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0月4日星期一

中國巡航導彈發展迅速 長劍-10已部署50-250枚

中國巡航導彈發展迅速 長劍-10已部署50-250枚
2010年09月14日09:04
來源:東方網
在國慶閱兵式上亮相的鷹擊83空射型

  東方網9月13日消息: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志最近載文稱,解放軍是巡航導彈技術的主要使用者,且中國生產並出口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巡航導彈。其中,中國已經部署了50-250枚“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並且伴有20-30顆運載火箭。
  鷹擊-83衍生彈的射程約為250公裡

  文章稱,解放軍對巡航導彈的偏愛是對一種歷史事實的反映——在蘇-30MKK/MK2和FH-7戰機出現之前,中國缺乏可穿透任何防御的機載能力。中國首代巡航導彈是以蘇聯SSC-3“冥河”(Styx)岸艦導彈為基礎研發的,直到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這種導彈的衍生彈還在生產當中。近年來,中國巡航導彈設計大都以西方“飛魚”、“魚叉”和“戰斧”家族導彈為藍本。除國產巡航導彈之外,中國還部署有進口自俄羅斯的超音速3M80E“白蛉”/SS-N-22“日炎”導彈、3M54/3M14“俱樂部”/“神劍”導彈。

  文章稱,魚鷹-63/KD-63是HY-4 Sadsack空氣噴氣式導彈的衍生彈。雖然前者保留著后者的三角翼和彈體形狀,但魚鷹-63導彈採用了一種新的十字型尾翼設計,包括電視/數字鏈接末端制導套件,據信還配備有衛星輔助慣性制導套件。在更多最近出現的圖片中,又揭示出一款配備有機頭雷達天線罩和雷達或反雷達尋的器的變型彈的存在。因此,這是一款雙重任務的導彈,能夠針對陸地和海上目標發起精確攻擊。目前,這種導彈由新設計的H-6H“獾”轟炸機的衍生機型搭載——此前,早期型號的該款轟炸機搭載鷹擊-6型中遠程空射導彈(北約命名為“CAS-1“巨妖”(Kraken))。該型導彈的射程為100海裡。
中國長劍10巡航導彈方隊進行閱兵演練

  陸基CJ-10“長劍”導彈是一款戰略導彈,以美國的BGM-109G陸基巡航導彈和蘇聯的RK-55 Relief導彈為研發藍本——后兩款導彈已根據條約規定被撤銷。據中國消息來源稱,這種導彈的射程高達1100海裡。其攜帶770磅或1100磅彈頭。目前,解放軍二炮部隊已實戰部署了多達30個運輸起豎發射車(TEL)。

  SY-2/ CSS-N-5“Sabot”是“冥河”導彈的固體火箭動力衍生彈。其採用圓柱形彈體設計,垂直尾翼基部配有兩個小型水平尾翼,這是該型導彈的明顯特征。飛龍-2導彈是SY-2導彈的出口型導彈。據信,這款武器系統已出口到伊朗,因為導彈的照片經常出現在伊朗的網站上。☆
國產岸防型鷹擊-62反艦導彈發射

  C-201W/海鷹-4/CSS-C-7/Sadsack是“冥河”家族首個渦輪動力衍生型導彈,是一款獨特的中國衍生彈。據稱,C-201W導彈所用發動機為WS-11,而解放軍列裝的一些無人機就採用這種發動機提供動力。海鷹-4採用海鷹-2后期衍生型導彈的制導部件,並配有單脈沖雷達主動尋的器。該型導彈保留了512公斤聚能裝藥彈頭,射程在135-150公裡之內。

  海鷹-41/ XW-41是一種改進型衍生彈,射程是200-300公裡。上世紀90年代,海鷹-4導彈開始出口。據信,伊朗是該導彈的主要客戶,並在其基礎上研制出了一款國產衍生彈——伊朗版導彈被命名為“雷鳴”(Raad)導彈,其射程為350公裡,配備伊朗國產DB-38尋的器。☆

中國現代級驅逐艦發射日炙反艦導彈,超音速飛行的日炙導彈紅外特征很明顯。

  CAS-1“巨妖”系列導彈是C-201/海鷹-2 / CSS-N-2 / CSS-C-3“泡泡紗”巡航導彈的機載衍生彈。這款武器與“海鷹-2”大體相同,但經過必要修改——例如,背部挂點——后成為一種空射導彈。“鷹擊-61”是一種改進版衍生彈,彈體被稍微延長,據信該導彈發動機設計更加先進,且採用高能量密度混合燃料。“鷹擊-6”導彈射程為100公裡,而“鷹擊-61”為200公裡,末端飛行高度為水平面以上50、70和500米。因此,它是一種兩用武器,能夠精確打擊陸地及海上目標。其由新設計的H-6H衍生機攜挂,代替了之前由較早衍生機挂載的一對CAS-1“巨妖”導彈。據信其射程約為100海裡。

  解放軍的鷹擊-62巡航導彈與RGM-109“戰斧”導彈的反艦衍生彈相似。而且,鷹擊-62的常規配置也與“戰斧”家族類似,但其噴氣發動機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固定范圍進氣口。據稱鷹擊-62導彈的組成包括一個帶有單脈沖天線的主動雷達尋的器、GP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慣性中段制導裝置、交替使用的渦輪式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擁有艦基、潛基、岸基炮台和空中發射配置。文章稱,鷹擊-62據信已在052C型“旅洋-II”驅逐艦上部署。

