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0月10日星期日

日本、英國媒體廣泛報道劉曉波獲諾貝爾獎

英國媒體廣泛報道劉曉波獲諾貝爾獎
更新時間 2010年 10月 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35
劉霞:在網上看到丈夫獲獎的消息

10月9日的英國各大報都詳細報道了中國著名異見人士劉曉波周五(8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

《金融時報》、《獨立報》、《國際先驅論壇報》都在頭版刊登了劉曉波的照片。

「在網上看到丈夫獲獎」

《泰晤士報》在北京的記者麥卡特尼(Jane Macartney)報道,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接聽《泰晤士報》的電話時充滿喜悅地說:「我在網上觀看諾貝爾獎的英語報道。我想我是聽到了劉曉波的名字,但我不懂英語,所以起初不是很肯定。」

報道說,後來劉霞的兄弟打電話給她,她才相信丈夫獲獎的消息。接著3名警察來到她家門外,阻止她與外面等候的十多名記者交談。

麥卡特尼的文章引述劉霞說:「曉波不知道(自己得獎),他不會知道的,直至我告訴他,官員當然不會告訴他。」

劉霞認為丈夫對獲獎「會感到驚訝,難以置信,然後會覺得很高興,然後會覺得不安,因為這不僅是榮譽,更多的是責任。」

「這是對他自天安門學運開始20年來為民主鬥爭的肯定。」

中國與西方的分歧

《獨立報》頭版刊登劉曉波的黑白照片,在照片下面介紹說:「這是劉曉波,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正在中國服刑,因「煽動顛覆罪」被判監11年。」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頭版標題是「諾貝爾獎反映西方與中國的分歧」。

文章說,把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很明顯是對中國政府的極權主義的譴責。

文章指出,今時今日沒有任何主義比中國更有力去挑戰民主管治制度。中共在鎮壓政治運動的同時製造出蓬勃的半市場經濟。在美國經濟疲軟和美國在全球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一些中國領導人現在覺得可以更大膽地表示,言論自由、多黨選舉和憲法賦予的權利是西方固有的價值,應該留在西方。

《金融時報》在介紹劉曉波的報道中引述劉霞說:「(在劉曉波於2008年被監禁前)他曾經對我說,如果有一天我忍受不了這種生活,就告訴他可以跟一些政府官員談談,然後我們可以永遠離開中國。我從沒有跟他說我想離開,現在也不感到後悔。」

各大報章都報道了在諾貝爾和平獎宣佈時,在北京的BBC和CNN電視頻道的畫面立刻變成空白;另外一些新聞網站則把有關諾貝爾獎的網頁關閉。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0/10/101009_ukpress_liuxiaobo.shtml

日本對劉曉波獲獎反應罕見一致
童倩
更新時間 2010年 10月 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7:05
BBC中文網東京特約記者
日本周六各大報從頭版頭條開始就是劉曉波得獎的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包括社論在內,共有四個版面報道劉曉波生平、著作和日本內外的反應等新聞(BBC中文網照片)

日本所有大報周六(10月9日)的社論不但全是評論中國異議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與中國停滯政治民主化矛盾的問題,而且無論左、右報紙的社論竟地從標題起就不約而同地形容這次諾貝爾和平獎是國際社會迫使中國民主化。

親中傳媒尤其尖銳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立場一貫親中的《朝日新聞》的社論對中國輕視國內民主、人權,外交屢屢犯規發出了罕見、尖銳的批評。

《朝日新聞》社論標題是「中國不要背對諾貝爾和平獎」,第一句竟與日本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的社論第一句非常吻合,指諾貝爾和平獎是向經濟令人驚訝發展的背後,輕視民主和人權的中國領導人發出強烈的訊息。

《朝日新聞》的社論分析說,中日最近的東海糾紛和中國與他國的南海糾紛中,中國外交犯規形像令國際社會警戒。社論也批評本來重視人權的歐美國家,現在為了依存中國經濟,對中國侵害民主、人權,違背普世價值視而不見,歐亞峰會也沒向中國提出改善人權的要求。

追蹤中國官民反應
包括各大報網絡版在內,周六電子媒體重點報道中國政府、傳媒對劉曉波獲獎作出的對抗或沉默行為,追蹤中國外交部激烈譴責、中國總理溫家寶取消與歐盟的聯合記者會、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受到中國公安當局監視等新聞,也以中國各大傳媒或轉述外交部發言、或不提劉曉波獲獎來形容中國傳媒「抹殺劉曉波」。

但連日本官方電視台NHK也報道了中國網民興高採烈的反應,並播放了網民批評中國政府的文字。NHK在新聞中解釋說,中國政府憂慮緩和報道限制,民間批評政府的聲音就可能加強,所以看來中國政府會以加強網絡限制等來採取防止國內訊息擴大的神經措施。

