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油價波動 中國石油儲備量成疑

油價波動 中國石油儲備量成疑
更新時間 2011年 3月 9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51
中國鎮海國家石油儲備基地2007年全部儲油完畢

由於世界主要產油國之一的利比亞局勢持續動蕩,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大幅度波動,中國石油儲備量成為外界關注的問題。

繼香港《明報》引述中國能源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石油集團前總經理陳耕的話說,中國石油戰略儲備僅夠用10天至半個月後,中國媒體報道援引國家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的話說,目前中國石油儲備量大體可用1個月,將來會擴建到國際準則的90天要求。

路透社報道稱,如果這一數據準確,意味著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可能儲備了2700萬噸原油,9百萬噸成品油。

差距

美國是世界上國家戰略原油儲備最多的國家,儲量超過7億桶,大約為1億噸,按目前的使用量計算,夠美國使用34天。

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量緊隨其後,截止去年底儲備量5億多桶。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大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日益加重,目前中國約56%的石油來自進口。

中國政府從自2003年開始計劃籌建首期四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2008年才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1/03/110309_china_oil.shtml

中國石油儲備僅夠用10天 專家:中東亂局倘續 有錢也買不到油(明報)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05:05
前中石油集團總經理陳耕表示,全國的石油儲備僅夠使用半個月,還不到國際標準的20%。(劉洪慶攝)

【明報專訊】長期研究中國能源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石油集團前總經理陳耕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家能源儲備嚴重不足,全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僅夠用半月,還不到國際標準的20%,「中東及北非事件若持續半年,對中國打擊最大」。

參加人大甘肅團會議的陳耕在訪問中表示,當前內地商品油價高企,最普遍的93號汽油由2003年的每公升2.8元人民幣加至目前的7.5元人民幣,「中國的商品油價格是政府指導定價機制,並非市場行為」。

需求大 逾半石油靠進口

「生產者、消費者等皆埋怨當前機制,早晚要改。」陳耕指出,完善石油儲備量,並建立石油供求平衡預測體系,中國石油才可走市場定價。「當前中國需求太大,進口依賴性強,國際石油產地連續動盪。政府指導價格可短暫平抑石油,有其合理性。」

去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4.6億噸,其中進口量達2.6億噸,55%以上來自進口。陳耕直言,未來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會更大,至2020年將達6億噸。進口量將以每年增長3000萬噸的速度增長,「這些天,我最擔憂北非中東動亂局勢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

陳耕分析,無論是過去10年,還是未來10年,世界石油供給一直有「局部供不應求」的尷尬局面,「一有風吹草動,產油國內部動盪,甚至連資本操作方式,皆會造成油價上漲」。

當前,中國石油進口分別源自中東和北非、南美和俄羅斯等地,其中半數以上集中於中東和北非地區。陳耕認為,若中東和北非動盪進一步擴大至周邊國家,或時間持續半年至一年時間。對依靠進口的中國而言,「無疑破壞性是最大」。

「現在還不知會否爆發第4次石油危機。」他指出,過去30年,4次中東戰爭、伊朗伊斯蘭革命、海灣戰爭皆導致石油危機。「如果這次情况繼續下去,情况再惡化,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跟不上,可能會導致部分煉油廠被迫停產。更嚴重會造成有錢也買不到油的尷尬局面。」

油儲不及國際標準20%

「中國的石油儲備僅有1200萬噸,危機時僅能維持10至15天。若按國際標準需維持3個月期限,中國需6000萬噸儲備,但目前只達20%。」陳耕指出,國家從1996年就提及糧食、石油等安全問題,但去年已出現油荒和氣荒。「15年來,石油安全已發展至最緊迫。外交部應立即表態,敦促北非等產油國家盡快恢復常態」。

