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網傳“超級月球”引發地震 專家化解網友疑慮

網傳“超級月球”引發地震 專家化解網友疑慮
2011年03月14日11:04
來源:人民網

  3月10日,我國雲南盈江發生5.8級地震,第二天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級地震,引起網友猜測和恐慌。而“超級月亮”、“天坑”、“巨型雲圈”等現象又恰好在此期間接連發生,給予了對地震預報好奇的公眾巨大的想象空間。部分網友將19日的“超級月球”、10日南京發生的“巨型雲圈”和“天坑”等事情與地震聯系起來,引發了新一輪的“末日恐慌”。這些現象之間究竟有沒有關聯?對此,記者採訪了天文、地震相關領域的專家。

  網友疑慮一:“超級月球”到來,引發地震等災難?

  天文專家回應:天文學上不存在“超級月球” 差別微乎其微

  地震專家回應:地震火山與所謂“超級月球年”的對應關系不成立

  “超級月球”一說源自英國《每日郵報》3月8日的一篇報道,稱今年3月19日,月球將到達19年來距離地球最近位置,屆時它與地球的距離將僅有35萬多公裡,看起來會異常巨大。

  有網友猜測,最近的地震可能和它有關,並舉出“例証”說明前幾次“超級月亮”分別發生於1955年、1974年、1992年以及2005年,而這幾年全都發生過極端天氣事件:1974年聖誕節的“崔西”颶風,曾讓澳大利亞達爾文市變成一片廢墟﹔2005年1月“超級月亮”日前兩周,印尼大海嘯造成數十萬人死亡﹔2011年3月11日在距離超級月亮僅有8天時,日本發生了9.0級大地震。

  天文館館長朱進否定了“超級月球說”。他表示,“超級月球”的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天文學上不存在“超級月球”這一名詞。他解釋,月球繞地球沿橢圓軌道做周期性運動,所以會產生“遠地點”和“近地點”,換句話說,月球每個月都會離地球“最近”一次,而每次“最近”的時候差異其實是非常小的。“這些微小的差別根本不足以引起地震、火山爆發等。”

  對於網友舉出的“例証”,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高孟潭告訴記者,對於天文、氣候等現象與地震、火山等災害性事件之間的關聯,目前在世界范圍內還沒有相關的研究成果。不過根據目前已有的研究數據來看,地震、火山的發生規律與網友所謂的“超級月亮”發生的年份之間沒有明確關系。

  高孟潭向記者展示了一些已有的研究數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專家曾研究了1900年以來死亡千人以上的災害性地震的時間序列和噴發指數4級以上的大規模火山噴發的時間序列:1900年以來死亡千人以上、萬人以下的地震事件總計108次,平均每年發生一次,死亡萬人以上的地震事件總數為31次,平均每3.5年發生一次。高孟潭說,從時間軸上看,此類地震發生分布比較均勻,與所謂“超級月亮”之間並無明確的對應關系。

  高孟潭還列舉反例以說明:一些巨災如智利特大地震及其引發的巨大海嘯,並不是發生在“超級月亮年”的1955年,而是1960年﹔1976年災難性死亡24萬人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死亡8萬多人的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發生的死亡22萬多人的海地地震也都不是發生在所謂的“超級月亮年”。

  網友疑慮二:近日巨型雲圈、天坑的出現與地震有關?

  地震專家回應:地震主要是地球內部作用 與地表現象無明確關聯

  10日,南京上空出現奇怪巨型雲圈,鬧市區出現長5米、寬深2米的“天坑”……這些現象也引發網友的聯想:“會不會與當天發生的雲南盈江地震有關?”

