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美擬推遲公布太空望遠鏡數據 天文界強烈質疑

美擬推遲公布太空望遠鏡數據 天文界強烈質疑
陳丹
2010年06月18日10:10
來源:《科技日報》

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另一個地球,這一直是人類孜孜探求的目標。世界首個專門用於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航天器——美國“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自去年升空后,其一舉一動也因此備受關注。

  6月15日,“開普勒”項目組的科學家公布了一份疑似可孕育生命的約350顆行星的名單。世界各地翹首以盼的天文學家一旦獲得這些數據,定會爭相奔至望遠鏡前研究這些行星,以期在其中發現首個宜居星球。

  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更關注“開普勒”項目組沒有公開的那些資料。據《自然》雜志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天體物理學顧問小組委員會6月14日建議,應該允許“開普勒”項目組對另外400個被認為是“最佳候選”的行星進行仔細審查,將其數據資料暫時保留至2011年2月,以便給項目組更多時間來確認他們的發現,避免出現誤判和誤報。

  如果這一建議被採納,這意味著數據將可以有選擇性地進行編輯后再予以公開發布,這也將是NASA在其任務數據的公開和保密政策上的一個前所未有的轉變。消息一出,立即在天文學界引起反響。

  部分重要數據將推遲公布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於2009年3月6日發射升空,其在至少3年半的任務期內,將“瞄准”銀河系天鵝座和天琴座中的大約10萬個恆星系,通過觀測行星的“凌日”現象來搜尋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跡象。

  今年1月4日,科學家在美國天文學會舉行的會議上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找到了5顆太陽系外行星。不過,這5顆系外行星都屬於“熱木星”,質量大,溫度高,不適合任何已知生命生存。

  NASA天體物理學部門負責人喬恩·莫爾斯說,找到個頭更小、公轉周期更長的行星,對“開普勒”來說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開普勒”將會越來越接近於發現首個類地行星。

  這項無異於大海撈針的工作是細致而繁瑣的。據《紐約時報》報道,“開普勒”項目首席科學家威廉·博魯茨基表示,在任務開始初期,他們首先對12000個可疑目標進行甄別,留下了750個作為行星“候選”。但博魯茨基懷疑,其中隻有大約一半是真正的行星,而剩余的可能是雙星、三星或者恆星黑子等造成圖像混淆而導致他們作出的錯誤判斷。

  根據NASA的相關政策,很多天體物理學研究項目允許研究人員對觀測數據享有一定期限的所有權,比如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數據可保留一年之后再予以公開﹔但一些由首要負責人領導的小型探索任務,如“開普勒”項目,核准過的數據需要立即發布。

  這項政策去年已經破例多給了“開普勒”項目組一年時間。但今年早些時候,項目組意識到要在6月15日公布首批數據的最后期限到來之前整理出一個最終結果不太可能,於是向NASA提出了延期申請。

  項目組表示,由於發射推遲和一些其他問題,他們被“剝奪”了一部分用來確認這些“候選行星”的觀測時間,而這些星體隻有在4月到9月這段時間內才能從地面可見,他們需要在這個夏季展開繁忙的確認工作,因此有必要將最后的數據發布期限延長,以防止其他天文學家因曲解他們的數據而出現大量錯誤判斷。

  “開普勒”項目組起初提出,要對其中500個目標進行審查,直至2013年11月任務期結束或者它們的行星身份得到確認為止。在NASA天體物理學顧問小組委員會的協調下,形成了將其中400個“候選行星”的數據延期至明年2月公布的折衷方案。莫爾斯說,他將根據顧問委員會的建議於未來一周作出最終決定。

  數據公開與否引起科學家激辯

  很多天文學家主張,“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所獲得的數據應開放共享,其好處在於可以吸引更多關注目光、匯集更多思想火花,而不至於讓單個研究團隊在海量的數據集中獨自摸索。當然,也有人希望能夠對這些候選行星的數據資料保留更多的掌控權,這樣不僅可以在科學文獻中留下值得炫耀的資本,也不至於在魯莽地公開發表之后將來再陷入撤銷當初聲明的尷尬境地。不過,這種封閉做法的結果也很可能導致一項重大發現要等待數年之后才會被確認。

  而現在傳出NASA有可能拍板決定推遲公開部分數據,天文學家之間自然出現了分歧。有人說,他們毫不“吝嗇”再多給“開普勒”項目組幾個月時間,因為有些科學家已經將他們的畢生事業奉獻給了這個項目。但也有人認為,即便只是暫時不公開數據,也同“科學的開放性”這一理念是對立的。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天文學家本·奧本海默就表示,“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研制和發射成本對於單個項目而言花費不菲,而且僅由一個小組負責,從這一點上說,他認為該項目組的做法太過於保留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斯科特高迪說,候選行星的數目太多,“開普勒”項目組無法獨力完成所有的確認工作,如果他們不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就不可能發掘更多的科學真相,這是對科學的損害。

  歐洲航天局“科羅”(COROT)太空望遠鏡的項目科學家馬爾科姆·弗裡德隆德說,“開普勒”項目組不應該太擔心對手會利用他們的數據在這場尋找類地行星的競爭中佔得先機。“科羅”太空望遠鏡於2006年12月升空,同樣身負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使命。弗裡德隆德表示,“科羅”團隊自己都有好幾百個“候選行星”有待確認,即便想要利用“開普勒”項目組的公開數據,也是分身乏術。

  博魯茨基直言,現在分歧到了白熱化的地步。沒有人否認,不論對個人還是對機構而言,其中的利害關系都是巨大的。

  “首先能夠証實他們找到了類地行星的天文學家將會贏得許多榮譽和獎金,”提出推遲公布數據建議的NASA天體物理學顧問小組委員會的負責人約翰·赫克拉說:“NASA希望自己的任務(小組)能夠找到一顆類似地球的行星,這是NASA的榮耀。”

  歐洲航天局正在計劃研制“柏拉圖”(PLATO)探測器以開展尋找宜居星球的后續任務,作為該項目科學家的弗裡德隆德對於數據公開有自己的看法:“獲得一個更大的團隊,也就擁有了更多免費的人力資源。很顯然,參與的人越多,得到的支持也會越多。”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903980.html

SOHO三部望遠鏡停工 Nibiru謠言四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