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

誰想架空國有企業

誰想架空國有企業
作者:馮東振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1-12

最近上網看見很多财經網上都在炮轟國有企業,一些行業指責國企壟斷,出現“國進民退”現象的風潮。說國企壟斷和國進民退阻礙了私營企業發展空間,影響了通過擴大民間投資刺激内需的作用。多數主流學者、媒體都發表這樣的看法,看了他們的觀點頓感心寒,同時一些學者的言論也不免讓人感到愚鈍,其不知是誰試圖再偷民營企業的“奶酪”,是誰在蠶食國有企業的“蛋糕“,盲目的把所有的責任推诿到國有企業身上,隻會造成國内企業的自相殘殺、自相揶揄,最終卻被外資企業坐收漁翁之利。  

目前國内民營企業炮轟國有企業的靶點集中在,國有企業壟斷擠占民營企業的企業發展空間,認爲國有企業占據了暴力的行業以至于民營企業隻能委屈地在“雞肋行業“發展,不僅利潤率低而且競争激烈。在這裏我想說一句國有企業并沒有擠占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相反國營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并不存在着直接競争的關系。民營企業習慣用資源和市場占有作辯證的依據。其實所謂資源和市場的占有,都是指同行業中不同主體之間發生的事情。大部分私營企業與大部分國有企業并不處在同一個行業中,怎麽會出現國企擠壓私企發展空間,占據私企資源了呢?民營企業自稱自己處在”雞肋行業“,其實也是一種借口。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屬性都有自己的不确定性,關鍵點是能不能做到無與倫比。當國内很多行業專家都認爲中國的手機行業利潤率越來越低,尤其是大量山寨手機的出現更是雪上加霜。但是蘋果手機一經問世立刻受到熱捧,極近斷貨,最後蘋果在一個競争激烈的行業裏掙得個盆滿缽溢。其實國有企業已經騰讓出了些許行業,把空間留給民營企業去發展。比如:娛樂業、批零商業、餐飲業、賓館業、公路客、貨運輸等行業中,已經看不到國企的影子了。  

有些行業筆者認爲國有企業是不能讓步的,比如,石油。如果國有企業不控制石油行業,把石油完全交給民營企業勢必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石油是一個油水相當豐厚的企業,不少民營企業早已垂涎已久,試圖通過各種手段分的一塊蛋糕。其實石油不僅是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也是一個國家安全的行業。一旦國有企業失去了對石油的控制,一旦價格被個别私營企業操縱了,必然會引起社會問題。一旦國際形勢有變突發戰争國家無法得到石油的充分供給,必定危機國家安全。一些民營企業隻看見國有壟斷企業的利潤卻隻字不談這些行業的背後的意義,其居心可見一斑。  

退一萬步說,國有企業真的把壟斷行業交給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真的能把這些行業運作好嗎?民營企業真的能控制這些行業嗎?如果民營企業能夠運作好,能夠控制好也無可厚非,但是一旦國有企業把部分行業拱手相讓,把熱乎乎的奶酪讓給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卻因爲管理能力不足、資本運作需求資金不足等等因素無法消化,最終分出來的奶酪被外資企業撿走,成了别人的肥肉,豈不是悔之晚矣。國有企業壟斷的行業基本上都設計到國家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民生安全的行業,同時國有企業也承擔着非經營性GDP行業,如教育、衛生、科技、社會服務、公路建設等。再退一步而論,如果國有企業把分出的市場讓給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不僅能承接好也能控制好,那麽民營企業願意承擔政府的責任嗎?願意承擔社會責任嗎?被私人賺取的錢,願意無償地把自己的錢捐獻給國防建設嗎?願意在國内自然災害面前把錢奉獻給人民嗎?答案不言而喻。  

當我們的民營企業诋毀我們的國有企業時,外資企業卻躲在角落裏沾沾自喜,等待時機伺機撲上去。民營企業就像一個不成熟的孩提,餓了遇到了困難,就問國有企業要飯吃,就向國有企業哭窮,把責任推到國有企業的身上,卻不去思量是誰奪走了他們的蛋糕,是誰讓他們屢屢遇到困難。是外資企業,而不是國有企業。  

早期階段我國爲了發展經濟建設,大量引進外資,給他們諸多的土地政策、稅收政策等各方面的優惠,是國内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無法企及的。随着經濟發展的深入,我國加入WTO,原來的各種屏蔽政策爲了适應WTO的原則重新整合,最終外資企業昂首闊步進軍中國,從此外資企業成爲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股競争者,現如今外資企業已經到了中國請神容易送神難尴尬境界。對于外資對與中國的利害關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曾形象地描述過這樣一幕場景:美國人吹着口哨空手來了,用可口可樂和棒球棍對中國連忽悠帶吓唬,搞到一塊中國的地皮,用地皮到中國的銀行貸款,拿出錢來,用中國的農民工蓋房子,再把房子高價賣給中國人,然後又連忽悠帶吓唬,讓中國提高彙率,換成美元,點點錢裝進口袋。美國人對中國說:“高貴而富有的美國人不屑于做下賤的工作,把你們做的褲子、襪子和乳罩賣給我們吧,給你們寫個欠條。這是國債呀!我們如此富有,難道會欠賬嗎?”從此,中國人口袋裏的欠條越來越多,美國人成了大爺,聰明的中國人以後不管做什麽事,都要看美國人的臉色。    

如今擠占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的并不是國有企業,想架空國有企業的人也不是民營企業,而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共同敵人外資企業。外資企業擠占民營企業發展空間和蠶食國有企業蛋糕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我國有些企業取得相當成功的時候,就在他們充滿自信準備向國際市場進軍的時候,外國壟斷資本圈養的精英們,卻把他們忽悠進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陷阱。不久他們就痛心疾首地發現,中國馳名的南孚電池、中華牙膏、樂凱膠卷、蒙牛牛奶和彙源果汁,以及胡姬花、魯花和金龍魚花生油,蘇泊爾壓力鍋和哇哈哈飲料,甚至連西安楊森、感冒藥白加黑、腸胃藥胃六必治和避孕藥毓婷等等等等,如同長肥的牲口要被宰殺一樣,統統被外國資本收購兼并,先後收入囊中,一網打盡。  

如此痛苦的教訓,民營企業依然頑固不甯,依然把國有企業作爲自己的靶點,卻不知道留意外資企業正在背後下刀子,正在背後坐收漁翁之利,正在背後坐山觀虎鬥。民營企業被外資企業擠占了發展空間,不僅不與外資企業競争反而嘟囔着問國有企業要空間,要利率。卻不知道外資企業正在利用他們的聲音,不僅吞并了他們還在試圖架空國有企業。隻可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唯獨民營企業衆人皆醒它獨醉。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101/208827.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