  根據南京市氣象台氣象專家對“巨型雲圈”的調查,確認“巨型雲圈”是飛機在高空中飛行形成的飛行雲跡。央視“氣象先生”宋英杰也在微博上証實了這一說法(《揚子晚報》3月10日)。對於“天坑”,南京市地震局科技檢測處專業人員認為,此次南京鬧市區地表坍塌與地表承重有關系,可能是施工空洞造成的,與地震無關。(中新網3月10日)

  “巨型雲圈”、“天坑”等自然現象與地震究竟有無關聯?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彭克銀。他表示,早期確實有一些民間的業余研究者對“地震雲”等現象與地震之間的關系做過一些探索,但后來慢慢發現,他們所稱的一些對應關系實際上難以成立。首先,“地震雲”沒有嚴謹准確的定義,其次,從機理上來講也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解釋。

  高孟潭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地震孕育發生是地殼內部、殼幔物質變動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否與地球表面的氣候過程相互耦合,目前還沒有理論和實驗研究的成果。因此,現階段還不能科學地認定某種氣象現象與大地震的發生有關,有待更加深入觀測、實驗與理論研究。“我們也注意到氣象學家秦大河院士的說法,在其知識范圍內,還沒有關於地震發生前氣象會出現異常的科學論証或例子。”

  從蜻蜓低飛預測天氣,到蟾蜍搬家預測地震,中國古代民間積累了不少的事例和論証。這些經驗經過一代代人口口相傳,時至今日,在民間——也包括今天的網絡上來看,依舊有不低的信任度。而現代地震研究,強調的則是數據和概率。在古時對於某一地區的准確預報,放在今天信息匯集和橫向對比、統計來看,則不再有普遍適用的意義。

  彭克銀這樣表示他對地震預報的復雜心情。因為地震是發生在地底下十幾公裡到幾十公裡,無法直接探測。“多年來,地震學家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種與地震有必然聯系的前兆現象,但直到今天仍沒有找到。”他說,目前所有已知的地震預測方法准確率都不高,參考意義有限。

  網友疑慮三:地球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

  地震專家:統計來看,趨勢沒有明顯變化

  自汶川地震之后,玉樹地震、智利地震,一個個大地震的發生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也一次次刺激著人類日益脆弱的神經,有網友甚至調侃——“地球已轉為振動模式”,以緩解對於未知的恐懼。地球,是否真的進入了活躍期?

  對此,高孟潭提供了一些數據來說明。2000年至2010年,世界范圍內6級以上地震發生次數分別為161次、137次、140次、157次、183次、151次、153次、196次、180次、161次、173次。從頻率上來看,每年地震發生的次數有一定的起伏。總體趨勢來看,近年來的6級以上地震次數略有增加,但最高值發生在2007年。

  在天天和地震打交道的科學家眼裡,“這些擔憂其實沒有必要”。彭克銀認為,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有它正常的發展演變過程和規律。他表示,之所以目前大家感覺到地震越來越嚴重,其實是更多地關注了眼前,是一種直覺。如果將地震活動放在更長的歷史長河來看,目前全球地震活動起伏還是正常的。

  身處工業信息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21世紀的人類無疑面臨一個新課題,重新認識自然災害。研究地震近30年的高孟潭研究員這樣表達自己的看法:“地震災害,是人類必須面對的自然災害。”一方面,通過監測、預報、預防和應急救援等綜合手段,將地震災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這已經在很多國家得到了實踐。另一方面,對於地震研究的預報研究,也需要人類集思廣益,共同在攻克這個世界科學難題。

http://env.people.com.cn/BIG5/14136777.html

日本東北部8.9級強震引發的海嘯吞沒海邊住宅區 +Haarp圖 (極移影響?)

3月19日將現“超級月亮” 網上熱議會否引發極端天氣

南京市區出現天坑與巨型雲圈 專家稱與地震無關

三月11日至23日的事件?! 3月8日 預測貼中3月11日地震

彗星Elenin可能擊中地球!?

網傳“超級月球”引發地震 專家化解網友疑慮

超級月亮17日將再次出現 亮度比平常高出20%

超級月亮來了!9月27日超級月亮來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