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駱家輝上任前對華展強硬

駱家輝上任前對華展強硬
2011年05月06日15:09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5月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伍德羅·威爾遜中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 新華社記者張軍攝

  即將於下周開啟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美國兩大知名智庫4日聯合推出一份報告,敦促政界盡快傳遞歡迎中國在美投資的信息。受邀在報告發布會上致辭的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像是走錯了房間的演講者,大談美國公司在華受到“不公待遇”。這番有點擰巴的講話最讓中國人覺得不舒服的地方是,這是“一位被提名為新駐華大使的華裔對他即將赴任國家的最嚴厲批評”。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這項提名之初,不少中國人就擔心,這名連普通話都不會講的華裔很可能會為了避“親華之嫌”對中國“殺熟”。只是駱家輝出使趕上了中國不再那麼弱小之時,駱家輝如果一味“秀強硬”,中方會怎麼反應受到猜測。德國《柏林觀察》評論說,在一名中國問題專家大使(指洪博培)卸任之后,美國又派出一名華裔大使,白宮顯然對加強與北京關系懷有極大興趣,但奧巴馬政府想要的是“潤滑”,而非摩擦。

  華裔大使還沒上任先“殺熟”

  “敞開門戶,充分利用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這是4日美國兩大知名智庫最新發表的報告標題,英國路透社稱,這也是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美國學界對國會和白宮跨越黨派之爭,傳遞歡迎中國在美投資信息的敦促。

  據英國《金融時報》5日報道,亞洲協會和伍德羅 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聯合推出的報告認為,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正處在一輪指數級飆升的起點,到 2020年,中國企業將在世界各地累積1 萬億至2萬億美元資產。但政治對抗,尤其是美國國會的對抗心態,可能對流向美國的投資產生“寒蟬效應”。許多美國人錯誤地相信,政府在中國經濟中扮演的重量級角色意味著中國對美投資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政治花招,而非盈利動機。因此現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對美投資隻與新西蘭和奧地利相當。

  這份報告被媒體稱為迄今關於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最全面的研究成果,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獲邀為該報告的發表致辭。但“美國之音”稱,他准備的講話稿顯然偏離了主題。駱家輝在表示中國增加在美投資“對美國工人是好事,對美國企業也是好事”之后,重點說起了美國公司在華運營面臨的“挫折”。

  法新社4日報道稱,駱家輝直接指責美國企業界領袖對繼續在華開展業務始終頗感挫折,稱“根本問題在於中方的言行不一”,並“猛烈抨擊”中國新制定的評估系統。在這個評估系統中,中國的商業競爭者被允許要求政府對有礙國家安全利益的海外直接投資項目進行審查。駱家輝認為,這很有可能“被濫用”,並明確表示, “美國願意採用所有法律工具確保中國踐行承諾”。

  “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始前夕,被提名為下一任美國駐華大使的駱家輝對他即將赴任履新的國家提出了最嚴厲的批評。”美國《華爾街日報》這樣評論道。有美國媒體4日回憶說,去年底今年初,駱家輝對中方在中美商貿關系中的承諾還表示謹慎樂觀,現在卻變了調子。新加坡《聯合旱報》的文章特別提到,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4月 30日已經離任回國。有望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駐華大使的駱家輝,正在等待國會對其提名的批准。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顧平山在“新美國傳媒”上的分析文章稱,作為華裔,駱家輝必將面臨一些獨特的挑戰。中國官員會認為駱家輝對華有著一定的文化認同,能夠理解某些白人難以覺察的細微之處。這種預期讓駱家輝處境微妙,因為他的職責是代表美國利益。而一些國會議員和部分美國人會質疑駱家輝究竟站在哪一邊,這是他們對白人根本不會提出的問題。

  在駱家輝獲得駐華大使提名之初,《華爾街日報》就曾判斷,這是美國政府 “以華制華”的一招。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為了避嫌的駱家輝的確存在“殺熟”的可能性。他表現得比一般美國人更愛美國,對華格外強硬。而且他的提名尚未得到國會批准,對華強硬姿態無疑是可以獲得加分的選擇。

  駱家輝4日在致辭中表示,如果國會批准總統的提名,他將繼續以開放中國市場作為駐華大使任期內的工作重點。德國新聞網5日評論稱,其他駐華大使上任前總是致力於拉近與中國的關系,這位“中國人”新大使卻截然不同。只是在越來越強大的中國面前,這種壓力能否取得效果是個未知數。

  “新美國傳媒”認為,駱家輝出使中國的時代,中美實力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他的首要任務應該是解決雙邊關系因無法達成共識而產生的顛簸和風波。德國《柏林觀察》題為“未來:美國和中國” 的文章也表示,一名中國問題專家剛剛卸任,美國干脆直接派了名“中國人”接替,白宮顯然對加強與北京的關系懷有極大興趣。但奧巴馬政府想要的是“潤滑”與中國的關系,而非摩擦。

  中國國企比人民幣危險?

