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遊戲:“狼國”與“羊國”的戰争
作者:我是公社小社員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8-23
大道國學者夏商先生曰:“披着羊皮的狼”,是給兒童啓蒙的寓言故事,以警示他人世間充滿的欺詐與險惡。“邯鄲學步”與“東施效颦”,雖是徒增弄巧成拙的笑料,但尚不至于有太大的損失和危害。而“羊如狼穴”以“學狼步”和“效狼嚎”,則是拿生命開玩笑的“叢林遊戲”。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傻羊”嗎?或許會有,但絕對是罕見的少有。可當人類的行爲,竟堪比此“傻羊”時,那簡直就是驚心動魄的悲劇了!
我們不妨先看幾條相關時訊,然後再繼續讨論。
【1】大蕭條2.0時代:1929噩夢重演
據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2011年08月23日報道,拯救這一輪危機需要一劑猛藥。眼下,大家都盯着8月26日。屆時,全球央行年會将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遜市舉行。投資者四處打探,美聯儲(FED)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是否将重複去年的動作,在這次會議上洩露新一輪貨币量化寬松(QE)政策的風向。是的,QE3正是伯南克手中刺激經濟的最大籌碼。
這位研究“1929年大蕭條”出身的美聯儲掌門人,曾許諾絕不重蹈80年前的貨币緊縮覆轍,而是在任期一而再、再而三地采取截然相反的QE政策。隻是,前兩輪QE政策已經落幕,但美國的經濟複蘇卻并未出現預期的效果。這不僅讓人揣測,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是否就是解決當前危機的良藥。或許還有更深一層的提問:當前的危機是否就是1929年的噩夢重演?
瘋狂的1920年代
曆史不會重演,但卻驚人的相似。在專欄作家羅伯特·塞缪爾森看來,現在和過去一樣,美國人都在危機前大量借債“20年代是花在汽車、收音機和家電上;而在過去十年,則是爲了房産,或是用來抵抗房價的虛漲。”不幸的是,1929年以前的美國那個曾擁有強大支付能力和貿易順差的最大債權國,早已不複存在。那曾經是美國“咆哮的20年代”。
1918年結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奠定了美國“持續繁榮”的基礎:大規模的戰争物資采購,大大促進國内各行業的發展;同樣因爲一戰,英、法、德都向美國欠下巨額債務,從而使得後者成爲當時最大的債權國。豐裕的經濟環境也爲20年代的股市發展提供了機會:1921年,美國新股發行數目還是1822隻,到1929年,這一數目已經漲至6417隻。成千上萬的美國人湧入股市哪怕錢少,市場還流行着保證金交易,通過這種方式便可以花一美元買到價值十美元甚至更貴的股票。
數據顯示,截至1929年8月,經紀商借給散戶的資金已經占到股市市值的三分之二,借出的貸款金額超過85億美元;而在1921年初,該規模僅是10億美元左右。在這空前絕後的炒股熱中,美股一漲再漲。僅僅從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美國股票市場交易額的增長幅度幾乎等同于1923年至1928年;而在這18個月間,股票價格更是漲得如做夢一般。
如此的瘋狂終于給少數人帶來不安。1929年3月,美聯儲對當前的股價高漲表示擔憂,宣布将緊縮利率以抑制股價暴漲。同年夏季,更多的危險因子探出了頭。這一期間公布的系列經濟數據均不理想:新屋開工數據下降,工業産出數據下降,個人消費支出下降……已經有經濟學家發言稱需要關注。
十月大崩盤
但瘋狂還在繼續。1929年9月3日,道瓊斯工業指數達到了381.17點,全天成交量爲444萬股;而在1921年8月24日,該指數還僅僅是63.90點,8年間累計漲幅達到496.51%。這一天,成爲20年代美國股市輝煌的最高峰。然而崩潰也迫在眉睫。1929年10月4日,道指跌到了320點,距離一個月前的最高點已經下跌了16%,且跌破了1928年全年的最低點。
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終于到來。當日剛一開市,雪片般的抛單就席卷而來;所有的股票都成了燙手山芋,所有的交易員隻接到一個指令:抛!
