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8月29日星期六

不跟正苦口徑的就要噤聲,正苦俾得你開聲的磚家就要揞住良心和正苦口徑一致

 不跟正苦口徑的就要噤聲,正苦俾得你開聲的磚家就要揞住良心和正苦口徑一致。磚家講嘢抛浪頭當然是講些一般大眾不明底藴的東西,怎知會這麼快被圖文並茂踢爆。

=======

穿越時空的專家


關於,究竟要多少個細胞才能獲得人類基因組排序,想不到現在還有辯論的空間。幾年前,單細胞基因排序(single cell genome sequencing)的技術已成熟,用一個細胞,就可以獲得頗為完整的基因組。


2016 年,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綜述遺傳學》,就刊登了一篇關於單細胞基因排序的綜述論文(review article),談到這技術的應用。當年,這已不是新技術了,因為科學界研究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有這類綜述論文。


那時候,醫學上會應用單細胞基因排序,分析腫瘤内的癌細胞,以找出那一個突變最惡。因為每一個癌細胞的特變不一,甚至出現基因重製(gene duplication),令基因排序的工作艱巨,很難分辨出是基因排序的錯誤(sequencing error),還是真的突變。也因此,科學家發展出生物資訊學(bioinformatics),應用到複雜的統計學,找出「真實」的數據。


連突變率極高的癌細胞也做得到,那麼一般口腔的黏膜細胞呢?不難囉。而且,那是四五年前的技術。


我好奇的是,怎樣能夠做到時空穿梭?頂尖物理學家,也是剛剛才能用量子電腦,把電子的狀態還原。而且只能還原一秒前的狀態,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究竟那位受訪專家,是怎做到五年的時空穿梭呢?


四年前的文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rg.2015.16


相關新聞:



https://news.now.com/mobile/local/player?newsId=402888


以下為北歐心科學 NordicHearts的補充資料:


內文只說難取「全基因組」(而且我會補充,並不難。),不是說難取基因資料。這等於說,監控鏡頭只能拍到你臉,拍不到你裸照,所以不用怕。


首先,根本不用獲取全基因組,十年前已經有研究,用DNA SNP晶片,檢測唾液樣本DNA的基因型。(1)


第二,每毫升的唾液樣本,有起碼40萬個表皮細胞(2),現已有高效率的工具和指引,可以從兩毫升的唾液樣本提取高質素的DNA,並用以做基因測序(3)。而政府要你繳交的樣本,是四毫升。有研究比較過,用唾液樣本做的基因測序,質素可以與血液結果相比(4)。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200434/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93535/

3. https://www.jove.com/t/51697/collection-and-extraction-of-saliva-dna-for-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88365/





========

北歐心科學Nordic Hearts:

內文只說難取「全基因組」(而且我會補充,並不難。),不是說難取基因資料。這等於說,監控鏡頭只能拍到你臉,拍不到你裸照,所以不用怕。


首先,根本不用獲取全基因組,十年前已經有研究,用DNA SNP晶片,檢測唾液樣本DNA的基因型。(1)


第二,每毫升的唾液樣本,有起碼40萬個表皮細胞(2),現已有高效率的工具和指引,可以從兩毫升的唾液樣本提取高質素的DNA,並用以做基因測序(3)。而政府要你繳交的樣本,是四毫升。有研究比較過,用唾液樣本做的基因測序,質素可以與血液結果相比(4)。


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200434/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93535/

3. https://www.jove.com/t/51697/collection-and-extraction-of-saliva-dna-for-next-generation-sequencing

4.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88365/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08272466288855&id=34750136569930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