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印稱護航中國油路 實為爭印度洋主導權
2010年02月24日08:45
來源:中國廣播網
印度的軍事力量近年來發展很快,不斷展示出各種新型導彈、戰機和軍艦,讓人眼花繚亂。也許是因為相關消息往往會在某些右翼人士的暗示或解讀下,帶有刺激中國的味道,印度國防國務部長帕拉姆·拉朱近日的表態,讓不少中國民眾感到有些意外。
拉朱通過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印度願意動用海軍保護中國在印度洋能源運輸安全”。他還說,印度非常高興通過打擊海盜或防范沖突,來幫助中國保証重要海上航道安全。“印度理解中國需要保護其石油利益。”
外電分析認為,拉朱的目的是要強調印度在印度洋的主導權。就在拉朱說這番話的前幾天,印度向扼守著馬六甲海峽戰略要沖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增兵,並聯合12國海軍在這個海域進行軍演。
馬六甲海峽對中國來說很重要,是石油運輸線上的要沖。而中國從中東、非洲運輸石油的油輪,基本都要途徑印度洋。中國人當然關心那裡的安全。
中國人並不擔心印度在印度洋上擁有較強的力量,而是擔心印度利用這個力量威脅到中國的利益。聯想到印度某些人說的“中印遲早必有一戰”、“印度導彈能打到北京”之類的話,印度近期的舉動就很難不引起中國人的擔心。
現在,國防國務部長拉朱表示要為中國“護航”,希望這番話不僅僅是個為了安撫中國人的“外交姿態”,而是印度高層對中印合作新路徑的認真思考,更希望拉朱對中印合作的理解,能在印度引起更多的共鳴。、
印度國內總有人擔心中國會去爭奪它在印度洋上的主導權,說明印度對主導權確實很在意。其實印度洋緊靠著印度,它對印度的重要性全世界都知道,沒有人想否定印度在這一遼闊海域的利益,剝奪印度的發言權甚至某些特權。但由於印度洋是公海,它對整個世界的重要性也是一目了然的,印度又何必不斷重申自己的“主導權”來令外界不安呢?
印度要想在印度洋發揮特殊作用,甚至“主導”作用,首先就應該在該地區向全世界的相關國家提供更多有助於通行安全的公共產品,盡可能打消其他國家的種種疑慮,真正把印度洋變成“安全海洋”、“和平海洋”。真有了那一天,印度在該地區的權威將水到渠成,無論叫不叫“主導”,印度在該地區的作用都將受到歡迎,不可取代。
中印現在缺乏互信是客觀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兩國應該多交流看法,多講講自己的真實意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解讀造成誤解,把不信任的口子撕得更大。同時,更要做些扎扎實實的工作,逐漸拉近兩國輿論。由此看來,拉朱的表態至少是悅耳的,歡迎印度政府有更多類似的舉動。★
(責任編輯:黃子娟)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9/58518/11014244.html
印度稱解放軍武器數量遠超印度 但多數陳舊落后
2009年12月21日13:12
來源:東方網
圖片說明:解放軍目前仍裝備有大量老式59及59改型主戰坦克
東方網12月21日消息:印度經濟時報20日文章稱,上周西藏軍區司令員舒玉泰訪問印度。在此幾天前,中國副總參謀長葛振峰上將也訪問了印度。此外,一個來自中國國防大學的代表團也於日前到訪新德裡。自兩國國防部長於2006年簽署協議以來,中印雙方的軍事交流次數獲得大幅增加。盡管這加深了兩國的互信,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但很明顯雙方之間因邊境糾紛引發的緊張關系並未因此消除。
在過去幾年裡,雙方關系可以說遭遇了幾次重挫。盡管雙方在貿易和能源安全等領域開展的合作不斷增加,但在中印實際控制線附近發生的越界、增派邊境部隊,以及增強常規和戰略威懾力等問題,仍加劇了兩國的邊境緊張局勢。受此影響,中印在戰略和戰術層次、在政治和軍事領導層次均出現了不互信現象。這種緊張關系又使得雙方均加大力度打造軍事力量,增加國防部署。一場明顯的軍備競賽正在展開。
盡管印度今年已經斥資300億美元用於軍事建設,中國的官方撥款卻更多,超過700億美元。美國蘭德公司等一些知名智庫則認為,中國的實際軍費開支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無論實際開支為多少,中國已然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費開支國,在亞洲在超過日本和印度居於榜首。
中國軍費開支的大部分用於打造海軍、空軍和戰略火箭部隊等力量投射型部隊,使中國軍力具備到達其他國家勢力范圍的能力。有報道稱,中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曾侵入日本領海,穿越中國南海到達越南和菲律賓附近﹔此外中國艦船還遠赴索馬裡執行反海盜任務,所有這些顯示解放軍打造投射力量的努力。
最重要的是,盡管印度正在努力彌補其常規軍事力量的部隊,但其在力量結構和軍事裝備數量方面與中國相比,仍處於明顯的劣勢。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大的武裝力量—210萬現役部隊—印度則位於美國之后擁有世界第三大武裝力量。中國在主戰坦克、裝甲運兵車、多功能火箭發射器、水下水面艦艇和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和直升機方面,與印度相比佔有明顯的數量優勢。
但中國絕大多數武器已過時陳舊,印度則一直致力於更新其武器裝備,努力在專業化、現代化和快速發展和空陸戰場演練中佔據優勢。中印兩國在核武器領域的差距更為明顯。中國目前約有500枚核彈頭,並有望在未來增加到1500枚,以保証其從具備最小核威懾能力轉變為擁有有限核威懾能力。印度的核武庫約有90枚核彈頭。
中印兩國目前還正致力於核武器設計小型化,採用固體燃料推動,開發多個獨立發射載入飛行器。中國在這一領域擁有絕對優勢。不過未來十年,隨著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局將試射烈火-3(3200公裡)和攔截導彈,並計劃攔截5000公裡射程導彈,中國目前的核威懾優勢將會大為減弱。
目前,中國大陸面向台灣地區部署了大約1500枚導彈。一旦台海兩岸關系出現好轉,中國可能將這些部署的導彈調整方向對准越南、菲律賓和印度。中國的戰略火箭部隊學說也一直在改變,以利用導彈進行常規武器運載任務。
文章稱,如果這樣的話,中國軍隊可能會協同利用其導彈部隊和空軍力量實現戰略主導任務。此外,中國2007年1月11日展示的反衛星能力也引起了印度軍事指揮機構的關注。中印兩國的邊境糾紛以及雙方進行的軍事准備,顯示雙方未來有可能會發生武裝沖突。盡管雙方均承諾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不能排除中國對達望地區(中國藏南)和蘭達卡地區發送快速先發制人打擊的可能,盡管北京將為此巨大的代價。
盡管中國軍政高層承認同印度存在緊張關系,但中國政府領導人也努力改善同新德裡的關系。今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俄羅斯同印度總理辛格會見期間,表示希望在兩國總理間建立24小時電話熱線。今年8月戴秉國赴新德裡參加第13次特別代表會議期間再次提出這一要求。
(責任編輯:黃子娟)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7/52987/10621629.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