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3日星期四

分析:北非局勢可能改變中國非洲投資政策

分析:北非局勢可能改變中國非洲投資政策
更新時間 2011年 3月 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19
中國在利比亞主要參與石油、鐵路和電信行業的活動。

中國鐵建公司受利比亞動蕩局勢影響,星期三(3月2日)宣佈暫停該公司在利比亞的所有工程項目,中鐵建H股的股價星期三因此重挫1.15%。這是繼中石油、中建等之後的又一個中國大公司暫停在利比亞的建設項目。

此前在突尼斯、埃及和尼日利亞等國的中國大公司,也紛紛因為該地區的動亂局勢而暫停在那些國家的建設項目。

中國傳統上與非洲關係密切,近年來中國在經濟實力增長的同時成為「世界工場」,需要大量原材料和能源,所以在非洲的投資越來越大,目前已經成為非洲最大的投資者。

所以最近北非、中東地區不斷蔓延的動亂局勢導致中國公司暫停建設項目,顯示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不僅受到經濟損失,在政治上也正在冒很大的風險。

共同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孫來祥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認為,由於政治架構和政權交替機制不健全,造成許多非洲國家的政治風險較大、信用級別較低,而在那些國家投資的公司都面對共同的風險。

在經濟上的損失,孫來祥教授認為是因公司而異,有大有小;對於整個中國而言,損失也不算大。但是他認為這一事件造成的心理影響會很大。

北非和中東國家的主要矛盾歷來是它們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以及恐怖分子的威脅。但是出乎中國和西方其它國家意料的是,一名突尼斯年輕人抗議政府的自焚行動,會很快導致整個地區的連鎖反應。這對全球能源市場——包括中國的能源購買和開採方面的心理影響非常之大。

改變態度
中國一直聲稱它的外交政策基於「不干涉別國內政」,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在地中海南岸發生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的局勢,可能促使北京政府改變在非洲地區的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

孫來祥教授也同意這一觀點,他認為,實際上在對待利比亞的問題上中國已經改變了過去的態度。由於利益相關,中國會與歐美等所有能源需求國站在一起,共同推動非洲和中東國家的政治改革,保持那些國家內部及地區的局勢穩定。

這是中國在外交和政治上的一個很大的變動,此舉可能導致北京政府改變過去一直認為自己和歐美站在完全不同的立場、自己是第三世界代表的態度,從而改變在非洲的不問政治、只顧經濟投資的政策。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1/03/110302_china_africa.shtml

中國3萬5千多名公民全數撤離利比亞
03.03.2011 00:01
中國在利比亞的撤僑行動,接近尾聲,當局掌握有回國意願的三萬五千多名公民已全部撤離利比亞,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其中二萬人經已回國,中方又協助十二個國家撤走二千一百名公民。 中方向希臘租用的最後一艘郵輪,接載二千一百多名中國公民,駛抵希臘克里特島,目前在島上有一萬多名華人,中國當局目前每日安排六架包機到克里特特島,可望在後日將中方人員全數撤回國內。
http://www.881903.com/page/zh-tw/newsdetail.aspx?ItemId=337054&csid=261_367

以色列提供非洲僱傭兵給利比亞政府並轟炸平民

David Icke - 關於中東革命的真相

油價波動 中國石油儲備量成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