但他們立刻就發現,許多股票隻有賣家卻找不到買家。29日收盤,道指下跌30.57點,最終收于230.07點;而紐交所成交量在這一日達到了驚人的1661.003萬股,直到當晚7時45分,自動報價機才完成工作。這一日起,“咆哮的20年代”正式結束。
70年輪回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崩盤從1929年延續至1933年,并成爲整個30年代大蕭條的導火索。這也是一個很少出現在我們記憶的世界:整個大蕭條時期,美國5000萬人失業,8812家銀行倒閉,成千上萬的投資者跳樓自殺,上千億美元财富付諸東流這是黑色的年代。
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 屆總統;“我們唯一要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位身殘志堅的總統在就職演講中如此激勵國民。和前任胡佛對待危機的無作爲相比,羅斯福開啓了市場經濟下政府全面幹預經濟的先河。這個被稱爲“羅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個R,即救濟(Relief)、改革(Reform)和複興(Recovery),羅斯福選擇了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爲自己的一系列舉措保駕護航。
70多年後,這一決定架起了1929年大蕭條與眼下這一輪危機的橋梁。毫無疑問,當前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是凱恩斯的追随者: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奧巴馬政府已經向市場注入海量資金,寄希望于擴張性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更别提現在,奧巴馬即将實施的又一項經濟政策:削減開支、增加稅收它同樣曾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出現;奧巴馬已經宣布,将在11月23日前向國會提交逾1.5萬億美元減赤方案,包括增加美國政府收入,同時降低預算支出。隻是,這一系列與大蕭條的相似并不讓人放心。
盡管在1933年至1937年間,美國的經濟增長甚至超過了1929年的最高水平,但這一複蘇持續的時間并不夠長,1938年開始,經濟形勢就轉而下滑,失業率重新上升。“這是一個惡夢,當清晨來臨,它會消失于無形。資源依然富饒,生産力依舊強盛。”1930年的凱恩斯曾在《1930大蕭條》一文中反思,“我們已置身于巨大的混亂之中,在操控一台精密機器時出了差錯它的運行機理是我們所不理解的。”
可是在八十年後,我們是否又理解了這台精密機器的運行機理?
【2】卡紮菲将倒台美國忙算賬:空襲千餘次 花費約十億
據中新社2011年8月22日電,在卡紮菲政權四面楚歌可能面臨倒台之際,美國國防部22日迅速公布了一筆賬:自從美軍參與北約對利比亞“聯合保護”作戰行動以來,美軍共派出軍機5316架次,其中包括執行一千二百餘次空襲任務,總計花掉約10億美元。數據還顯示,在美軍出動的五千餘架次的飛機中,有1210次是用于執行空襲任務,其中包括出動101架次“捕食者”無人飛機參與空襲。
五角大樓估計,截止到6月30日,美軍在利比亞戰事上已花掉8.2億美元,這個費用包括日常的軍事行動、空襲中使用的彈藥和人道主義援助的數額。按照美國官員的估計,美軍目前在利比亞每月大約花費一億美元。這意味着,從美國參與利比亞戰事到目前爲止,美軍大約已花掉10億美元。
不過,美軍也通過向參與利比亞戰事的盟國出售軍事裝備抵消了一部分花銷。國防部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9日,美國銷往北約及其合作夥伴的彈藥、維修零部件、燃料和技術援助價值約2.21億美元。
【3】中國或将缺席全球央行年會 分析稱爲抗議美國濫發貨币
據國際金融報2011年08月23日報道,全球央行8月26日将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遜城再次聚首,召開例行年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将在此次“央行派對”上發表有關經濟與貨币政策的重要演講。在全球經濟放緩、市場對美國經濟二次探底擔憂加深、全球股市遭遇“股災”之際,伯南克的一言一行将牽動全球神經。然而美國通脹預期上升,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舉步維艱,“扭轉操作”将可能成爲伯南克曲線救國的“最後稻草”。
去年8月26日召開的傑克遜城全球央行例行年會上,爲避免美國經濟陷入二次探底,伯南克暗示美聯儲将推出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兩個多月後,美聯儲宣布購買6000億美元國債。當下,美國諸多經濟數據“不争氣”,股市震蕩、失業增多、黃金暴漲,美國經濟持續低迷,使投資人對于美聯儲推出QE3政策的預期開始升溫。今年的傑克遜城全球央行例行年會的讨論重點仍将是低迷的全球經濟是否需要美國出台更多的寬松政策。期待走高,但QE3的門檻并不好踏入,因爲資産負債表規模越大,退出會越困難,公衆對通脹的預期也會上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裏克·佩裏甚至表示,伯南克如果再印錢就是“叛國”。
