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黨以核養核:假公開舊重慶地下核工廠!真掩飾與俄、北韓新核協定!
西元2010年04月22日
共產黨從未放棄過核子戰爭!開放報廢工洞是掩人耳目!
西元2010年04月27日
中國重慶山區,有「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稱號,可抵擋100萬噸氫彈爆炸衝擊,還能抵抗芮氏規模8強震的地下核子軍事工廠,近日終於從「頂級機密」解密,改以「旅遊景點」開門迎客。新華社報導,日前首度對大眾開放的「816核子軍工洞」,位於重慶市涪陵山區,總長20公里,面積比14個足球場還大。洞內包含18個大型洞室,多達130餘條道路、支洞、隧道與豎井。中國從1966年動工,總計6萬多人力投入興建,原本欲作為核子軍工廠,但至1980年代因冷戰停工。當局目前僅開放核子軍工洞中的核反應大廳,供民眾遊覽。該處挑高達80公尺,空間足以擺下一個足球場或蓋一棟20層樓房。大廳頂部有許多圓形通氣孔,大廳則保存鋼製的走廊。
誰識人工巨洞真面目 揭秘中國816核工廠旅游項目
趙英淑
2010年04月30日09:36 來源:《科技日報》
新聞緣起
神秘的中國816核軍工巨洞旅游項目於4月23日至25日在重慶舉辦的2010年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期間正式向社會開放。
816軍工洞體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原白濤鎮),從1966年9月開始修建,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修建的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經過17年建設,整個洞體總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洞內建成大型洞18個。1984年2月,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民經濟戰略調整的需要,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816工程全面停工。816工廠原職工隊伍通過軍轉民,改建化肥廠,1993年更名為重慶建峰化工總廠。
據專家評估,816工程乃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洞體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沖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是一處理想的戰備工程。(據新華網)
■ 將新聞進行到底
40多年前,神秘的“816地下核工程”在重慶涪陵深山中悄然開工。
40多年后,這座解密的核工廠,首次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
4月25日,被稱為“世界罕見人工洞體”的重慶涪陵816軍工洞體,迎來了首批游客。至此,隱藏在涪陵山中的一個核軍工巨洞揭開40多年塵封的記憶,向世人訴說作為世界罕見人工巨洞的傳奇。
為了一個洞,數萬人整整挖了18年
巨洞緊靠烏江,背靠武陵山。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后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有關部門多次考察、論証后,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為了保密,從此白濤的地名也隨之從地圖上消失。1966年夏,在當地人稱為尖子山的大山裡,一支神秘的特種部隊開鑿岩洞,修建地下核工廠,建設原子能反應堆,主要生產核燃料,為生產原子彈服務,人們稱它為“816工程”,也是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
在歷時18年的建設中,前前后后約有6萬多人參加建設會戰。1984年工程接近收尾,隨著國際形勢好轉被國家緊急叫停。從此,“816工程”被封閉了起來,始終沒有正式投入過生產。2002年4月8日,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軍工洞體解密。
“中國地下核工廠、世界罕見人工洞解密”的消息,引起了世人的驚嘆,也勾起了人們強烈的好奇心:“世界罕見人工洞體”到底有多大?洞內有些什麼神秘設施?曾經的核原料基地對人體有無傷害?核反應堆有怎樣的真面目?
世界罕見人工洞體掏空了一座山
816核軍工洞體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白濤街道,隱藏在崇山峻嶺之間。從外貌看,其貌不揚,除了筆直高大的排風煙囪外,看不出任何工程的痕跡。但進入洞內,卻是別有一番天地。
從洞口向裡望去,洞體筆直而寬闊,通道一直綿延,一眼望不到底,隻見洞頂一排排白熾燈次第遠去,其空間完全允許載重卡車輕鬆駛入。步行近千米才能看到廠房。專程考察過816洞的中國核學會會員、旅游專家朱順知教授認為,整個816核洞是把一座山挖空了,用鋼筋水泥建成的一座龐大的人工洞穴。洞體總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僅核反應堆主廠房就1.3萬平方米。洞體總長約20余公裡,完全隱藏在山體內部。
建筑布局宛如一張蜘蛛網
進入洞口,迎面一股涼意襲來。由於通風設施完善,洞裡冬暖夏涼、四季恆溫,維持在25攝氏度左右。816洞體所在地的山頂,一根高達150米的煙囪是專門為地下核工廠修建的排風洞。盡管露出洞外的鋼筋鏽跡斑斑,但洞內石壁卻十分干燥,沒有一絲滲漏的痕跡。
