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恐歸族”與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王蘭
2010年02月12日00:0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團團圓圓”、“闔家歡樂”是春節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中國人的傳統。可近年逐漸增多的“恐歸族”,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在春節時“缺兵少員”,“恐歸族”也漸漸走入人們的視野。
那麼,“恐歸族”過年的壓力來自何方呢?歸納起來大致有這樣幾種:一恐“春運”太可怕。不論是天上的,水上的,還是陸地的,交通工具這時都顯得“捉襟見肘”,不但人多受罪,價錢也會較平時高,有時需要托人才可弄到緊俏票。有些人已經形成心理障礙,想起“春運”的奔波之苦心裡就發怵。二恐“紅包”無底洞。一年辛苦掙得的錢,從銀行中取出,也許還沒有暖熱,就要以“紅包”形式派發給數都數不過來的“七大姑八大姨”等親戚朋友們。而且“紅包”數額逐年看漲,讓許多工薪階層心生怯意。三恐人情債太多。有些地方風俗不能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禮節繁雜,飯局車輪戰更是一個“累”字了得!四恐攀比受不了。回到家,見到親戚朋友,難免問起哪裡高就啊?如何發財?成家了沒有?這些問題照實說吧,恐自己臉上不好看,又掃了人家的興﹔不照實說呢,緊接著可能就會“紅包”“出血”,讓人左右為難。尤其是,有些游子給父母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自己在外一切都好。可事實上並不盡如人意,回家則擔心“美麗的謊言”“穿幫”、“露餡”,所以,一年一度的盤問,仿佛輪回式的“夢魘”……
“恐歸族”的出現,是對“回家”還是“不回家”做心理選擇的結果,也是傳統春節延續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現象,它的實質,是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碰撞產生的火花在人們心理層面的折射。我們應該趨利避害,“一枚硬幣兩面看”。
一方面,“恐歸族”的誕生,或者可以催生春節文化的新因子,如果合理引導,會更加豐富春節文化的內涵,使古老的春節煥發出新的活力。既然恐歸,那一定是有一種新的過春節方式。能不能讓它成為更健康、更符合時代潮流的春節生活方式?比如叫上父母出外旅游,這不僅能夠放鬆身心,開闊視野,還能讓家人在旅游中感受親情的天倫之樂,可謂休閑與親情兼得。比如“充電”,在別人整天做酒囊飯袋的時候,在書香中沉醉、潤澤,顯然更益於身心健康。再比如做做平時想做但是沒有時間做的事情。從這些方面看,“恐歸”有它的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恐歸族”的存在也提醒我們,有些春節習慣隨著時代的變遷,是否需要改變?一年一度的“春運”能不能再變得輕鬆一些?家庭對游子是否要求過高?游子自己是否過於虛榮?
畢竟,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們不僅要傳承她,還要創新她。“恐歸族”的出現給我們提了個醒:現在的春節生活方式可能有陋習,有弊端,我們必須加以改進。從社會角度講,應該大力倡導符合收入實際的春節消費,倡導親情主導的春節文化,淡化春節的物欲色彩。從家庭角度講,“恐歸族”春節不回家,影響的並不僅僅是自己,還有他們的家庭。為自己,也為孩子著想,父母不要對子女寄予太高的期望,隻要平安,隻要是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就要從心裡感到幸福,這種幸福子女是會感知到的。從“恐歸族”個人來說,盡量消除心理障礙,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春節還是回家的好,陪伴父母就是在盡孝心,也可以減輕自身漂泊的孤獨感。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家中溫暖的親情等待著你,家中也許並不豐盛但洋溢著愛的飯菜等著你,今年不行,明年怎麼樣?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10974201.html
"恐歸族"為何恐歸?希望活的輕鬆更盼父母理解
