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大欽島魚死率猛增 疑似為溢油所致
崔岩 鞠平
2011年07月08日15:02
來源:《齊魯晚報》
由於網箱中的魚死亡率增高,養殖戶老高決定提前換網。
文/片 本報記者 崔岩 鞠平
溢油事件發生后,對於溢油的范圍、最終影響,都需要國家權威部門作出解釋。本報記者走訪可能受影響的我省島嶼和地區,盡可能為讀者還原溢油給人們生活、生態環境帶來的變化。繼6日探訪長島大黑山島、南長山島后,記者又於7日來到大欽島。
溢油事故發生后,作為煙台長島北部最大的生態漁業養殖島大欽島,被媒體爆出最近陸續出現魚類莫名死亡,疑與中海油漏油有關。該島上確實存在部分魚類死亡情況。但對魚類死亡原因,漁民、養殖戶和政府部門卻眾說紛紜。
觀點一 海上溢油 魚類受污
位於長島北部的大欽島,距離蓬萊19-3油田40海裡左右。魚類死亡是否與“近鄰”蓬萊19-3油田有關呢?
7日17時,大欽島鄉小浩村養殖戶老高正要把晒好的魚網拉回家。說起自家魚的死亡,他認為都是溢油害的。
老高是去年才開始用網箱進行生態養魚的,一共兩個網箱,放了六七萬尾黑魚、黃魚。按照計劃,明年就可以賣魚了,一斤黑魚能賣28元左右,一斤黃魚能賣到40元左右。現在,長到五六兩的魚突然大量死亡,老高的心情可想而知。
為了減少損失,老高正准備換網。老高懷疑,網上可能沾上了油,導致自家魚死亡。
“明天我就換網,雖然距離上次換網才兩三個月。”老高告訴記者,原來是半年才換一次網。所謂換網,是把原來網箱上的魚網換下來,隨后放在太陽下晒一晒,然后用皮帶把上面的臟東西敲打下來。
觀點二 魚死亡是正常現象
在大欽島碼頭,鄉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在帶記者看海時說,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魚類死亡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
“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魚死亡,但今年情況相對比較嚴重。”大欽島鄉小浩村的漁民老肖說。
據老肖介紹,前兩天雇人去網箱撈死魚時,一下子就撈出了兩三百條。近段時間以來,這種情況每隔幾天就會上演。
“以前每年這個時候也會撈死魚,但一次最多也就幾十條。”老肖說,今年死亡率達到了往年的十倍,感覺有些不正常。
觀點三 台風“米雷”惹禍
對於魚類出現死亡的時間,不少養殖戶回憶說,是從十來天前開始的。由於魚類死亡時間與台風“米雷”的登陸時間相近,很多人又把魚類死亡的原因懷疑到了“米雷”身上。
之所以把矛頭直指“米雷”,除了時間因素外,大欽島鄉黨委宣傳委員高宏偉還有另一種判斷。“黑魚背部魚鰭非常堅硬,很容易相互碰傷。正常情況下,海面平靜,網箱裡的魚類也比較平和。然而,台風來襲,網箱裡的魚也會隨著海浪翻滾,難免造成魚類撞擊而損傷。”
觀點四 網箱內魚苗密集
近年來,網箱魚苗容納率日益提高,海域內網箱數量逐漸密集,這在漁民和有關專家眼中,也可以算作魚類死亡率提高的一個因素。
“正常來說,一個網箱可以放養兩萬尾魚苗,但一般養殖戶都會放三四萬尾魚苗進去。”大欽島鄉政府一位對養殖魚類很有研究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網箱魚苗容納率提高,隨著魚苗生長,會相互競爭生存空間,勢必引起優勝劣汰,遭遇淘汰的魚隻能死亡。
同時,往年周邊海域養殖魚類的網箱數量並不如今年密集,一旦網箱密集了,魚類必然會爭奪海底有限的生存空間,存活率也會相對降低。
觀點五 天氣成為致命殺手
今年的天熱得晚,也被認為是魚類死亡的原因。
大欽島鄉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天冷的時候網箱中的魚進食很少,魚的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天突然暖和,喂食量增大,海中的浮游生物增多,魚類暴食可能導致死亡。另外,黑魚是一種肉食性魚類,背上的魚鰭非常尖銳,網箱中的魚比較多,爭食也會造成相互間的傷害。
大欽島鄉:等化驗結果出來會給漁民一個交代
和養殖戶遭遇到的困惑一樣,對於魚類莫名死亡,大欽島鄉政府也有些疑惑,記者7日了解到,目前已有漁業專家來此採集死魚樣本。
大欽島鄉黨委宣傳委員高宏偉表示,大欽島鄉有漁民養殖魚類死亡,僅屬於個別現象,隻有少數養殖戶向鄉裡直接反映過情況。“大欽島距離漏油點不到40海裡,我們也很關心污染情況。”
高宏偉表示,採集水樣連同死亡的魚樣已經被送往有關部門進行檢驗。“等到檢驗結果出來,我們會給漁民一個交代。”
當地部門:蓬萊尚未受溢油影響
記者了解到,發生溢油事故的油田雖然命名為蓬萊19-3油田,但蓬萊19-3只是一個代號,其實距離蓬萊反而較遠,還不如龍口近。蓬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蓬萊還未受到影響。
http://env.people.com.cn/BIG5/15111560.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