陳耕還表示,政府應採取「大力節約、加強國內(開採)、開拓國際(油源)、發展替代(能源)、建立儲備」5種方式,來緩解中國石油緊張的局面。

劉洪慶、陳小強、陳子凌、鄧亮、鍾沛權

何曉勤、王艷喆、高明珠、林迎

北京報道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307/4/n2wc.html

中國油儲僅用一個月
2011-3-10
圖:國家儲備局負責人稱石油儲備足夠一個月使用

國家物資儲備局局長王慶雲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目前的石油儲備量大體可用一個月,其中原油與成品油儲備比為3:1。他指出,中國目前一期石油儲備已經基本完成,二期儲備已提出但尚未選址開建,而將來會擴建到國際能源署規定的九十天的標準。

對於國際油價近日大幅上漲,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表示,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6%,並且還在呈增長趨勢,因此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會比較大。他認為,國際油價存在幾個漲的因素,若中東局勢進一步加劇,肯定會推高油價。總體而言,石油價格儘管有波動,但在波動中是一個上漲的趨勢;不過,由於利比亞進口原油僅佔中國進口量的3%,所以中東局勢對中國實際進口原油的影響「微乎其微」。

此前中石油集團調研顯示,中國截至去年底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為2438萬噸,目前第二階段戰略石油儲備庫建設已完成逾40%,並將於二○一二年初全部完工。而中國去年生產原油2.03億噸,增長7.1%,進口原油2.39億噸,增長17.5%。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1/03/10/ZJ-1352577.htm

專家: 中東北非動亂威脅中國能源
2011-3-8

【大公網訊】明報8日報道,長期研究中國能源問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中石油集團前總經理陳耕昨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國家能源儲備嚴重不足,全國的石油戰略儲備僅夠用半月,還不到國際標準的20%,「中東及北非事件若持續半年,對中國打擊最大」。

參加人大甘肅團會議的陳耕在訪問中表示,當前內地商品油價高企,最普遍的93號汽油由2003年的每公升2.8元人民幣加至目前的7.5元人民幣,「中國的商品油價格是政府指導定價機制,並非市場行為」。

需求大逾半石油靠進口

「生產者、消費者等皆埋怨當前機制,早晚要改。」陳耕指出,完善石油儲備量,並建立石油供求平衡預測體系,中國石油才可走市場定價。「當前中國需求太大,進口依賴性強,國際石油產地連續動盪。政府指導價格可短暫平抑石油,有其合理性。」

去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為4.6億噸,其中進口量達2.6億噸,55%以上來自進口。陳耕直言,未來中國對石油的需求會更大,至2020年將達6億噸。進口量將以每年增長3000萬噸的速度增長,「這些天,我最擔憂北非中東動亂局勢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影響。」

陳耕分析,無論是過去10年,還是未來10年,世界石油供給一直有「局部供不應求」的尷尬局面,「一有風吹草動,產油國內部動盪,甚至連資本操作方式,皆會造成油價上漲」。

當前,中國石油進口分別源自中東和北非、南美和俄羅斯等地,其中半數以上集中於中東和北非地區。陳耕認為,若中東和北非動盪進一步擴大至周邊國家,或時間持續半年至一年時間。對依靠進口的中國而言,「無疑破壞性是最大」。

「現在還不知會否爆發第4次石油危機。」他指出,過去30年,4次中東戰爭、伊朗伊斯蘭革命、海灣戰爭皆導致石油危機。「如果這次情况繼續下去,情况再惡化,中國國內的石油生產跟不上,可能會導致部分煉油廠被迫停產。更嚴重會造成有錢也買不到油的尷尬局面。」

油儲不及國際標準20%

「中國的石油儲備僅有1200萬噸,危機時僅能維持10至15天。若按國際標準需維持3個月期限,中國需6000萬噸儲備,但目前只達20%。」陳耕指出,國家從1996年就提及糧食、石油等安全問題,但去年已出現油荒和氣荒。「15年來,石油安全已發展至最緊迫。外交部應立即表態,敦促北非等產油國家盡快恢復常態」。

陳耕還表示,政府應採取「大力節約、加強國內(開採)、開拓國際(油源)、發展替代(能源)、建立儲備」5種方式,來緩解中國石油緊張的局面。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1/03/08/EP-1352185.htm

分析:北非局勢可能改變中國非洲投資政策

小議中國目前的戰争意志缺乏問題

世三戰:天然資源之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