2010年02月09日08:35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近日,某論壇一篇名為《一個漂泊在外的應屆畢業生寫給農民工父親的懺悔信》的帖子引發熱議。發帖者自稱本科畢業已工作大半年,月工資隻有一千元左右,但一直騙家裡說自己在外生活很好。年底因為“連幫媽媽買件毛衣的錢都沒有”隻得再騙家裡“加班的話就不回來了”。此帖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從而催生出一個新的族群命名——恐歸族。朱慧卿繪CFP供圖
人民網北京2月9日電 春節臨近,大街上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息,這本是讓人感到快樂與幸福的事。但是對於很多漂泊在外的“蟻族”們來說,過年不僅不會帶來快樂,還會讓他們更加郁悶。北京白領琦琦說:“過年就像過關一樣,我們要想回家過年需要克服多重心理阻礙,方能下定決心回家,與家人團聚”。為什麼會出現“恐歸族”?“恐歸族”恐的是什麼呢?人民熱線和您一起聽聽“恐歸心聲”。
過年了,您恐歸嗎?歡迎您在這裡留言。
囊中羞澀 無顏回家
網友小菲說:“我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在北京算是個小白領吧,除去每月房租、水電費、交通費、手機費基本沒有存款了,過年哪還敢回家啊,回去還得花父母的錢,心裡難受。”網友糊涂虫&丑丫頭留言“唉,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可是沒錢怎麼回啊?好多原因,我也不想回家啊……煩”
網友璇子說“過年隻有十幾天了,盼望著快點放假,回家和親人團聚,卻又害怕過年回家,一年辛苦的血汗錢,在路上就要折騰不少,回家還有親朋好友都要去拜訪,怎一個“歸”字那麼簡單”
一事無成 心中有愧
“一事無成是另一個原因。”在某電子公司工作的曉晨說。“雖然我對現在這份工作比較滿意,但父母認為,這是一份既沒“錢途”也沒“權途”的工作,這與我作為老家農村裡的第一個研究生這一“顯赫”身份不相符。如果回家,難免要和親鄰聊起工作問題,我擔心會很尷尬。如果編謊話欺騙他們我心裡又很不安,索性不回去了”。
網友灰土狼留言“快而立之年的我也不想回家,沒有辦法啊!錢沒爭到,老婆也沒有討到!工作也不順心!一聲嘆息!”
網友九忻說:“今年我也恐歸,因為今年又荒廢一年的時間,沒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沒有面子去面對事實,隻有到朋友那裡過年了。但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對不起家人父母。沒有辦法隻有這樣不回家了。”
家裡逼婚 無奈之舉
目前的“蟻族”大多是80后青年,他們覺得現在在北京結婚生子是不可能的,還是要等事業或經濟稍微有點起色吧。但父母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快三十的年齡了要盡快解決婚姻大事。“我就是怕過年回家家裡給我安排相親,所以今年過年不回去了”,在網友李愈說。
網友炫壞族留言“離的不遠,但是還是怕回去,沒錢回家丟人,怕回去家人、親戚逼著找男朋友,雖然我覺得自己年紀不大。”
“我也不打算回家過年了,一回去就逼著相親,要是實在不行我就租個女朋友回去”網友我是近視留言說。
一票難求 路途顛簸
“過年一共才放7天假,回家路上來回就得3天,火車票還不好買,每年都是找票販買票,勞心費神還多花錢,今年實在不想折騰了,約了同事去北京周邊的度假村,放鬆心情還能好好休息。”網友許許留言說道。
網友花無缺說“每年到這時候就怕,一年在外拼到底想回家跟家人團聚,為了買張車票也要排個7到8個小時的隊往往還是買不到票。”
父母盼兒歸,為兒“恐歸”不敢歸。一面是父母的殷殷期盼,一面是一大堆恐歸的理由,“恐歸族”們在進退兩難間確實難以抉擇。網友小娃娃說“我們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期盼在外一年的兒女們可以回家團聚,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困難,我們想活得更輕鬆,不願讓自己太累太沉重,希望父母能理解。”(何欣)
http://rexian.people.com.cn/BIG5/10954875.html
春節催生“恐歸族”,過年為何讓人不堪重負?
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157411/181879/index.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