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2月8日星期二

多元文化失敗論的驚濤波瀾

大家談中國:多元文化失敗論的驚濤波瀾
狄夏荷
更新時間 2011年 2月 7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47
英國首相卡梅倫遙在前不久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宣佈,英國的「國家多元文化主義」已壽終正寢。

曾幾何時,倡導共建「彩虹國度」的歐洲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義無反顧的,以「近乎自殺」的方式,為本國的「多元文化主義」敲上了最後一顆棺釘。這一歷史 「巨變」肇始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在2010年10月17日對基民盟青年黨的講話。無獨有偶,英國首相卡梅倫遙相呼應,在前不久的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宣佈,英國的「國家多元文化主義」已壽終正寢,轉而強調建設以英國公民社會價值觀為基礎的主流意識形態。

一個國家與時俱進的改革政策,本無可厚非。這也不是筆者準備討論的議題。我所關注的是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失敗論」對世界其它地區即將產生的影響。

2009年12月29日,BBC中文網就《當中國統治世界》一書,發表了作者馬丁•傑克斯的訪談錄。傑克斯先生認為歐亞大陸並存兩種國家,一是如歐洲的主權國家(Nation State),另一種是東方式的文明國家(Civilization State),中國屬於後者。類似中國這樣的國度,並非一族一國,而似魔方,是一個多元文化復合體。隨著社會的演進,不同色塊進行複雜的組合、排列與分佈,但都未脫離大東亞的地緣政治基本框架。在中央集權加強時,色塊的分佈,看似規律;反之,則紛繁雜蕪。這一螺旋上升的歷史進程,並非總是和風細雨,恰恰相反,總是伴隨著腥風血雨。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這一政治遺產,謹小慎微的維護著這一自在的局面。但「三•一四事件」與「七•五事件震裂了北京期望的和諧,邊疆部分地區瞬間由統治滑落到控制。不論是分離主義論者,還是中央集權論者,都紛紛就現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展開了針鋒相對的大辯論。

分離主義論者認為,「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少數民族」在本地就是「多數」,外來移民必須遵守當地的風俗、信仰與規矩,要麼就滾蛋,不成就分家;「一地一族」、「民族獨立」才有太平。

中央集權論者中較為激進的思潮認為,「少數民族優惠政策」慣壞了「少數民族」。應該趁此加強公民意識與國家理念教育,取消「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區域民族自治」。這一論點,被分離主義者視為徹底的「漢化」。 相交歐洲的多元文化主義,中國有著自在的傳統。但理論與形式上,卻深深背負著西方的烙印。無論「人種學」、「民族學」、「價值觀」……眼下歐洲「多元文化主義」的變色,將使中國理論戰線的對立雙方,產生多種解讀。分離主義論者將援引歐洲的例證,順水推舟的再次強調「不可融合」性與「獨立性」。而中央集權論者,將如「9.11」之後翻版「反恐論」一般,進一步強調全方位的國家認同與公民意識,並以英德為榜樣。

此外,中國也不得不審慎考慮「十二•五」計劃中,僑民本土化是否真能博得「歐洲主人」的歡心?如何成為中國外交戰略資源?中國的智囊與決策者定會為此感到困惑,因為德國也沒想好「誰是德國人」,「什麼是德國文化」?而英國難不成,真要做「小不列顛」(Little Britain)?

其實,耐心是一種必要的政治美德。我很難說,在「多元文化」議題上,是應以西方的「盒子」方式,還是中國的「包袱」方式來解決?也許因地制宜才是根本。

「同治回亂」給中國西部及中亞帶來影響,可謂創痛巨深。千萬的生靈,換來了族群、信眾間起碼的尊重。「豬肉」諱稱「大肉」,進而成為根深蒂固的民間俗語與禁忌,已充分的說明了問題。西安大清真寺內匾額「品尊至聖不帝不王悅服帝王者萬國」,也為大東亞神權與世俗的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

注:《大家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1/02/110207_coc_multiculture_failure.shtml

英首相卡梅倫稱國家文化多元主義已死亡
更新時間 2011年 2月 5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1:22

英國首相卡梅倫說,英國必須放棄失敗的文化多元主義,取而代之的是堅決捍衛自由的西方價值觀。

卡梅倫是在德國慕尼黑出席一次安全會議時作出上述表態的。

他在會上發言時警告說,容忍那些拒絕接受平等和民主,積極提倡分離主義的人只能導致激進化。

卡梅倫呼籲各國政府反對所有形式的極端主義。例如,削減對伊斯蘭激進組織的資助,即便它們不鼓勵暴力。

國家認同

卡梅倫在講話中爭辯說,英國需要擁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認同,以防止人們轉向極端主義。

他還暗示將對伊斯蘭極端主義採取更嚴厲的立場。其中包括將對一些獲得公共資助但又很少對付極端主義的穆斯林團體展開更嚴格審查。

他說,這些組織不應該得到公共資助,而且在大學和監獄裏也應禁止傳播它們的信息。

卡梅倫說,「容忍這些隔離不同社區的行為違背我們的價值觀。」

但是,全英穆斯林委員會助理總幹事罕吉拉博士在對卡梅倫講話作出回應時說,新的聯合政府上台後在對付恐怖主義的問題上並沒有拿出什麼新意來,這實在令人遺憾。

穆斯林青年組織「拉馬丹基金會」的首席執行官沙菲克說,「英國的穆斯林痛恨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我們一直努力消除這種邪惡。但是,說我們不認同容忍、尊重和自由的價值觀是極大的侮辱和錯誤。」

多元文化

他說,「文化多元主義是指在尊為一名英國公民的同時尊重他人的信仰和文化。」

不過,在慕尼黑的講話中,卡梅倫特別強調伊斯蘭宗教與伊斯蘭極端主義是有明顯區別的。

他說,伊斯蘭極端主義作為一種政治信仰吸引了許多在他們自己的國家裏感到沒有根基的人。

卡梅倫說,根據現有的國家文化多元主義理念,不同文化背景的社區應被鼓勵過不同的生活。

他說,建立一個更強有力的國家認同和地方認同是實現真正融合的關鍵。

英國負責安全事務的政府部長內維爾瓊斯說,卡梅倫表示反對極端主義是反對所有形式的極端主義,並不只是伊斯蘭極端主義。

卡梅倫的講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發表的類似講話遙相呼應。默克爾去年曾表示德國的文化多元社會已經死亡。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1/02/110205_cameron_multicuturalism.shtml

默克爾:德國文化多元社會已失敗

英國首相為何要發動多元化戰爭

基督教不是死亡,它正在被根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