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13日星期日

曹操墓被盜情況嚴重遺體面部被砍

曹操墓被盜情況嚴重遺體面部被砍
更新時間 2010年 6月 1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3:46
曹操墓部分出土文物。

繼曹操高陵於周五(6月11日)當選為「200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河南省文物局周六公布了有關曹操高陵的最新考古結果。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負責人介紹,曹操墓陵園呈長方形,墓前有廣場,模仿了曹操生前「前朝後寢」式的宮殿建築布局。這一發現填補了考古史在曹魏時代帝陵布局方面的空白。

他還說,陵園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可能體現了曹操「薄葬」的思想。

陵園面積近九千平方米,內有兩座大墓。專家認定2號墓為曹操墓,1號墓是陪葬墓,但考古學家尚無法判定陪葬墓主人的身份。

難解之謎

考古人員說,曹操高陵歷史上曾多次被盜。他們共發現七個盜洞,古墓已遭毀滅性破壞。

但考古人員仍然發掘出一把鐵劍和60件刻銘石牌,有長方形和圭形等。上面的銘文紀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

對曹操墓的考古過程中發現的許多非正常現象使考古學家不解。曹操遺體被人從墓葬後室拖到前室,甚至面部被砍掉。

此外,所有出土石牌中帶有「魏武王」字樣的,均被打斷。專家推測,曹操墓不但曾經被盜,可能還遭報復性毀墓。

考古人員在曹操墓和陪葬墓的墓道四周還發現了許多磬形坑和方形坑,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形制,其作用也令考古人員感到困惑。

有關專家表示,由於被盜、被毀情況非常嚴重,要想揭開曹操高陵的諸多謎團,還需要更加深入細緻的考古工作和對出土文物的認真研究與分析。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6/100613_caocao_tomb.shtml

曹操墓出現多種非正常現象 遺體臉部被砍去
2010年06月13日08:21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6月12日電 (記者桂娟)繼11日曹操高陵當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消息宣布后,河南省文物局12日公布了曹操高陵最新的考古成果。

  曹操墓中新出土了刻有“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石牌,以及鐵質鎧甲片、陶器、漆器和玉珠等重要遺物,1號陪葬墓發現了一把鐵劍,新探明的“前朝后寢”式陵園布局,填補了曹魏時代帝陵布局發現空白。

  “陵園呈長方形,墓前有廣場,模仿了曹操生前‘前朝后寢’式的宮殿建筑布局,”主持考古調查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志清說,“陵園沒有想象中那麼大,可能這正是曹操‘薄葬’思想的體現。”

  初步探明,陵園面積8934平方米,北、南、東三面均發現有陵園牆,北牆殘存牆基長100.81米,南牆殘存牆基長108.22米,東牆殘存牆基長68.87米。陵園內有兩座大墓,2號墓是主墓,專家判定為曹操墓,1號墓是陪葬墓。

  12日上午,在河南安陽西高穴村考古發掘現場,又一塊斷定墓主人為曹操的“鐵証”——刻有“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石牌出土。這是墓中首次出現帶“盾”字的石牌,表明墓主人生前曾用過此種兵器。遺憾的是,石牌殘缺了三分之一?古人員根據此前發掘經驗推測,殘缺部分應該刻有“魏武王”字樣。

  此前考古發掘中,曹操墓共出土刻銘石牌約60件,有長方形、圭形等,上面的銘文記錄了隨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其中8塊分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短矛”等字樣。專家認為它們是証明墓主為魏武王曹操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証據。

  今年春節過后,考古人員對1號陪葬墓進行了考古發掘,目前其形制、規模和結構等情況已基本清楚。該墓坐西向東,形狀為刀字形,有長斜坡墓道,墓道兩側分布有對稱的長方形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偉斌說,該墓共發現7個盜洞,被盜嚴重,已遭毀滅性破壞。但是,在墓道西端底部出土鐵劍一把﹔在墓門兩側發現有白灰面兩處,其性質有待進一步認定。

  同時,專家學者還面對一個個待解之謎。由於缺少文獻記載,又沒有有力實物証據出土,1號陪葬墓的墓主人身份讓考古專家感到迷惑。

  曹操墓中還出土上萬片的畫像石殘片,雕刻精美,引起專家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這是石門,也有人推測是石槨。如果“石槨”說法得以確認,這將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石槨。

  曹操墓還出現種種非正常現象:出土石牌凡帶有“魏武王”字樣的,均被打斷﹔曹操遺體被人從墓葬后室拖到前室,甚至連臉部都被砍去。專家推測,曹操墓曾遭人為破壞,甚至報復性毀墓。

  在曹操墓和陪葬墓的墓道四周,考古人員還發現許多磬形坑和方形坑,這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形制。這些奇怪的坑有什麼作用種種問題目前還難以解釋。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說:“由於被盜、破壞情況十分嚴重,揭開曹操高陵的諸多謎團還需要考古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和對出土文物的認真研究、梳理。”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869819.html

曹操陪葬墓發現7盜洞 武警持槍把守 200米內禁雜音
(明報)2010年6月13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位於河南安陽安豐鄉的曹操高陵1號陪葬墓昨日發掘,中央電視台全程直播。雖然當局對安豐鄉境內的各路口嚴密戒備,而方圓200米墓地範圍也被持槍武警把守,但如此「大陣仗」下卻收穫寥寥,昨日僅出土一把鏽迹斑斑的鐵劍。

新華社 引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志清說,初步探明整個曹操陵園呈方形,面積8934平方米,北、南、東三面有墓牆,其中2號墓是主墓,已判定為曹操墓,1號墓是陪葬墓,與2號墓相距30多米,是此次主要發掘目標。外界曾猜測墓主可能是曹操的兒子或愛妃。

村民提前割麥順延紅白事

昨日的發掘吸引大批遊客和傳媒到場,當地政府派出持槍武警24小時嚴密守衛,中新社稱,安豐鄉境內每個路口均有民警、警車,墓區大門口由荷槍實彈的武警把守外,外圍區域還有眾多值勤的民警和工作人員,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墓區,當地村民亦要憑通行證出入。

為保障央視的直播,鄉政府要求曹陵周邊200米範圍內不得有雜音,但現正是麥子收割時節,村民被迫在夜間割麥,就算家中有紅白喜事都要協商順延。

當局失望 僅掘出1鐵劍

不過,發掘結果令人失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亦稱感到「遺憾」,在1號墓中清理出7個盜洞,「這種破壞簡直就是毁滅性的。墓主現在難以確認,有待專家進一步研究。」1號墓僅在墓道西端底部出土一把鐵劍,長50多厘米,鏽迹斑斑,初部認為是墓主佩戴。

同日,考古人員亦進一步發掘了2號墓,出土了一塊有「常所用長犀盾」字樣的銘牌,在此前的發掘中,共出土刻銘石牌約60件,上面的銘文是證實墓主身分確是曹操的重要證據。此外還有一些散落的玉珠,中間有穿繩的孔,考古人員初步判斷是曹操的冠上所戴。

曹操高陵從去年底發現至今,出土了鐵器、陶器、玉器等250多件文物,還有數以千計的陶片和上萬片畫像石殘片,考古隊已經修復了100多件陶器,包括鼎、碟、案、碗等生活用具,還有陶灶、陶井、陶廁等隨葬品。待發掘完成後,曹操高陵原址將建設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及博物館。

明報記者報道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12/4/ilbk.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