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大亞灣中海油煉油廠13小時后扑滅 核電站未受影響

大亞灣中海油煉油廠13小時后扑滅 核電站未受影響
2011年07月12日08:45
來源:《南方日報》
大火已在昨日17時左右被扑滅。高罡 孫江敏 張曉豐 攝


  惠州大亞灣中海油煉油廠昨晨突發大火 13小時后被扑滅 大亞灣核電站不受影響


  百米高火光將整個石化區照得透亮


  公共安全危機應急預案應更多元

  昨日凌晨4時10分,惠州市大亞灣石化區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運行三部400單元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機械密封泄漏著火。截至9時左右,明火已基本扑滅,17時左右大火被完全扑滅,無人員傷亡,無油品外溢,未對周圍環境造成直接影響,廠區各套環保設施運轉正常,裝置現場整體可控。目前,火災原因及財產損失正在調查中。

  事故發生后,中海石油惠州分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同時及時將事故情況上報大亞灣管委會和惠州市委、市政府。惠州煉油消防隊、大亞灣消防隊、石化物流消防隊、中海殼牌消防隊等40余輛消防車參加救援,溢油響應也隨即啟動。

  10時許和13時55分,火災區先后傳來兩次爆炸聲並冒出滾滾濃煙。中海油惠州煉油公司黨群辦公室主任馬宏明向記者表示,10時的爆鳴聲“是殘存在管道內的物料燃燒導致保溫鐵皮崩裂的聲響”,13時55分聲響的原因仍在核實中,但“確定不是爆炸”。

  17時30分,消防冷卻水停用,應急響應結束。除現場保留監護用消防車外,其它消防車輛有序撤離。

  ■直擊

  百米高火光將整個石化區照得透亮

  昨日,惠州大亞灣中海油煉油廠發生火災,經過及時扑救,火災得到了控制。惠州市、大亞灣舉行的新聞發布會通報稱,火災對大氣造成較小污染。

  “真以為要發生爆炸”

  50歲的溫以山是被從夢中驚醒的。“‘轟轟’的聲音,我開始以為是汽車從馬路開過爆胎的聲音。”溫以山工作的工地與中海油煉油廠一路之隔,距離發生泄漏的地點不過500米。

  溫以山顧不得穿衣急忙叫醒了其余的兩名工友“逃命”。三人在空地裡呆了近3個小時,等著火逐漸減小才趕回工地。

  “火焰起碼有百米高,燃燒的火柱高度比煉油廠內幾十米高的‘火炬’還要高出兩三倍,把整個石化區都照得通亮。”中海油殼牌公司(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員工劉先生說,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真的以為“要發生大爆炸了”。

  村民從石化區周邊撤離

  家住附近村庄的夏先生昨日也親眼目睹了大火,據其稱,昨日凌晨4時左右,其忽然被親戚打來的電話吵醒,而親戚的第一句話就是“大亞灣起火了,快跑!”

  據記者調查后發現,事發時,不安的情緒不僅僅在著火地附近的居民區擴散,甚至和事發地隔問相望的金門塘村的村民聽說煉油廠起火后也紛紛向淡水撤離。

  “盡管距離比較遠,但仍有很多村民選擇到淡水等地躲避。”金門塘村的村民嚴先生告訴記者,直至早上7時許,火勢得到控制之后,村民外出避難的情緒才得到緩解。

  對大亞灣核電站不構成威脅

  據國家環保部門派駐大亞灣核電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惠州大亞灣石化區與深圳大亞灣核電站相距有30至50多公裡,並且途中還有多個山頭阻隔,所以對核電站不構成威脅。

  火災對環境污染“較輕”

  惠州、大亞灣相關部門表示,環保單位在事故周邊布置的10個監測點所監測到的數據顯示,污染物主要為顆粒物及一氧化碳,且指標濃度持續下降。截至昨日下午3時許,所有監測點的監測指標均達到了環保的要求(包括石化區自動監測站的42項指標)。

