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7月15日星期五

台灣何止綜藝節目危在旦夕

台灣來鴻:台灣何止綜藝節目危在旦夕
吳燕玲
台灣自由撰稿人
更新時間 2011年7月1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07
資深電視製作人詹仁雄在網絡發表了一篇文章,感嘆「台灣的綜藝節目危在旦夕」。

紅遍華人圈的「超級星光大道」製作人詹仁雄,最近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台灣的綜藝節目危在旦夕……」。

低預算的談話性節目當道

由於詹仁雄在這篇文章中,極為深刻地探討目前台灣電視節目的生態,因此文章出來後,立刻引起許多網友瘋狂地轉載。

相關新聞話題台湾, 中国 他在文章中指出,這幾年他聽到許多大陸電視從業人員告訴他,他們以前看「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我猜我猜我猜猜」等台灣的電視節目,是用定格一格一格學著做的,顯見台灣綜藝節目製作方式,是如何地深深地影響了大陸的綜藝節目,但是自從台灣從以前的無線三台,開放到現在有線電視一百多個頻道,電視台發現,「只要找三個通告藝人來談談家務事,找五個名嘴來講外星人或世界末日,也是一樣的收視率」,所以現在電視台當然不會花大錢製作大型的歌舞節目、也不會用心寫短劇,更不會請昂貴的藝人來表演,任憑低預算的談話性節目當道。

詹仁雄指出,現在大陸的綜藝節目動輒搭個景,就肯花上千萬元,也願意花一百萬元請蔡依林、花三千萬元請夏奇拉來唱個跨年,反觀台灣,三十年前台灣國民所得只有2486美金,卻可以製作大型綜藝節目動輒請十幾個藝人上台表演,一集製作費高達一百八十萬元,但三十年後,綜藝節目的製作費,卻一集降到二十萬到二十五萬元。

詹仁雄忍不住感嘆道:「以這樣的路徑走下去,台灣引以為傲的電視製作,只能淪為對岸的佣兵。」

詹仁雄的文章發人深省,但事實上,台灣電視生態中,何止綜藝節目危在旦夕,戲劇節目也是面臨同樣的處境。

早期台灣的連續劇,在無線三台的時代,不論是瓊瑤的愛情故事、正義凜然的「包青天」,還是黃梅調的「江南遊」,都曾紅遍東南亞,那時的連續劇,雖然也會出現為了收視率而刻意拖延的情況,但整體而言,演員的演技精湛,題材亦多元豐富。

戲劇節目同樣危在旦夕

然而今天,電視台自製的連續劇,不但在數量上少得可憐,究其題材屬性,也只有偶像劇及本土劇,貧乏得令人難以想像。

更不要說,許多連續劇為節省經費在棚內所搭的布景,簡陋得猶如實驗劇場,許多演員的演技也過於僵硬,劇本橋段的鋪陳亦不夠細膩;無怪乎,愛看連續劇的觀眾,大多跑去看港劇、日劇、韓劇,而電視台也懶得投入巨資,乾脆買港劇、日劇、韓劇的版權來播放,同樣的邏輯,反正收視率差不多,幹嘛要花那麼多錢、那麼多精神,去製作耗時耗工的連續劇?

即使台灣擁有再優秀的電視從業人員,沒有大型連續劇的製作,這些人才也會因為沒有焠練的機會,致使水平、格局與視野無法提升。近幾年,雖然有中港台合資製作的電視劇,解決了最令人頭痛的資金與市場的問題,似乎為連續劇找到一條出路,但細究其質量與內涵,卻始終差強人意,或許與戲劇節目經歷了太長的空窗期有關。

每次日本NHK推出年度大戲,看到他們在選角、服裝布景、劇本參考、拍攝手法下了那麼多功夫,就忍不住期盼,究竟什麼時候,台灣的電視台也能拿出魄力來,拍出一部精緻又膾灸人口的好戲?身為觀眾的我,不期待多,一年只要有一部,就心滿意足了。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taiwan_letters/2011/07/110714_twletter_ent_program.s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