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不怕舊,最緊要受。
連登仔攪呢套黃色經濟圏,越來越像是文化大革命+社會信用評級的翻版。更恐怖的是將所有黃店分辨出來,方便中共將來全面撃殺,斷絶稍有財力的運動支持者。
======
【黃色經濟圈根本是文革化的本土經濟】
自有黃色經濟圈開始,我食飯都愈來愈習慣用果個黃藍店Google Map去搵店鋪食野,不過近來有好多post關於「藍扮黃」既捉鬼,實在太唔健康。現在還有人搞什麼評級制度,聘請義士五星、有擺連儂牆四星、純粹表個態一星…Excuse me? 這叫文革吧?
【我先直白了說真實的狀況】
高調表態支持的店舖,全部是街邊小食店、工廈餐廳、樓上Cafe、小本經營冰室、Freelance婚紗攝影或者珍珠奶茶店、樓上書店…根本全部都是本身快被大財團逼死的小生意。而半年抗爭以來,商鋪租金仍然高企,地產股市絲毫未動。交通銀行羅家聰被辭退,表示公司避免聘請香港人;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即中原的Recruit公司)周綺萍表示,金融、資產管理及保險業界多涉及中國的業務,他們怕得罪中國,就紛紛聘請中國人。「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及「非本地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升了一成,「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更增一倍,反映這多個月的抗爭根本無阻中國人來港就業;阿里巴巴剛在香港上市;三大書局三中商全部都是中聯辦發行的。有錢的香港人呢?紛紛計劃移民,移居台灣港人增三成,沒錢的走了去大馬。縱觀全局,港人資金人材流走,紅色資金流進來,只有小店跟沒能移民的香港孤民以「黃色經濟圈」相依為命。
那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們憑什麼搞審查制度?玩捉鬼?你們為什麼像是大爺一樣覺得自己可以杯葛到藍店?為什麼把這個小圈子說成了革命?
【凡事都要知道那是手段還是目標,「黃色經濟圈」是手段,那目標是什麼?我們來一一審視】
什麼要杯葛藍店?
那基本上就是一個政治表態代表該店發表的立場不受顧客所歡迎,他發表的言論得不到自己顧客的支持,讓他失去客源。(這本身是用來對付財團的,現在隨便一間小店的員工罵「暴徒」便會被列入杯葛)
大家成立黃色經濟圈係想做什麼的?以小弟的理解,應該是以下幾個:
-客人可以在食店安心談論政治,支持抗爭,不怕廚房加料。穿黑衫或發夢後進食店坐下,不怕被報串。
-客人不用聽到店內員工發表令人不悅的政治立場。
-打工仔能安心發表政治言論,不怕被解顧。
-生意人不怕因政治立場而失去貨源、客路。
-抗爭者能安心購買裝備。
簡單來說,就是想創造一個可以安心作政治表態的經濟環境,支援抗爭力量。
為什麼裝修紅店?
-黃絲會說因為他們出錢給黑社會打示威者。
-黃絲會說因為他們親共。(但黃絲們又不肯堂堂正正地說反共。)
-黃絲說因為是中資,但就說不出為什麼中資不能光顧。
【而事實上,中資取代香港才是真正的問題核心。】
香港的經濟被大量中國資金侵食,本地小店愈來愈沒有生存空間。大量生意人的客路來源都是來自中國,他們從利益上不可能反對中港融合。不論做不做政治表態,香港人自身的生存空間就會逐漸失去,例如印刷、廣告、食品、科技…當香港公司全部都被中國取代,音樂、審美、用字、食物、潮流,全都會變成中國的品味。香港人就再沒有聘用的價值,中國緊緊捉住了你的銀根,令你不能不服從。
打工仔方面,紅色資本公司隨時可是因你政治立場而解雇你,你連對社會的病態提出不滿也做不到。
甚幸,我們語言、文化、文字皆與中國不同,所以紅色資本才沒那麼容易取代香港原有的經濟結構。
簡單來說,這根本就是2013年提出「復興本土」的概念啊!
「黃色經濟圈」根本就是剽竊了「本土主義」的本土經濟,變成了文革式經濟。
本土經濟與黃色經濟圈最大不同的是:
本土經濟是以文化與文化產地本身作輸出,黃圈是以政治立場滿足內需;
本土經濟可以向外國及中國輸出,黃圈是拒絕一切異見及中國顧客;
本土經濟的商戶可以隱去立場自由地跟中國做生意,黃圈則需要大大聲表態,自絕中國客源,與異見客源切割;
本土經濟是靈活的,基石是雄厚的,它可以是正體字的書法設計、廣東話的歌曲、販賣土地風情的電影,或者輸出變成荷里活對反烏托邦的設計場景。它不是懷舊情懷,它可以是新造品牌,可以是新科技(例如中大發明的數碼全息納米3D打印機)。這些都可以變成對抗人口換血與文化換血的武器。
黃圈的基石呢?五大訴求?時代革命?究竟這個圈子如何變成抗爭力量?
【我姑且當黃圈的人有革命的大志,立志將它變成香港最主要的經濟活動,那麼它就必然需要消融本土主義,兼並包容與輸出的特質。】
首先,不要捉鬼。它違反了「讓人安心做政治表態」的這個想要建立的價值。
店鋪為何會「扮黃」?一來不想惹麻煩,二來想賺取這個潮流的錢。如果「扮黃」可以比不作聲賺取更多的錢,那不是彰顯了這個圈子的經濟實力嗎? 經濟圈終究也是以金錢作為核心來運作,想以「經濟圈」來復興本土,「經濟圈」的根基價值必然是消費者的消費取向,而不是「黃色政治審查」。如果經濟圈的核心基石是建立在政治取態上,那跟北韓那種由上而下的極權式經濟活動有什麼分別?幫襯「黃店」,在香港這個高度資本自義社會來說,那是消費一種政治品味,既然是品味的話,藍店扮演這種品味去吸客又有何不可?
第二,它始終是要以本土主義扣連的。本土主義不是鎖國政策,是對抗文化清洗與全球資本剝削的出路。它不需要像黃圈一樣大聲表態才能進行,本土主張似是日本動漫那樣,不知不覺的送到你口中,到你發現時,你已愛上日本文化了。
第三,不要隨便界定什麼是本土,不要亂為本土下定義。香港沒有一個強勢的民族政府或王權去叫我們去吹捧什麼文化,也不應該這樣做,文化政策有規範式、描述式和反應式,有機會再述。
想清楚,黃色經濟圈究是用來存續香港文化的「本土經濟」,還是用來做政治表態的批鬥場所?我希望有理智的大家都是選擇前者,那就好好做起漂亮的本土品牌,讓藍店都不自禁想分一杯羹。不要這個小小的香港本土經濟圈子,變成四出批鬥的紅衛兵。
(按:這篇本來是出在「香港人的飲食購物天地」群組的,但好像待審帖子太多,一星期也未通過審核,那我就順道修稿,先在自己wall出。)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892208827457256&id=10000004501124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