政府依舊小心翼翼
不過,與日本傳媒、輿論廣泛關注劉曉波獲獎和尖銳批評中國政府的現象比,正謀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日本政府則顯得小心翼翼。

雖然《朝日新聞》批評歐美國家視而不見中國輕視民主、人權,但日本政府依舊像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流亡印度的西藏佛教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時保持沉默一樣,沒對劉曉波獲獎作出正式評論。

只有首相菅直人周五晚在記者群追問下回答說:「我想諾貝爾和平獎評議委員會是以人權的普世價值對劉曉波作出的評價。」東京廣播系統電視TBS形容,菅直人在中日改善關係的徵兆中慎重地選擇了評論的文字,顯示了對中國政府的顧慮。

「首位中國籍華人獲獎」
隨著兩名日本人今年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令日本這個人口只有中國十分之一的國家榮獲諾貝爾獎的國民已遞增到18人。連日社會歡喜、鼓舞的氣氛裏,13億人口的中國為什麼獲獎比例極低的疑問也油然而生。

BBC中文網記者已被問過幾次這一問題,其中關注中國、知道劉曉波是誰的日本人還往往會順便說起劉曉波能否獲獎的話題。例如本周三《產經新聞》前駐北京特派員福島香織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如果劉曉波獲獎,將是首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國籍的華人」,期待之情溢於言表。

02年至08年常駐北京的福島說,08年奧運會期間她因中國政府相對放開網絡限制,曾對中國政治民主化充滿了憧憬,但過後卻更加失望。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0/101009_china_japan_liuxiaobo_reax.shtml

劉曉波獲獎 官方沉默 網上熱議
更新時間 2010年 10月 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5:35
一些華語博客和論壇在周六(10月9日)繼續熱烈討論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

除了《環球時報》之外,中國官方媒體對這個消息繼續保持沉默。

中英文版的《環球網》周六刊登了評論文章。中文文章標題為「諾貝和平獎又砸自己的牌子」。

文章說,「通過頒獎否定現代中國,成為諾貝爾和平獎新的偏執狂般的追求。中國迄今兩人獲獎,一人是達賴,一人就是劉曉波……兩人都不是中國近年和平與發展的建設性力量,他們對中國社會的觸動是通過示範對抗,他們沒有在有著種種複雜問題的中國宣揚團結。把以「和平」命名的獎項頒給他們,是對大多數中國人的不尊重,是西方意識形態在中國人面前的一次傲慢展示。」

文章指出,「諾貝爾和平獎的反覆非難,再次提醒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處境。中國的發展要獲得西方的掌聲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在選擇發展道路時需要足夠的堅強,西方騷擾我們判斷的手段經常比我們可以預見的更多,更出其不意。」

英文版《環球網》社論的內容與中文版評論文章大致相同,但略微簡短一些。

網民突圍

香港《明報》報道,有網民以「硫小博」、「流曉撥」這些同音字突破當局的網上封殺。「即使在香港登上新浪微博留言,凡涉及「劉曉波」三字均不能即時上載,要「耐心等待管理員審核」……」

《明報》又說,微博有討論說要吃挪威三文魚慶祝。

有網民在推特微博(Twitter)上說,在互聯網時代,向中國民眾隱瞞劉曉波獲得和平獎的任何意圖都是徒勞愚蠢的行為。

又有網民說:「錦州監獄的獄警如果聰明的話,抓緊時間偷拍一些劉曉波在監獄裏的情景,20年後這些照片的版稅就足夠他養老的了。」

「沒聽過劉曉波」

另一方面,西方通信社報道引述劉曉波的支持者和活動人士說,當局在星期五就開始對他們加強監視或騷擾。

有維權律師說,劉曉波獲獎後警察禁止他們外出。美聯社引述浦志強律師說,政府不知道如何就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消息作反應,他們感到很緊張、擔憂,而且亂了陣腳。

路透社報道,在北京街頭採訪路人是否知道劉曉波獲獎的消息時,通常聽到的反應是「沒有聽說過這個人」、或者是「太忙碌,沒時間看電視」。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0/101009_liu_china_reax.shtml

何新揭秘:諾貝爾獎基金會的真正金主其實也是共濟會

挪威學者批評諾貝爾委員會居心不良

2 則留言:

匿名 說...

劉曉波獲和平獎事件黎講,我從來唔覺得中方亂陣腳,因為就算公佈中國無理事先唔獲通知...其實成件事中方態度好唔尋常,或者根本有D野我地唔知(劉曉波係D咩身份我都有某程度懷疑),應該有D野蘊釀緊
溫總係外國既言論,應該有D啓示

Autumnson 說...

不論他是否夠資格拿獎,他已淪為國外勢力用來對付我國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