中國缺席抗議?而此次年會還有一點引人關注。此前,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将缺席此次央行年會,這一舉動引發了分析人士的深思,稱這可能是對美聯儲濫用寬松貨币政策的“無聲抗議”。目前,全球市場焦點都集中在此次會議的結果上,主要是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是否将宣布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措施上。分析人士指出,一旦量化寬松成美聯儲貨币政策常态,中國将持續承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外部流動性的沖擊以及3萬億外彙儲備日漸縮水的風險。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美聯儲濫發貨币是金融危機的根源。“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這一次金融海嘯問題根源都出在美聯儲的貨币政策上。美聯儲超低的利率,過多的流動性供應,制造了上一次的金融泡沫和這次的金融泡沫。”
【4】網聞博評:現代世界進入“叢林化”始于15世紀
所謂的人類文明進步,就是人類走出叢林脫離動物原始野蠻本性的過程。但由于人類畢竟托生于野獸,因而野獸習性的“返祖”慣性,便成爲人類戰勝自己走向文明的最大障礙。所謂的人性堕落與道德覺悟,就是這樣與每一個人終生相伴的自我鬥争。
自私自利的物欲貪婪,必然催生野蠻本性。幾百萬年的經驗教訓和風雨洗禮,曾經使人類進化到了原始共産主義社會。而在大約距今六七千年以前,人類自私自利的物欲貪婪,又終于使原始公社走向解體,于是便進入了私有制的階級社會。此後所謂的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及資本主義社會,隻不過是人類“叢林化”的“食物鏈”體系的不同表現形式。生産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産業結構的時代性進步,都不影響這種“叢林化”的“食物鏈”體系本質。
在這種“叢林化”的“食物鏈”體系下,就一個國家民族群體而言,都兼具“狼性”和“羊性”。所謂的侵略與反侵略,便是民族群體性的“狼性”與“羊性”搏殺。相對來講,一個國家民族的“狼性”多還是“羊性”多,與這個國家的領土大小、人口多寡、資源豐缺,乃至科技發展水平,均沒有必然的相關。唯一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在于自私自利的原始野蠻性是不是已經成爲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
譬如,在中國境内的民族沖突與融合曆史上,古代匈奴對中國的長期侵略和騷擾,西夏遼金蒙元接連對宋朝的侵略,滿清對明朝的侵略等等,都不是因爲漢族統治區的人口稀少或文化科技落後,而恰恰是因爲北方遊牧民族仍然有更濃厚的原始野蠻遺風。換句話講,就是自私自利的貪婪搶掠,正是這些遊牧民族赤裸裸的“主流文化”。
就在大宋帝國不斷遭受西夏遼金蒙元的接力攻打之際,遠在“絲綢之路”西端的歐洲,卻逐漸迎來了“中世紀黑暗”黎明前的曙光。再經過“文藝複興”之後,“老歐洲”便揚帆遠航踏上了征服世界的曆程。這種“堅船利炮”的搶掠和“資本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從此便将人類社會推進了“叢林化”的角鬥場。私人資本的自私貪婪,強力腐蝕着社會道德和人們的心靈。當私人資本壟斷寡頭集團全面滲透和綁架了整個國家機器時,自私自利的貪婪搶掠便成了這個國家的“主流文化”。此時,這個國家就整個地充滿“狼性”了。
從15世紀到19世紀,趕上了“狼性”變身潮的國家,包括東亞的日本,便都成了“狼群”的一員。按照“食物鏈”體系機理,“狼群”的數量與“羊群”的數量,自然有一定的比例平衡。于是,除了“狼群”内讧争奪“頭狼”位置的“叢林戰争”外,其它“羊性”國家若想變身加入“狼群”,就再也沒有這個演化機遇和“指标”了。“狼”少“羊”多,“狼”富“羊”窮,此便是這個世界叢林的殘酷現實和現況。
【5】“貨币殖民”時代依然伴随着“堅船利炮”的護航
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到“美元帝國”,從“堅船利炮”的世界海洋貿易掠奪到工業化與金融化掠奪,從傳統殖民剝削到“貨币殖民”剝削,都是西方資本列強“叢林遊戲”的升級換代。“世界貨币”的金融霸權壟斷專制,是當今全球化“貨币殖民”剝削的最高境界。“貨币殖民”的“債務經濟”,則是“資本叢林狼吃羊遊戲”的出神入化。“美元帝國”的量化寬松,其它國家的本币就得被動升值,通貨膨脹就得被動“輸入”,整個國家就得給“美元帝國”繳納“歲币”或“借款”。
