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比本·拉登之死更值得關注的AMRO

比本·拉登之死更值得關注的AMRO
丁 剛
2011年05月05日16:13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這幾天,全球媒體的焦點一直聚集在本·拉登之死的事件上,似乎隻有這件事才會對世界未來產生重大影響。其實,正如歷史所一再顯示而出的,真正具有深遠意義的變化往往會從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件開始。

  本周在越南首都河內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的會議是每年一度的例會,各方媒體的報道不多。會議期間,中日韓和東盟三國財長宣布10+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簡稱AMRO)正式成立。這個消息被很多媒體忽略。在美元仍然佔居著世界貨幣主導地位的今天,沒有人會去想象這麼一個辦公室的意義。

  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曾經這樣提醒過人們,18世紀的商人在交易中大多喜歡使用有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皇像的銀幣﹔100年之后,他們選擇了英鎊﹔又過了一個世紀,他們改用美元。貨幣在改變著,通常比大國自身的改變要提前一點。

  如果我們將走向多極化視為當今時代的主要變化,那麼,一種貨幣的使用范圍和規模的變化,或許就是最能體現出多極化的預兆。

  AMRO的任務並不復雜,一是推動區域經濟監測與分析,二是支持清邁倡議多邊化協議的實施。有外電將其比喻為亞洲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但參與AMRO的各方顯然並不願意接受這一比喻。這是因為AMRO仍然屬於區域金融穩定和貨幣合作的第一步。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導致一些亞洲國家耗盡外匯儲備,經濟遭受重創。那一幕亞洲國家的決策者們至今仍記憶猶新。出現那樣的結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區域危機預警和救援機制。這就是2000年中日韓和東盟達成清邁協議的初衷。

  去年三月,清邁協議生效,規模12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基金正式建立。今后,一旦出現金融危機,成員國就可以從這個基金借款以度過難關。基金成立后,還需要有一個機構來監測成員國的經濟金融形勢,及時發出預警,並對危機程度作出判斷,同時也審核其償付能力。這就是AMRO的主要任務,盡管它一開始可能還僅限於信息分析和政策建議。

  清邁協議的具體實施肯定會有很多問題,但是亞洲國家開始貨幣合作卻是前所未有。目前亞洲國家的外匯儲備已達6萬億美元,這麼大的一筆錢,如果有更為妥善的管理、合作,就一定能夠對世界未來政治經濟和金融格局的變化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在美元劇烈波動造成的沖擊越來越大的今天。正如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所說:“亞洲必須通過積極設計一個能促進全球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有效的多邊框架,從而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事務中承擔更大的責任。”

  在河內會議上,中日韓三國已同意就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相互間進出口貿易展開可行性研究。如果在不遠的將來,三國開始使用各自貨幣進行貿易結算,那對目前國際貿易結算以美元為主導的局面肯定會產生重要影響。這些舉措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亞洲統一貨幣——“亞元”的構想,盡管這一設想目前仍局限在學者和專家的討論范圍內。

  沒有人會把亞洲的金融與貨幣合作視為坦途,它也必定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亞洲的貨幣合作本身就是危機催生的,它的每一次進展也可能會與危機相伴。不過,在邁出這第一步之時,我們可能更需要記住的是,10年前,當美國開始這場消耗了巨大財力的反恐戰時,亞洲國家則開始嘗試建立起自己的貨幣合作機制,以抵御金融風險,讓自身的經濟發展更穩定。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60998.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