從平面圖上看,816整個建筑洞體呈抽屜形,路線宛如迷宮。如果沒有內行指點,根本分辨不出哪是出口,哪是進口。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裡面共有大小洞室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條。
核反應堆大廳相當半個足球場大
在洞中,最不能錯過的當然要數該洞體的核心——核反應堆大廳。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反應堆,是指裝配了核燃料以實現大規模可控制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該大廳上下共有9層,高達79.6米,相當於20多層樓房的高度,大小接近半個標准足球場。
在洞內第8層,是核反應堆的“鍋底”。核反應堆大廳除了主控台的操作儀器原樣未動外,核反應堆的“大鍋”也還在。直徑大約有20多米的大型“反應鍋”的鍋底深5米左右,鍋底分布著2001個直徑七八厘米大小的小孔,用於核材料、核能量的交換。參觀者隻能沿著鍋邊觀看。當年反應堆的支架部分和空間堆芯依然保存完整,布有1984個工藝管道,旁邊1米多寬防輻射溝內,鋪滿了從雲南運來的重晶石沙。
盡管許多零件已鏽跡斑斑,但是依然顯示了當時這個核反應堆的領先技術。大廳頂部,有許多圓形的通氣孔。在反應大廳四周的牆上布有兩層鋼制的走廊,乳白色油漆的牆面依然閃閃發亮,這裡是游客體驗“816工程”的核心。
中央控制室連著當時最頂級計算機
在9層的主控制室,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機體,計算機控制台正對的4個直徑約2米的圓形控制盤上,分別注滿數百小孔,核材料棒就是插進這些小孔,不過從未真正用於生產。在主控室另一端的嚴密系統插銷盤上,分序號標注2001個小孔,這些小孔一面同主控室內的計算機相連,一面同核反應堆內的2001個核反應孔相連。
能抵抗8級地震
洞體內廠房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廠房的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當時816洞體選址在此地,除了隱蔽性好、不易被發現等原因外,山體的抗打擊能力也是主要原因。據專家評估,816工程乃世界罕見人工洞體,洞體可以承受100萬噸氫彈空中爆炸沖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的破壞,是一處理想的戰備工程。
洞體內沒有核污染
“洞體內有核污染嗎?”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時已經完成投資7.4億元,如果再投入1億元,核工廠馬上就可以完工、投入生產了。“816工程規劃生產核燃料,而不是核原料。”一位知情者說。“工廠根本就沒投產。當時工程停建后,核反應堆內的1000多根燃料棒早已取走!”
有望在10月完全開放
李廷勇(重慶市涪陵區旅游局局長):
由於目前只是對洞中的燈光、安全等進行了簡單清理,尚未大規模包裝開放,目前隻對國內游客開放,而且隻接待團體,暫不接待散客,門票50元左右。25日是向市民“過渡性有條件開放”,對於該景點正式完全開放的時間,有望在10月16日實現。因為這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紀念日。
以旅游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曾經的核工廠實體,“816”以旅游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開放5天來,約有3000人進洞探秘,游人不僅驚嘆地下人工洞體的神奇:他們說很難想像,在不起眼的小山溝裡,居然隱藏著偌大的地下人工洞,就連幾十年居住在附近的人們,也不曾知道。還有一種強烈的震撼: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地下人工洞的體量如此之大。
2002年,國防科工委同意對816軍工洞體解密。爾后,涪陵區政府決定打造816核工業“三線建設”文化探秘旅游。該洞體旅游開發的終極目標是打造特色地下主題公園,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篇章,“過去”即是建設一個三線建設博物館,再現816建設歷史﹔“現在”則是打造游客喜聞樂見的主題公園﹔“未來”包括一些科幻、驚險、刺激的項目,多角度挑戰游客體驗極限。
三線建設遺產資源具有特殊魅力
羅茲柏(重慶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
816洞體作為解密的世界第一核軍工巨洞,集神秘、神奇、神聖為一體,反映共和國重大的基礎建設歷史,是具有特殊魅力和象征意義的三線建設遺產資源。816洞體具有的三方面“原生態”體驗價值:巨型核軍工洞體的神秘、原始與奇異﹔重大、特殊的歷史及其精神與情感的凝聚﹔洞裡洞外、地下地上、歷史與現今的對比與反差。
該洞旅游資源有:816核軍工洞體、核工廠主洞、核反應堆大廳、核廢料處理場、毛洞與多層洞體系統、通風口與通風系統、“鍋底”、中央控制室、“廢墟”系統、高層洞體系統、排風塔、金子山、“一碗水”烈士陵園、麥子坪生活區、白濤工業園區、營房、烏江河段、麥子坪森林等。這些旅游資源非常珍奇,需要好好策劃開發。應該以一種另類的文化開發,讓游客有一種特殊的體驗,這樣,游客不僅體驗到一種核工業的科普之旅,還是一場文化的追蹤之旅。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494975.html
世界最深實驗室 地下2400米 啟程探尋暗物質
掘進中國的核隧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