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30日星期三

科普:核泄漏,如何有效防護; 放射性核素Pu簡介

科普:核泄漏,如何有效防護
彭瑞雲
2011年03月28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發生在日本的9.0級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震驚全世界。那麼,核泄漏對人有何影響?如何防護?

  放射性物質是指能自然向外輻射能量、發出射線的物質,一般是原子質量很高的金屬,如?,鈾等。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等。各種核反應可產生中子和γ射線。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鈷60、鎳63、硒75、銻 124、碘131、銫137、鐳226、?238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質不會影響人員健康,隻有較大劑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放射性物質對人員的影響分為分布在空氣和體表時的外照射和吸入性內照射。β,γ,X射線和中子輻射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線主要是內照射。不同種類射線對人員損傷程度不同,在相同輻射劑量情況下,中子輻射損傷最重,γ射線次之,X射線輕於γ射線。在同樣劑量放射線作用下,胎兒危害最大,其次是兒童,再次是成人。人體對放射線最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腸道等。

  一定劑量的放射線對人員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細胞下降、感染、貧血和出血等表現﹔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勞﹔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等臨床表現﹔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胎兒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胎兒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礙,出現死胎或畸形發育﹔新生兒死亡率增加﹔出現小頭畸形、智力發育不全、生長發育遲緩和畸形兒幾率增多等。

  一定劑量的放射線對人員的危害除產生急性損傷效應外,還可能引起遠期效應:外周血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減少﹔骨髓中白細胞可呈成熟障礙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增加﹔可引發白血病和其他類型惡性腫瘤如甲狀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膚癌、惡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發脫色或變白,皮膚彈性減弱﹔可能縮短壽命﹔可發生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多發性骨髓瘤等疾病。

  核泄漏早期採取的防護措施主要有:
(1)隱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達以前躲在室內,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磚、土坯、沙袋將窗戶加以屏蔽。
(2)盡可能快速撤離:撤離的人群應是受照劑量較高、可能發生確定性損傷效應的較小人群。
(3)必要的藥物防護:可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碘化鉀片。

  核泄漏中期採取的防護措施主要有:
(1)搬遷:即將人群從污染區遷移出去﹔
(2)控制人員進入污染區。
(3)控制攝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飲水。如必須食用沾染食物時,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層、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
(4)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場所受到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可進行清掃、水洗、覆蓋或刮去表層等。

  核泄漏時個人防護措施有
(1)呼吸防護:可用防塵口罩,也可用手帕、紙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將口罩或其他防護材料浸濕,其防護放射性物質效果更佳。
(2)體表防護:可用任何著裝用品如帽、頭巾、雨衣、手套和靴等,並可翻起衣領、圍上圍巾、扎緊袖口和褲腳等方法,可減少體表放射性物質的沾染。
(3)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質沾染:皮膚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沒有淋浴的情況下,可用水洗身體裸露部位,如臉、手、頸部等,特別應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圍,應進行徹底擦洗。
(4)健康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放射性物質或上述不適症狀,應盡快到專業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作者為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4249371.html

科普:放射性核素?簡介
與放射性碘、銫等核素相比,?更易於被固體顆粒吸附且不具有揮發性
2011年03月30日20:25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人民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王欲然)據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28日深夜宣布,因日本大地震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廠區內土壤檢測出微量的放射性物質“?”。另據日本時事社29日報道,這些土壤樣本採集於本月21日和22日,東京電力公司委托外部專門機構進行了檢測,並從中檢測出微量的?-238、?-239和?-240。目前檢測到放射性?的濃度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但迄今尚不清楚這是來自哪一個機組反應堆的泄漏。

本網記者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官方網站上查閱到放射性核素?的相關資料如下:

超鈾元素?(Pu)的原子序數94,是核武器彈頭和核反應堆的重要原料。這種人工放射性核素屬於核燃料在裂變反應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放射性?的毒性很強,我國的放射防護基本標准《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准》(GB 18871—2002),把放射性?-236、?-238、?-239、?-240和?-242均劃歸為劇毒組。放射性?的毒理作用呈重金屬特性,進入人體會沉積於肺部、骨骼等引發損傷,其內照射危害相當大。因為放射性?-239是高能量的α放射源,自發衰變時所發射的α粒子能量高達5兆電子伏特(M e V)以上,還有發射γ射線和X射線。?-239的物理半衰期長達24360年﹔而進入體內參與代謝的生物半排期:對骨骼100年,肝臟40年﹔則綜合起來進入體內后的有效半減期:對骨骼99.6年,肝臟39.9年。由此可見,放射性?會引起較大的內照射危害。

  放射性?不像放射性碘那樣易於流動和揮發,主要沉降在泄漏地區周圍,故其影響主要局限於核事故泄漏污染的當地,一般先進入水中,再進入土壤。其2萬多年的半衰期和進入人體可導致較大的內照射危險,成為放射防護十分關注的重點。

目前主要在福島核電站周圍檢測出量不大的放射性?,正如日本有關方面所指出,反映該核事故的事態嚴重性不容忽視。但按目前狀況放射性?尚不可能擴散到周邊國家和地區,不過值得進一步嚴重關注。

另外,?是一種自然界中不應該存在的,可以通過反應堆生成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有多種同位素(232-246Pu)。由於239Pu是一種理想的裂變材料,可以用來做核武器材料,也可以與鈾混合制成鈾-?混合的核電反應堆使用的核燃料(MOX燃料)。

  在人們居住的正常環境中也有極微量的?的存在,其主要來源於上世紀4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系列大氣層核試驗,核爆物質隨大氣運動擴散,最終沉降到地表。據統計全球大氣層核試驗共導致1.1×1016Bq的239+240Pu進入環境中。此外類似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SNAP-9A衛星核能發電機爆炸等核事件也會造成全球性的?污染。

  大氣層核試驗后全球大氣放射性落下灰沉降造成的現今環境中?含量的水平是:土壤10-12g/g量級,水10-15g/L量級,空氣10-17g/m3量級。由於?具有α放射性,半衰期較長(239Pu:24000年,240Pu:6560年),存在於體外時不會對人體造成放射性影響,但當通過食入和吸入途徑攝入體內時會長期滯留體內,對人體造成內照射﹔同時?是一種重金屬,具有強化學毒性。雖然?是極毒組的核素,但是目前環境中存在的痕量水平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與放射性碘、銫等核素相比,?更易於被固體顆粒吸附且不具有揮發性,在環境中遷移活性較弱,所以福島核事故核泄漏造成?核素的污染范圍有限,應該不會對我國有影響。

福島核事故為什麼土壤中會有?的檢出?

  ?-239和鈾-235一樣因其理想的核裂變特性,可以用來作為核武器的材料。核電是通過可控鏈式反應來發電的,其核燃料是鈾-235。在核電站反應堆的燃料棒中,裂變材料鈾-235的濃度僅為3%-5%,其余主要是鈾-238。反應堆工作時,鈾-235受中子轟擊發生裂變,同時釋放大量能量(裂變能)用來發電,存在於反應堆中的鈾-238也會吸收中子,變為新的元素?-239,后者不穩定,衰變釋放貝塔射線后變為?-239,所以也可以說?-239是核電反應堆的副產物。

  反應堆正常工作狀態下,?這種副產物和其它裂變產物一起存在於燃料棒的覆蓋包殼中,不會進入冷卻水中,但一旦冷卻系統失靈事故發生的情況下,有可能發生燃料棒高溫下的融化,?就會和其它裂變產物一起進入冷卻水,進而泄漏到環境中去。

  所以此次福島核事故過程中,在其廠房周圍土壤中檢測出放射性核素?,是其堆芯發生融堆的佐証。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279858.html

旅日專家勸告:吃碘片不如吃海帶

韓國人瘋狂囤積紫菜海帶方便面 恐懼所謂輻射雨

預防輻射:台灣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問與答:核輻射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危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