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

轉基因大米:危險不比喝水大


發改委詢問轉基因大米安全性:危險不比喝水大
鄭欣榮 陳凱
2010年02月23日10:45
來源:《長江日報》

“食用轉基因大米帶來的危險,不會比喝水更大。”張啟發院士昨日在回答國家發改委領導的提問時如是說。

  昨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率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思路研究調研組來漢。在華中農業大學,他聽取了綠色超級水稻的研究情況報告,並代表消費者發問:轉基因大米安全嗎?

  他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已經在大量消費轉基因食品,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存在諸多爭議。據他透露,去年中國進口轉基因大豆超過4000萬噸,幾乎都榨成油被中國消費者吃進了肚子。

  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沒有直接回答張曉強的問題,而是舉了飲用水的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國家制定的飲用水標准中,相當於中等毒性農藥的亞硝酸鹽含量為百萬分之一;轉基因大米中的抗虫轉基因蛋白的含量為百萬分之兩點五,而抗虫轉基因蛋白已經被驗証是完全無毒性的。一個正常入1天能夠飲水8公斤,但吃不了1公斤大米。

  張啟發的結論是:食用轉基因大米帶來的危險,不會比喝水的危險更大。

  張啟發是我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的團隊正在研究具備不打藥、少施肥、能抗旱三重特性且能高產的綠色超級水稻。
http://env.people.com.cn/BIG5/11008222.html

歐洲嚴控轉基因農作物 安全不確定性隱憂
中和
2010年02月09日15:13
來源:《羊城晚報》
探索者
  In-depth Weekly
  縱深報道周刊

  最近,持續多年的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正式進入億萬中國公眾視野。這裡截取轉基因食品支持方和反對方的意見和理由,以供關心此事的讀者參考。順便需要提出的是,在這個涉及民族健康甚至生存的深遠問題上,我們的決策需要慎之又慎,不僅要遵循民意的聲音,還要不能過於迷信“科學”,因為科學也有自己的利益,更因為人類的科學還僅僅是童年,尚有太多它不能把握和探知的事物。

  支持理由

  轉基因作物並不危險
  有利於減少溫室氣體有助於解決資源短缺為何遲遲不商業種植

  縱觀整個農業史,農民們一直渴求通過雜交育種提高作物產量。然而,雜交育種猶如賭博,其結果難以逆料。而通過育種獲得改良的作物的最有效的標准方法之一,是用伽瑪射線轟擊種子和植物,制造基因突變來改變它們的DNA,然后將其中一些達到要求的給挑選出來。

  順便提及的是,欲圖避免任何人工化學的有機農,對放射制造出來的作物變種的依賴,比傳統農民更甚。放射以隨機的方式,改變作物的染色體結構和基因組序列。而且,沒有任何法律要求對這種發射性產品對人體健康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進行檢測。相反,轉基因作物是經過實驗室制造出來的既成基因生長出來的,它對基因所作的修改與作物育種一直以來對基因所作的修改別無二致,而且比后者更快速更精確。反對者經常聲稱,轉基因技術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它能夠在物種之間轉變基因。但同樣地,這並非什麼新事物,它一如在植物演化時代基因在物種間的自然轉移,這正是我們有物種多樣性的原由所在。

  有利於減少溫室氣體
  世界范圍內轉基因作物的種植經驗強有力地証明,轉基因作物實際上有益於環境。它們減少了對農業化學噴洒的依賴,節約了能源,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更少的化石燃料,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提升產量,它們使稀缺的農耕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有助於解決資源短缺
  轉基因作物的另外一個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即下半個世紀,世界將使糧食產量翻番,以供養超過8億多如今正在忍飢挨餓的人口以及到2050年新增的30億人口,還有上億的人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將獲得更接近西方的生活方式,吃到更多的肉食。

  與此同時,世界適耕土地和水資源正在枯竭。用小麥、玉米和其他農作物制造生物燃料進一步縮小了用於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因此推動糧價上漲。用轉基因技術提高產量有助於更好地利用耕地,阻止森林的毀滅。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如果像環保主義者詹姆斯·羅夫洛克所估計的那樣,所有耕作都變成有機的,那麼我們隻能供養當前世界1/3的人口。

  為何遲遲不商業種植
  那麼,為什麼一個有如此貢獻的技術卻受到法規的重重阻礙?部分原因歸咎於大型農業綜合體,它們歡迎煩瑣的法規阻遏來自小公司的競爭。事實也是,它們成功地阻止了裡根政府政策顧問欲將轉基因作物定性為一種新產品的每一次努力。對轉基因作物過分的法律制約背后更強大的動力,是對所謂“回歸自然”的崇拜,這種觀念也激起了輿論媒體一窩蜂地反對農業生物技術。這種崇拜有許多表征,其一是有機耕作大行其道,它植根於明顯錯誤的原理之上,即認為人工化肥是有害的,自然化肥是好的﹔其二是毫無根據的道德判斷。教條武斷的歐洲反轉基因者相信,人為干預植物的基因組成是一個道德問題,是人類控制自然的罪惡企圖的組成部分,是導致全球變暖、癌症蔓延和現代生活所有霉運的罪魁禍首。