在這個“資本叢林遊戲”裏,各個國家的主權貨币,其實都已經成爲“世界貨币”的“子币”。美聯儲才是世界央行,各個國家的央行都是“分行”或“支行”。同樣是“子币”,但“子币”便也有了“狼性”和“羊性”的區别。“貨币遊戲”,同樣是“資本叢林狼吃羊遊戲”的升級版。對“羊性”國家而言,一旦接軌了這個市場經濟“叢林體系”,那麽從貨币主權喪失開始,就逃不脫“貨币殖民”剝削的命運了!
而“羊性”國家非要不明就裏,非要“羊如狼穴”去“與狼共舞”,那不是“羊學狼步”和“羊效狼嚎”的悲哀,又是什麽呢?進而言之,一個“羊性”國家能夠被拉進這個“叢林陷阱”,則這個國家内部肯定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在做内應!
那麽,“羊性”國家民族就注定是要被“狼”吃嗎?絕對不是,因爲這畢竟是動物世界的“叢林遊戲”。隻要摒棄“以資爲本”的迷信,回歸以人爲本的人性道德,就一定能夠以人類集體主義的智慧和團結的力量,消滅吃人的豺狼!
自1840年鴉片戰争以來,中華民族經過百年浴血奮戰,最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了抗美援朝戰争的勝利,這便是中國人民集體主義力量的曆史見證。
【6】鑒古往而知興替,讓曆史告訴未來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在此前的《柏林起火:美債危機無“免費戲票”》、《印度革命:民主爲何跑不赢腐敗》及《貨币殖民:阿拉伯的春天故事》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回望來路,從“向錢看”争先富,到接軌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到形成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再到貧富兩極分化和“黃賭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現在的美債危機和“輸入性通脹”危機,我們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大蛋糕”,卻原來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頂多,隻算是給救美國救歐洲救世界作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貢獻。
爲何會這樣呢?難道我們不正是從“向錢看”開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貨币真當成了自己的财富嗎?可到頭來,自己真金白銀的物質财富,卻被“虛拟”給了西方富國,而自己僅僅隻是落了一堆“看起來很美”的數字和不斷貶值縮水的紙鈔!現在,中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和“輸入性通脹”危機,還看不到盡頭。與其說這是以“東莞模式”爲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倒不如說是“向錢看”的思維模式已經陷入絕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财。自私自利,反倒自損自殘。
拜金拜富,就得學習世界上最富裕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接着1840年“鴉片戰争”以來的“西學東漸”,西方資本買辦精英通過世界輿論大合唱,順着中國人“向錢看”争先富的“求學”願望,又循循善誘地給我們送來了“科技崇拜”、“市場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價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這裏面最核心的教義,還是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簡稱“市場經濟”。
于是,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全球财富盛宴狂歡中,世界經濟繁榮景氣時,貧窮的中國人以血汗勞動供養美國和西方富國消費。而當經濟景氣低迷危機海嘯來臨時,遭受“血汗錢”縮水蒸發和“輸入性通脹”打擊最慘重的,還是貧窮的中國人。窮國供養富國,窮人供養富人,這究竟是哪門子的“國際慣例”和“普世價值”?
忘記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們今天實現危機突圍的出路,同樣需要回歸到曆史的起點上再出發!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8/256904.html
貨币戰争:媒體也是殺人“武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