  中國的鷹擊導彈家族也有艦基、潛基、陸基和空基衍生彈。在基本空射火箭提供動力的情況下,鷹擊-8K的射程為50公裡,改良版鷹擊-81的射程可達80公裡,使用渦輪噴氣發動機的鷹擊-82的射程為120公裡,鷹擊-83衍生彈的射程約為250公裡。這些導彈是許多中國海軍戰艦的主要武器,FH-7海上戰機可攜帶4枚這樣的導彈。此外,鷹擊系列最新的空射衍生彈被定名為KD-88。☆
大閱兵中的CJ-10巡航導彈

  長劍-10巡航導彈已部署50-250枚

  此外,中國還在開展一個長期項目,旨在研發一種可部署在飛機、潛艇和水面船舶上的對地攻擊戰略巡航導彈。有大量報告指出,中國在積極從中東購買“戰斧”導彈殘骸。而且,近期公布的可靠報告稱,中國已經購買了Raduga Kh-65SE(Kh-55出口減程變種彈)的模具。還有大量文件証描述稱,中國秘密從烏克蘭購買了多枚Kh-55導彈以及相關測試裝備。

  許多消息人士都指出,解放軍目前已經實戰部署了國產紅鳥1號(600公裡)、紅鳥2號(1500多公裡)和紅鳥3號(2500公裡)導彈。其獨有的良好性能外觀表明,這些導彈是BGM-109“戰斧”克隆版,適用於海上和空中發射。此外,中國已實戰部署的長劍-10/東海-10巡航導彈與“戰斧”導彈也很相似。☆
資料圖:網友繪制的中國新型巡航導彈海上巡航飛行想象圖,據稱達到“戰斧”水准

  由於可以利用俄羅斯的地形匹配制導(TERCOM)、數字場景匹配區域關聯(DSMAC)、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以及西方的全球定位系統和計算機技術,因此對解放軍來說唯一的問題在於獲得高質量的12英寸600磅級別的渦扇發動機,以便為真正的AGM-86/BGM-109級別的戰略巡航導彈提供動力。而且,在具備潛艇、水面艦以及轟-6H轟炸機的情況下,中國並不缺少發射平台。最近公布的擁有4個機翼挂架的H-6H衍生機顯然就是為了執行這一任務而設計的。

  據報道,2004年,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開始試驗“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直到2009年9月才結束﹔中國已經部署了50-250枚該型導彈,並伴有20-30顆運載火箭。中國媒體最初在中國建國60周年閱兵准備期間透露了“長劍-10”的存在。該導彈的特點是擁有三個長發射筒、八邊形橫截面、固定在中國WS 2400 8 x 8豎立式運輸發射車(TEL)的后面,“長劍-10”導彈的射程據信超過了1500公裡並且高達2000公裡。

  “長劍-10”巡航導彈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制導,有4種不同版本的彈頭可供使用。一種是重達500公斤的重型彈頭,另外3種分別是350公斤的高爆彈、子母彈和鑽地彈。文章稱,“長劍-10”以及引入的YJ-62/C-602兩用遠程巡航導彈和衛星制導的東風-15D中程彈道導彈,是俄羅斯想要廢棄《中導條約》(INF Treaty)的另一原因。☆
著名的俄羅斯“日炙”反艦導彈,巡航速度達到2馬赫以上,但其體積重量較大。

軍人正在為“飛豹”戰機裝彈。圖中導彈為鷹擊-83K反艦導彈。

中國海軍022隱身導彈艇發射反艦導彈
“鷹擊62”岸基反艦導彈發射瞬間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7/12720950.html

導彈航天測控專家沈榮駿:測控網已能"一網打盡"
2010年10月03日10:39
來源:《光明日報》

沈榮駿院士雖74歲了,仍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嫦娥二號發射之際,記者在北京航天城採訪了這位與導彈航天測控打了50多年交道的科學家。

  “關鍵在於集成創新!”提起我國導彈航天測控50年來的發展,這位老測控專家說。沈榮駿說,中國的航天測控網,還是上世紀60年代后期為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建立起來的,當時沈榮駿負責這個網絡的總體設計,見証了我國導彈航天測控50年來發展的全過程。

  這個網絡建成后,錢學森提出,要搞一個統一的航天測控網,完成各類衛星的測控任務。根據錢學森的總體構想,我國測控人在原有基礎上研制和調整測控設備,優化布局,形成一個以陸地和海洋為基礎的測控網。到載人航天工程上馬以后,在這個基礎上再次完善了網絡,建立起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統一S頻段的航天測控通信網,這個網絡集測軌、遙測、遙控、通信、數據傳輸等功能為一體,可以支持載人航天任務,也可支持其他中低軌衛星和同步軌道衛星任務。

  繞月探測工程屬於“遠程”測控,嫦娥一號衛星的測控給我國當時的測控技術帶來新的挑戰,主要問題一是測控通信距離由4萬公裡提高到40萬公裡;二是奔月及繞月軌道的設計與實施也是一項新的課題。面對這些難題,加大天線口徑,改造了兩套無線電測控設備,使地面站作用距離從地球延伸到月球。設計新的測定軌方案,滿足了奔月及繞月軌道的設計要求,測控通信系統為開展深空探測邁出了新的一步。

  “‘三網合一’空間碎片探測系統的形成,首次月球探測任務測控系統的構建,都離不開航天測控的集成創新發展。”沈院士幽默地說,“我們現在的測控網真正是能‘一網打盡’的‘網’。”

  “機遇與挑戰並存。”談到未來,沈榮駿說:“空間是世界各國今后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二代導航、高分系統、載人空間站和深空探測為代表的航天系統建設和空間探索活動快速推進,我國航天事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這是機遇,也給測控系統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為此,一要加強體制創新,二要加強技術儲備研究,他認為,這些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本報記者 溫慶生 本報通訊員 林利栓 李筱梅)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2875949.html

中國東風-21D導彈無法有效擊沉美軍航母

新的中國導彈'挑戰美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