  反對理由

  轉基因種子優勢成疑
  安全不確定性的隱憂科學家遭到資本綁架
  中國最新一期的《瞭望》雜志對近日來國內如火如荼的轉基因爭論作了系統而深入的報道,其中採訪了一些持不同態度的專家。綠色和平組織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轉基因種子的使用會產生大量無法預知的東西,效果不會像預期的那麼理想。以能夠抗棉鈴虫轉基因棉花為例,盡管它對棉鈴虫的抗性不斷增強,但根據中美兩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歷時7年的聯合研究結果,長期種植會導致次生害虫日益嚴重,並成為棉花的主要虫害。次生害虫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帶來持續大量的農藥投入,並且使用的農藥將越來越多,使得中國種植的Bt轉基因棉花長期經濟性不如預想。

  安全不確定性的隱憂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學家蔣高明說,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問題並沒有解決。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對其安全性問題絕對不能輕描淡寫。就連積極推廣轉基因的美國也沒有將主食批准轉基因安全証書,中國科學家憑什麼能拍著胸脯說“轉基因不存在任何風險”呢?其實,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是該技術難以逾越的障礙,也是根本不可能逾越的障礙。

  1998年,匈牙利籍英國科學家阿派特普斯陶伊教授在電視節目上宣稱,用轉基因馬鈴薯喂養大鼠,導致大鼠體重及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被損壞。2007年,法國科學家証實:孟山都公司出產的一種轉基因玉米對人體肝臟和腎臟具有毒性。2008年,美國科學家也証實了長時間喂食轉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統會受到損害。

  蔣高明認為,轉基因至少存在三方面的不確定性:一是轉基因對生命結構改變后的連鎖反應不確定﹔二是轉基因導致食物鏈潛在風險不確定﹔三是轉基因污染、增殖、擴散及其清除途徑不確定。

  科學家遭到資本綁架
  遺傳和分子生物學教授海勒曼博士在接受《瞭望》雜志採訪的回信中說,商業資金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分化和重組科研團隊。根據國際農業發展科學與技術評估機構的調查結果,一小部分跨國生物技術公司在農業技術研發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發展中國家相應投資的總和,而且比主要發達國家對公共事務的投資還要略高一籌。所以,科學家被順理成章看作是轉基因商品的支持者。

  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遺傳學家並不會對轉基因作物有太多想法。即便是那些有想法的,也常常不想在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問題上糾纏太多。否則,如果想在轉基因問題上保持批判性的職業眼光,就意味著你會很容易得罪公司和政府,自毀前程。所以單純追逐利潤隻會成為很小一部分科學家參與開發轉基因商品的動力,而更大的動力來自事業上的發展機遇和就業的保証。不少政府越來越將研究經費和產業目標挂鉤,而一些原本公立的研究機構也從商業利益的角度來定義成功。面對科研團體和商界之間強有力的結盟,科學家們正在學會保持沉默,或者淪為搖旗吶喊者。
  本專題撰稿  ·中和·

  歐洲嚴控轉基因農作物
  近九年前,《時代》周刊封面報道了瑞士生物學家波特裡庫斯。作為基因改良水稻———或曰“金稻米”的主要發明者,他被稱為潛在的人類偉大恩主之一。金稻米將成為新型綠色革命的開端,會提升世界數以百萬計最貧窮人民的生活水准。它還有助於醫治每年致死一二百萬人的維他命A缺乏症,而且每年能夠挽救50萬兒童免於失明。它是植物生物工藝學方面的旗艦,近年來在農業領域沒有任何一項科學發展呈現出如此美妙的前景。

  但直到今天,最樂觀的預計是,金稻米步入商業性種植仍然遙遙無期,波特裡庫斯之夢的實現日趨渺茫。能夠減少飢餓與疾病的其他轉基因作物的前景同樣捉摸不定。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轉基因作物對健康的所謂的危險,是公眾對它感到憂慮不安的主要原因。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媒體上有關轉基因食品的討論,皆表現出對轉基因食品根深蒂固的懷疑。超市貼上標簽強調它們的產品是“非轉基因”。有機食品的出售———被認為是對現代科學耕作產品的自然替代,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實際上,歐盟法規小心翼翼地防護著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不受轉基因作物的“污染”,它們要求任何含有轉基因的產品,都要在商標上加以標明,需要給出健康警示。這種政策導致在進口美國轉基因大豆上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沖突。歐洲大多數國家禁止種植轉基因食品。受到引導的公眾開始相信,轉基因技術不僅不安全,而且對環境有害,它只是為大型農業公司謀利服務。
  中和

(責任編輯:蔣琪)
http://env.people.com.cn/BIG5/10959325.html

轉基因農作物認識
基因改造作物 '能導致肝和腎損害'
孟山都數據'弄虛作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