  在駱家輝“嚴厲”批評中國的前一天,美國財長蓋特納針對即將於下周舉行的第三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表示,自2009年中美啟動戰略與經濟對話后,中國經濟在匯率、資本、消費、市場競爭環境等諸多領域發生了一系列“富有希望”的變化。

  他在肯定中國努力的同時,再次敦促人民幣升值,但英國路透社4日援引外匯界人士的話說,可以看出,與去年相比,美國施壓人民幣匯率的調門已經大幅降低了。一家美國銀行駐上海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稱: “我們認為奧巴馬政府對匯率問題有現實的認識,估計相關問題的討論會禮貌和外交得多。”

  “中國國有企業才是美國的最大威脅,美國政府應該將注意力從人民幣升值問題上移開。”發出這一警告的中國美國商會一向是“美國在華企業受到不公平待遇”論調的鼓吹者。該商會分析師麥克雷格3日對媒體說,美國將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是“危險的”,這讓中國在其他“更傷害美國企業的工業政策”上免受懲罰。

  金燦榮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人民幣最近一直在升值,因此這張牌對美國的政治價值在下降。現在中國強調產業升級,鼓勵內部創新,經濟正往高科技領域發展,而高科技是美國賴以生存的根本。中美經貿關系開始從過去完全的互補性向競爭性轉變,這讓美國感受到新挑戰。可以預見,未來中美的經貿矛盾將從匯率問題向中國產業升級等議題轉變,指責中國對美企限制勢必成為新的矛盾點。

  美國“money-news”網站4日報道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它對美國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已經招致很多議員不滿。美國商業團體和律師正在華盛頓討論如何對中國國有企業實施新限制。此前,他們曾直接致信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告中國的狀。

  忍不住為中國抱不平的美國《紐約時報》5日稱,可見“反華”情緒在美國,尤其是在華盛頓依舊很有市場。那裡的政治家們仍喜歡拿中國企業說事:把有國家背景的中資企業在美國當地的發展看作是對美國的威脅,失業率上升的關鍵﹔而當中國改府對美國在華企業不那麼熱情時,他們又找到可以批評中國的新“罪名”。可問題是,中國不可能總那麼熱情歡迎美資企業在中國發展,因為它得和其他國家一樣扶持本國的企業,確保本國人的就業,在一些大型項目上,還必須考慮國家利益。中國美國商會 4月在北京發表的2011年度《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也承認,美國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的總體信心水平比去年有很大增強,隻有23%的企業認為中國保護主義增強,而78%的美國企業表示在中國的業務實現盈利或大幅盈利

  據法新社5日報道,駱家輝在指責中國對美企不公時用美國作對比說,美國的大門是向中國商界敞開的,華盛頓幾乎沒有設置任何障礙。法新社稱,事實是,在美國議員就一些項目表達出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后,大量的中國投標引發了爭議。中國的華為公司就因一再被阻最終放棄了對美國公司的收購。美國証券投資網站評論說,對美國而言,中國如今已成為充滿商業機會的“皮納塔”彩盒。但無論亞洲協會如何勸告,美國的公司和政客們都將毫無理性地阻撓某些來自中國的投資。

  對於駱家輝對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環境日益惡化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 5日回應稱,2010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的《世界投資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居全球第二位,已連續 18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這些數字已很說明問題。中國的市場是開放的,競爭也是激烈的。希望各國企業憑借自身優勢和實力,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成功,共享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繁榮的機遇和成果。中方期待美新任駐華大使能繼續推動中美各領域交流與合作。

  “保持對話就是好事”

  在解決了拉登這個心頭之息后,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牛新春認為,希望把重心放在國內經濟上的奧巴馬顯然會投注更多注意力。其中,最讓他頭疼的失業問題在一些美國政客看來與人民幣匯率和貿易不平衡息息相關。9日即將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好開端還是一個壞開端令輿論猜測。

  法新社稱,中美在債務、出口和人民幣同題上的緊張依然存在,中國貨幣政策與知識產權保護仍是美方重點關注的話題。這一次美國還將“擴大對話范圍”。“美國之音”4日援引蓋特納的話說,和前兩次對話相比,美方計劃花更多時間和中方探討如何推動中國擴大金融系統改革。

  對於這個被他稱為雙方經濟“新邊疆”的議題,蓋特納表示,美國注意到中國政府把金融改革列為下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美國之音”稱,今年年初,中國宣布允許美國兩家投行進人中國設立合資企業,被視為中國在開發金融市場方面做出的一個讓步。不過,兩家投行均未能在合資企業中獲得多數股權。

  美國商會副會長薄邁倫4日對美國《市場觀察》網站說,盡管中國應當在解決兩國之間的“經濟失衡”問題上做出更多努力,但“雙方都不應感覺自己佔上風”。他認為,即便這次美中高級別會談收效有限,但兩國相互依存的關系足以讓人對其對話持樂觀態度。事實上,“保持對話就是好事”。▲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71086.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