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

BBC:世界看中國專題系列之二: 大國夢、金磚與石油

世界看中國專題系列之二: 大國夢、金磚與石油
陳時榮
更新時間 2010年 2月 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49
BBC中國事務編輯
國出口量已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

在BBC中文網的《世界看中國》特別報道系列第一集裏,我分析了中國的崛起和在全球布局的框架,提出了這種變化對中國自身和世界各地可能意味著什麼。在今後12個月裏,我們將把目光投向世界12個國家和地區,看中國的意圖映射到當地之後產生什麼樣的結果。

強國夢
中國的意圖簡言之是做大做強,用官方的語言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在這個過程中,趕上並最終超越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成了北京的領導人乃至很多國民的夢。金融危機使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有人把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和正在崛起的人口大國並稱為G2(兩國集團)。

BBC記者高毅認為,「無論是G2還是所謂的Chimerica (中美國),中美關係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美國正在對中國政策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和調整。」

高毅說:「我的赴美報道將分兩個層次,既反映美國決策高層的思路,也反映普通民眾甚至是大學生的看法,既採訪諸如互聯網等新興行業,也關注汽車、紡織、輪胎等傳統工業,試圖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今天美國對新興中國的所思所想。」

中美關係在未來幾十年將繼續成為國際關係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在大西洋對岸的英國也曾經是中國趕超的對象,和中國一樣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
中美兩國,「同床異夢「?

BBC記者立行表示:「英中兩國都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大國,兩國雙邊交往的歷史悠久,但兩國從官方到民間的全面接觸,則是隨著中國上世紀80年代後打開國門、90年代香港主權移交和新世紀裏中國經濟崛起才得以實現的。我將通過紀實採訪,在英國看正在崛起的中國,她的文化、商業、金融和政治在英國社會中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夙友新朋?
相對於曾有「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國,巴爾幹半島上的阿爾巴尼亞既小又年輕。

BBC記者李麗說:「曾幾何時,在中國眼裏,阿爾巴尼亞是唯一的一盞「歐洲社會主義明燈」。它同中國的關係被形容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國當年的密切關係有阿爾巴尼亞的「毛澤東水電站」為證。時光荏苒,如今中阿關係早就沒了當年的火熱,卻由於接收關塔那摩的維吾爾人添上了些許不確定因素。那麼今天的中國對阿爾巴尼亞意味著什麼?中國對世界的這個角落是否還有影響,而阿爾巴尼亞這個歐洲小國又對中國還有任何重要意義嗎?」

當年「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帶著「鐵幕」後的小兄弟們與資本主義陣營打了場持久的冷戰,蘇聯解體產生了一串「獨聯體國家」,今日的俄羅斯既能在八國峰會上有一席之地,又是所謂的「金磚四國」,兩面逢緣。

BBC記者子川說:「上個世紀的中蘇關係影響世界格局,如今的中俄關係依然引人關注。是伙伴?還是敵人?俄國人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越南是中國南部的近鄰,目前是除了中國之外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但雙邊關係並不簡單,兩國在南中國海的爭議還有可能成為爭奪能源和領海的熱點。

BBC記者蒙克希望探討的是:「中越兩國曾經是同志加兄弟,後一度反目成仇。越南和中國關係在邊境戰爭後實現正常化,在中國改革開放後,越南大力借鑒中國的成功經驗。在越南看中國:中越兩國國內問題有何異同?越南人如何看中國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

當然中國與一衣帶水的近鄰日本之間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日本人自甲午戰爭以來一直壓過中國,幾十年的侵佔時至今日陰影猶存。它會疏離美國而靠近中國嗎?日本人對中國的崛起到底懷著什麼樣的心態?值得探究。

金磚
「金磚四國「正在國際舞台施加更多影響力

而在中國的西南,隔著一座高高的喜馬拉雅山,就是文明古國印度,兩國明爭暗鬥,難解難分。

BBC記者葉靖斯將走訪印度,他介紹說:「備受矚目的新興經濟體金磚四國,中國與印度佔據了其中兩席。中印兩國之間有著經濟競爭和領土主權爭議,但也面對著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巨大這些共同問題。在印度人眼中,中國到底是威脅還是機會?龍象之爭的另一面是否只有龍象之戰?」

金磚四國列在首位的是巴西,是中國在南美的重要伙伴。據了解巴西有大約20萬華人,其中絕大多數在最大的城市聖保羅。

BBC記者凱露介紹說:「巴西是南美最大的經濟體,影響力越來越大。我想通過我的實地報道,展現中巴兩國的經貿和外交關係、軍事合作以及與美國等國的互動;還有關於巴西熱帶雨林被大量砍伐與中國對木材和大豆的需求到底有沒有關聯。除了製作廣播的四集節目之外,我還會利用短小的視頻或者圖輯的形式來更直觀展示巴西。」

和巴西一樣,澳洲礦石資源豐富,還有大量的天然氣儲藏。這個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國度在新世紀裏憑著獨特的人文歷史、借助中國的飛速發展,日子過得很紅火。

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砍伐是否同中國有關?

BBC記者蕭爾說:「我將走訪澳大利亞,了解澳洲人近來對澳中關係、澳中貿易-特別是他們對中國投資澳洲礦產資源的看法。與此同時,我還將訪問一些知名的澳籍華人、普通澳洲人、當地的經濟界和教育界專家,聽聽他們對澳中經貿關係的發展以及中國在澳留學生的見解。」

「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是我的家」?
說到對資源的需求,人們很容易想到中東、非洲和拉美,其實中亞裏海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

自從蘇聯倒台以後,該地區出現了相對的權力真空,俄羅斯對這裏的控制力遠遠沒有蘇聯時代的大,而美國等西方勢力也還沒有完全滲透進來。

BBC記者沈平比較關注圍繞著石油管道的外交角逐。他說:「中國借著對能源的巨大需求為契機,大舉進入中亞。北京將如何利用其經濟力量在中亞發展勢力?當地政府對中國的態度如何?當地普通百姓的生活有沒有因為中國的投資而獲得改善?莫斯科、華盛頓和北京都希望在這裏施加影響力,中亞國家如何平衡這三大國的利益?」

石油成就了迪拜,迪拜也希望自己成為財富的象徵、全球富豪矚目的投資和消費之地。但是,中國對迪拜意味著什麼?迪拜會成為中國投資者的陷阱還是進入中東的跳板呢?

中國明代的鄭和據記載就是沿印度、中東到達非洲的,非洲人對中國本來就不陌生。中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支援非洲獨立革命,其後則是以廉價商品和「投資援助」換來了原料和信任。
阿爾及利亞十分之一的基本設施合同都被中國公司獲得

BC記者玉川說:「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悠久而廣泛。我想去訪問中國40年前的老朋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因為坦讚鐵路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希望通過我的實地報道,探索在今天的是國際環境下,「中國」在非洲到底意味著什麼 – 朋友、業務伙伴、投資者,或是經濟擴張者?我也想發現,幾十年後不同年齡的非洲人對中國的看法有何差異。」

好,大幕已經拉開,接下來期待著好戲連台!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2/100210_chinainworld_intro_shirong.s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