和國民收入的增加。

推行有助於經濟增長的措施

為此,日本採取了引導國內儲蓄轉為投資,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提高人的自主能力與發展科學技術,幫助中小企業現代化等有助於經濟高速增長的措施。

事實上,包括充實社會資本、實行最低工資制、推行社會保障、增加農業者收入、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削減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等在內的收入倍增計劃中的這一系列保障國民收入增長的政策,也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到1970年,10年時間企業設備投資年平均增長達15%,高於同期經濟增長率近5個百分點。企業設備投資佔GDP的比例,也從1955年的9%提高到1970年的24%。可以說,企業設備投資是推動日本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憑藉積極的設備投資,日本經濟的產業結構迅速轉化為以高附加值生產領域為核心的結構形式。

經濟的高增長也帶來了高就業。某種意義說,提高國民收入與增加就業如果處理不好,是有矛盾的。因為企業為規避勞動力成本上升所帶來的衝擊,通常會採取裁員的方式消減人力資本。日本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辦法就是大力發展經濟,只要經濟高速增長,就不怕失業問題。這也是日本把增加國民收入建基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上的原因。

中國也須通盤考慮企業發展與薪酬

這就需要給企業一個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像上述促使企業投資的一些措施,實際也有利於就業。例如,在減稅方面,收入倍增計劃規定從1961年開始,每年在個人收入調節稅和企業稅上共減稅1000億日元,同時降低利息、扶植公債和公司債的債券市場。正由於在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其失業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

這就提醒中國,要提高民眾的收入水準,縮小收入差距,不僅要著眼于分配本身,改革收入分配體系,更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勞動生產率。尤其在兼顧企業發展與勞動者薪酬方面,必須通盤考慮,不僅賦予勞動者博弈的工具,即制定收入公平分配的基本原則、規則和制度,強化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的經濟轉型期,善待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

改革以來,中國的私人投資雖然增長很快,但卻大起大落,非常不穩定。特別是近幾年,有利可圖的行業基本被國企佔據著,私人投資很難進入國企壟斷的領域。而在競爭性行業,由於企業的盈利是有限的,職工工資的增長必然帶來企業經營成本的增加,如果企業的盈利難以保持,那麼企業就很難經營下去,從而勢必影響就業。

所以,對中國來說,要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除了對企業實行一般的減稅、降息外,還要求政府必須向企業提供良好、有效的公共服務,特別是要進一步放鬆管制,開放市場,允許民間資本進入行政壟斷的行業,給予各類企業平等的市場發展空間,以促進經濟繁榮。同時,鋻於各級政府集中資源的能力非常之強,有必要收縮政府財政在GDP中過大的比重,還利於企業從而最終還利於民。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0/06/20/EP-1275088.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