  “火災對大氣的污染較輕,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相關負責人介紹。

  周邊居民生活恢復正常

  廠區周邊居民說,中午情況穩定后,人們陸續返回。14時左右,附近工廠的打工者陸續收到返廠工作的通知。

  目前,周邊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但也有群眾表示如果情況變化會隨時撤離。

  公共安全危機應急預案應更多元

  中海油海上漏油事故尚未平息之際,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再次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為石油行業再次敲響了警鐘。

  實際上,在7月7日,中海油召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而在6月30日,安全生產月剛剛過去。去年的7月24日1時45分,惠州煉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發生著火事故。

  記者走訪發現,兩次發生中海油惠州煉油廠安全生產事故中,均引發附近村庄恐慌,村民紛紛外逃。相關部門針對附近群眾沒有相關應急預案。

  公共安全專家表示,中海油惠州煉油廠火災並非一個單獨的現象。近年來各地頻繁發生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實際上是各級政府工作沒有做足做全的表現。

  火災,發生在安全生產會議后

  據公開資料,中海油惠州屬於1200萬噸煉油項目,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工程建設項目組副總經理趙岩向媒體介紹,惠州煉油項目不僅其單套煉油能力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該項目還引進了國內外11套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環保處理技術,“在工藝技術、建造水平和環保標准上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但國際一流水平仍難掩突發的安全事故。

  昨日,走進大亞灣石化區,“安全生產”的標語隨處可見。火災發生的11天前,全國安產月活動結束﹔而4天前,中海油召開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助理、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袁光宇要求各單位“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強化安全意識,完善管理體系。”

  2010年7月24日1時45分,惠州煉油分公司焦化原料216-T-02罐發生著火事故,起火處位於煉油下游工藝的3個焦化原料罐中的第2個罐。

  然而,深層事故原因至今未向社會公布,時隔一年“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有石油專家認為,盡管安監和主管部門對石油企業安全生產的要求不斷提高,但石油企業安全防范對象多,技術要求高,生產環境也具有易燃易爆、高溫高壓等特點,任何一項設備隱患、制度缺陷、程序遺漏、工作疏忽或個人違章行為,都可能引發較大事故,對企業自身和周邊環境帶來極大影響,“從目前頻發的事故來看,中國石油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顯然亟待加強。”

  “爆炸”流言暴露應急預案盲點

  而據官方通報,事發后中海油公司及當地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同時啟動溢油應急響應,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

  但應急響應卻忽略了對周邊村庄發布信息。

  岩背村村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高達百米的火焰將整個村子的天都映紅了。“煉油廠爆炸”的消息像水中泛起的漣漪一樣,以中海油煉油廠為“原點”,周邊的村民聞訊后迅速掀起波瀾。

  凌晨5點左右,流言四散,石化區黃魚涌、岩前、岩背、南邊灶等周邊幾個村子裡,鄰裡親屬相互告知,向煉油廠相反的方向撤離。

  “爆炸,又是爆炸,這麼大的事兒,到現在發生過兩次了,根本沒人通知。”昨日中午,岩背村村民聚集在石化大道路口,情緒激動。岩背村距中海油煉油廠約3公裡,是距離最近的村庄,村民們在一年內經歷了兩次相似的“逃命”。

  岩背村與石化區之間隔了一個的小山坡,但山坡和建筑物顯然擋不住“爆炸”流言的“瘋狂”傳播,甚至傳出了距離煉油廠5公裡的霞涌鎮“乘船逃命”的流言。

  流言的背后凸顯了應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漏洞。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政策與法律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景軍認為,此次惠州中海油煉油廠火災事故中,當地政府和中海油方面都需要第一時間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分析事故是否對民生問題產生影響﹔二是,應主動說明煉油廠火災會否會爆炸及對大亞灣核電站產生的影響,以疏導民眾對核安全危機的擔憂。

  北京一位要求匿名的公共安全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制定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應急方案,“近年來各地頻繁爆發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實際上是各級政府工作沒有做足做全的表現。”

  南方日報記者

  張迪 龍瀚 蘇稻香 林涌浩 趙琦玉

  通訊員 林彰永 張璇 邱秋菊

  實習生 許芷君 高金花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5132236.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