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羅布泊發現新古城 規模僅次於樓蘭遺址

羅布泊發現新古城 規模僅次於樓蘭遺址
2010年06月08日14:37
新發現古城遺址南牆由紅柳和泥土筑成。亞心網記者 陳峰 攝
示意圖

  亞心網訊 (記者 錢毓)羅布泊小河墓地以西6.3公裡處新發現的古城,很可能是歷史上神秘的注賓城!

  日前,古城的發現者呂厚遠等人經過1年多的研究,在國內權威科學雜志《科學通報》發表了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

  據悉,古城也是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員夏訓誠率領的羅布泊綜合科考隊,在2008年11月至12月獲得三大考古新發現的其中之一,當時被定名為漢晉四號遺址。

  當時,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呂厚遠通過Google Earth衛星遙感圖發現了四號遺址,並和考察隊一起到現場証實的大型古建筑遺址建筑規模是羅布泊地區目前僅次於樓蘭遺址的新遺址。

  在研究過程中,考察隊採用碳測年的手段,再次確定了羅布泊地區的樓蘭、方城、且爾乞都克古城、米蘭古戍堡、土垠遺址的具體年代。5個遺址的年代分別為:樓蘭佛塔(約公元100~230年)、方城城牆(約公元230~300年)、且爾乞都克城牆(約公元200年)、土垠(約公元100年)﹔米蘭遺址古戍堡內房柱年齡約公元370年,古戍堡西門北側牆基年齡最為年輕(約公元770年),屬於唐朝時期。

  研究人員通過對新發現古城遺址以及樓蘭、方城、且爾乞都克古城、米蘭古戍堡、土垠等遺址18個古建筑物樣品的碳14年齡分析,結果表明:小河墓地西北新發現的古城城牆年代大約在公元440~500年左右,形成於北魏時期,相對於其它5個遺址的建筑時間年輕約100~300年。

  呂厚遠等人認為,根據牆體年代和初步發現的文物類型及地理位置,新發現的古城遺址有可能是北魏文獻中記載的“注賓城”。因此,研究人員已將遺址暫定名為“注賓河古城遺址”。

  雖然“注賓河古城遺址”的隸屬、職能,還有待詳細地考古發掘工作。但他表示,由於遺址臨近絲綢之路古驛站阿拉干,處於絲綢之路東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因此,“無論該遺址最終是否是‘注賓城’,它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

  夏訓誠表示,該項目研究首次系統地對羅布泊地區的重要遺址進行了科學的年代測定,樣品採集廣泛,証據較為充分。通過對不同古城遺址的年代學分析,“為深入研究羅布泊地區古代遺址的時空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過程、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關系等提供了新証據。”

  專家觀點——

  史書的記載 暫定的名稱

  呂厚遠等人通過對古文獻的初步檢索發現,羅布泊地區有兩個地望不詳的古代城郭,即注賓城和埒婁城,在地理位置和年代上可能與新發現的遺址有關聯。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裡對注賓城有這樣的記載:“河水又東經墨山國南,又東經注賓城南,又東經樓蘭城南而東注。”有專家據此認為,這說明注賓城與注賓河用的是同一名字,也說明了注賓城與西北邊的墨山國和東面的樓蘭國的相對位置。

  新遺址位置西北距營盤古城(可能是墨山國都城)約80公裡,東距離樓蘭古城約110公裡。關於注賓河,根據先前著名考古學家黃盛璋先生的考証,他認為小河墓地西邊的小河古河道,作為孔雀河的支流,就是注賓河。

  “以河命城,或以城命河,這是古今一般的通理,從新遺址的年代、地理位置及古文獻記錄,推測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的注賓城,是可以說得通的。”因此,呂厚遠將新遺址暫定名為“注賓河古城遺址”。不過,他表示,最終能否確定,“還有待考古學、史學家們做進一步的發掘考証”。

  至於歷史上的注賓城多大的規模,多少人口,因何消失?這些情況目前還無從知道,因而顯得神秘。

  還有一個古代城郭叫埒婁城,與新發現的古城也有聯系。文獻資料表明,西漢神爵年間,西域都護府在今天的孔雀河三角洲“河曲”處,筑有埒婁城,並有軍隊駐守。“但埒婁城具體在哪,不得而知。那麼,它有無可能是我們這次新發現的古城呢?也許,今后進一步的發掘考証會告訴我們答案。”呂厚遠說。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認為,根據年代、地理位置和文獻資料來推測新發現的古城到底是哪個古城,是可行的。但他也認為,最終的結論,確有待發掘工作。“畢竟,古城大部分還被沙漠掩埋著。”

  事件回放——

  偶然的疑點 驚人的發現

  2008年11月24日,呂厚遠在家裡用筆記本電腦調取小河遺址、米蘭遺址、樓蘭遺址等需要前往考察的遺址的衛星影像資料。

  在對小河遺址周圍20~30公裡范圍進行高分辨率掃描時,他突然發現,在小河墓地西北方5~6公裡左右,古河道西岸河曲中心部位,由近南北向和近東西向明顯的白色條帶組成的直角形,直角在東南,像一個反寫的L形。

  “無論近南北向還是近東西向的條帶,都與風向控制的沙丘延伸方向和雅丹地貌分布的方向完全不同,南邊的東西向條帶有暗影,似有凸起,我懷疑是人工形成的!”

  11月27日,考察隊到達小河墓地遺址的第二天,考察隊即向L形可疑點進發。向東走過沙漠,在離可疑點以西1.5公裡左右的沙丘間平地上,考察隊發現了紡輪、陶片、動物骨骼等,並發現兩枚五銖錢。

  到達可疑點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面積幾平方米的紅燒土。向東出現一堆大小在10~20厘米左右的石料或石器。然后發現由紅柳和泥土筑成的南邊牆體一直延伸到東端,在中斷牆體近頂部採集紅柳枝樣品。

  東邊南北方向的牆體隻暴露了牆基的底部,寬約6~8米,由人工堆積的泥土構建而成,相對平坦。在牆體內側,分布著斷斷續續的紅燒土,在多處紅燒土中發現木炭,在南端和中端紅燒土中採集了兩塊木炭樣品,另外牆體上及周圍散布著一些陶器的碎片。

  在北邊的東西向牆體上,考察隊測得牆體頂部寬6米。在西邊分布著許多沙丘,沒有發現西邊牆體,証實了這個可疑點是一個由3個邊長約220多米牆體組成的大型古城遺址,考察隊將其暫定名為“漢晉四號遺址”。(錢毓)

來源:亞心網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816977.html

再闖羅布泊:30年最大規模科考獲7大發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