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BBC:世界看中國專題系列:中國世紀與全球布局

世界看中國專題系列:中國世紀與全球布局
陳時榮
更新時間 2010年 2月 3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6:39
BBC中國事務編輯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從一個落後的窮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BBC中文網的《世界看中國》欄目一直得到受眾的關注。 從本周開始,我們將在這個欄目,陸續報道BBC中文網記者在世界各地的實地採訪,呈現中國崛起的輪廓,反映當地民眾與滾滾的中國商業潮流的互動,探尋中國在五大洲日益增長的政治影響。今天首先由BBC中國事務編輯陳時榮為您分析:中國世紀與全球布局。

人們常說,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世紀,雖然不無誇張,但確實反映了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現實。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從一個落後的窮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經濟總量即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還有人預計,不出2049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週年)中國就會從美國手中奪過頭號經濟大國的交椅。

中國崛起 美國式微
基姆·奧尼爾是美國高盛銀行的首席經濟師。是他預見到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發跡,創造了「金磚四國」的概念。奧尼爾在和我討論中國2009年逆境中取得8.7%的增長率時讚不絕口:

「中國經濟的表現非常了不起。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使我認為,從中國在世界的重要性來看,也許這次經濟危機也不完全是件壞事。現在中國在全球經濟中變得更重要,而美國則變得沒那麼重要了。這正是世界所需要的。」

他想說的世界經濟的平衡問題,但實際上也揭示了,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加速地緣經濟和實力的轉換,世界的重心從美國和歐洲轉向亞洲,轉向中國。

BBC新聞網商貿事務編輯韋伯剛剛參加了在瑞士名城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他觀察到,中國以往只被看成西方公司有潛力的加工場,印度只是服務外包供應商。而過去18個月的危機改變了一切。這兩個東方國家和巴西一道終於真正得到了平起平坐的待遇。

布局
天下一盤棋,勝算在布局。圍棋故鄉的中國領導者們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中國經濟開放、騰飛,使中國進一步融入了全球化的大家庭,但對能源和原材料的胃口也大大地增加了。從1993年開始,中國成為石油純進口國;如今,號稱「地大物博」的中國其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超過一半。

於是中國的棋子「沿著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布下去: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中國與東盟十國自由貿易區協定已在年初生效,是東亞強國日本、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

而在非洲,毛澤東時代就曾幫助不少「苦難深重的」非洲國家從歐洲的殖民者手中贏得獨立,現在當然還要繼續敘友情,從昔日的坦讚鐵路到今天的非洲聯盟總部大樓;但也要談生意,金銀銅鐵錫全收,從拖鞋到衛星都賣。無論你是馬里、埃塞爾比亞,還是蘇丹、安哥拉,大家都是貿易伙伴。
中國越來越重視與非洲關係,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已四次訪問非洲大陸。

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即使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略有下滑,2009年貿易額達910億美元,但仍是第二大貿易伙伴。(2008年為1068億美元。)

現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已四次訪問非洲大陸,而中國外交部長更是每年首次出訪必到非洲,二十年來概無例外。

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院,布局稍有難度,但在2007年雙邊貿易就達到了1000億美元。巴西作為「金磚四國」之一,與中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有共同的利益,與秘魯的自由貿易協議已在1月份生效。長遠看,在拉美能打「新興」與「發展」兩張牌。

可以說,中國在亞非拉的布局基本成功,在中亞和中東要艱難得多。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之後,給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添了一層緩衝。

影響
世界的目光在注視中國,中國的發展也在重塑世界。中國的經濟列車飛馳五大洲,對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西方在警覺的同時,已有較深入的討論,除了地緣政治,不外乎「中國模式」和「新殖民主義」。

英國皇家國際關係研究所研究員凱利·布朗博士認為,中國的影響還沒有「上檔次」。他說:「中國的對外投資大幅增加,外匯儲備劇增,經濟在繼續增長。但我認為總體來說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現在仍然看不出來的是,中國除了大把的錢和粗力氣之外,當代中國的崛起對其自身、對全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價值觀的問題和對全球的遠見卓識問題,所有這些都還看不出來。」

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也感嘆:「一個國家的實力、一個民族的榮譽,不僅反映在經濟實力上,而且反映在社會進步、人的素質、科技水平、文化底蘊和道德力量上。」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一年前(2009年2月)訪問墨西哥,在會見當地的中國社群時發表談話:「有些吃飽了飯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也許中國奉行的是和而不同的思想,暫不求深層次的影響。但也許正因為如此,中國很難獲得受惠國的文化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