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以色列崛起成第二硅谷:4項創新指標全球第一

以色列崛起成第二硅谷:4項創新指標全球第一
2011年04月04日15:38
來源:《深圳商報》
以色列的太陽能技術也十分發達。洪賓 攝
以色列的水處理設備。本報記者 洪 賓 攝

  對多數中國讀者而言,地處中東的以色列實在遙遠而陌生。許多人對以色列的主要印象,除了神奇的死海,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教聖地耶路撒冷,再就是多年來佔據國際新聞熱點的巴以沖突。實際上除這些事實和表象外,人口、地理、資源等條件與深圳極其相似的沙漠小國以色列,還是一個經濟強國,並且是名副其實的科技研發創新和高技術出口“全球性大國”。

  最近,本報記者通過以色列駐華貿易代表處深圳聯絡處介紹,採訪了以色列工業研發中心CEO,對以色列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高科技的“基因”——推動創新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進行了一番探訪。以色列在發展高科技中十分注重發揮政府角色,通過制定一整套的科技研發支持政策和設立政府引導基金“撬動“風險投資,從而每年成功推動上千個中小企業或創新項目起飛的獨特模式。這對正大力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深圳市,或許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第二硅谷”:4項創新指標全球第一

  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面積約2.8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10萬左右,猶太人佔80%以上。大部分國土是沙漠,全年無降雨期長達7個多月,水資源和礦產資源高度貧乏。加之多年深處巴以沖突戰火,以色列這個地處中東的沙漠小國,生存、發展條件極其嚴峻。

  但在前不久的採訪中記者卻獲悉,將發展高科技視為突破生態、環境極限的國家戰略3年后的今天,以色列通過持續實施科技創新支持計劃,已一躍成為世界經濟、科技強國,目前在IT、軍工和水環境處理等方面,實力居全球領先水平。伴隨高科技發展和科技成果大量出口、轉移,以色列目前的人均GDP接近2萬美元,已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之列。

  以色列工業研發中心,是在以色列首席科學家辦公室指導下全權負責支持該國科技創新和實施研發資助項目和計劃的重要平台和專業機構。曾多次訪問深圳的該中心CEO哈維特接受記者專訪時坦率地說,以色列是個小國,論人口,即便和擁有1000多萬人的深圳都沒法比,但在創新領域,以色列當仁不讓,絕對是強國、大國。以色列很引以為自豪的是創造多項全球第一:研發投入佔GDP的4.6%,排全球第一﹔人均風險投資額全球第一﹔每1萬雇員中有140位科技人員或工程師,全球第一﹔在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數量達130多家,全球第一(美國本土外)。

  此外,以色列還成為世界風投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被譽為“第二硅谷”。作為最早設立政府引導資金的國家,以色列早在1992年就出資1億美元設立國有獨資的YOZMA政府風險基金,引導國內外風投對該國的“種子期”項目進行投資,吸引的國際資本高達近50億美元。目前,以色列擁有60多個風投基金,資金額超過100億美元,是全球風投資金聚集度最高的國家。

  開放式創新:培養可供“賣掉”的小企業

  “以色列是個小國,沒有石油和礦產,優秀的人才和強勁的創新能力,是唯一的競爭優勢。”哈維特表示,以色列資源環境和發展條件惡劣,依靠全球化創新資源進行“開放式創新”,並藉此拓展發展空間和競爭力,是以色列的必然選擇。

  據以色列工貿部人士介紹,目前,以色列已吸引了包括英特爾、IBM在內的全球200多家跨國企業前來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和工廠﹔目前以色列近43%以上的科技人才,都服務於跨國企業或其研發中心。盡管以色列非常小,但卻是全球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源頭”。

  針對以色列國內市場狹小,資金、資源有限這一實際,在依托全球化開放式創新中,以色列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應用技術創新作為主攻重點和突破口。即便在各大學和科研機構,也強調應用研究而非“基礎研究”。這是以色列創新體系最重要、最鮮明的特征。以目前在以色列技術和工程研究領域舉足輕重的魏茨曼學院為例,該學院納米、生命科學等科研水平在以色列排名第一,技術轉移更是全球領先,僅2007年該院研發的技術成果,轉移總額就超過100億美元,其中60%轉移到國際市場。

  支持和培育大批小型、創新型科企,在其孵化、長大后“賣掉”或上市,這更是以色列發展高科技和推動創新最重要的一個秘訣。例如1998年,以色列科學家研制出最早的即時通訊技術,僅19個月后,就以4億美元賣給美國在線。最終,該技術轉化成為世界首個即時通訊軟件”OICQ”,並成為啟發馬化騰(微博)等人初創騰訊QQ的一個重要技術來源。截至去年,以色列僅在美國納斯達克挂牌上市的企業,就突破120家,成為美國之外在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最多的國家。

  以色列並未培養出類似微軟、騰訊這樣的重量級企業,但通過每年推出大量重量級的創新技術或企業出售或上市,已在全球高科技領域構成一股以色列“沖擊波”和創業浪潮。

  資金、政策“撬動”:每年4億美元支持2000項目

  創新需要眾多要素支撐和選准模式和路徑。以色列科技創新和發展高科技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步,終於在最近10多年間大見成效並崛起全球,這其中,推行西方自由主義經濟的以色列政府,其實扮演了非常積極的“幕后推手”這一關鍵角色。

  盡管以色列發展高科技,要克服地區局勢緊張和資金、資源、市場有限等重重困難,需解決的議題千頭萬緒,但1984年,以色列政府探索形成的一項“創新大法”——名為“鼓勵開展工業性研究與開發”的法律文件的頒布,是使以色列最終找准發展高科技要訣的最關鍵一步。

  這一文件最核心的內容其實隻有一條:以立法的形式明確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的主要角色和著力點,以鼓勵和支持技術研發(R&D)為重點﹔通過無償或有償支持企業的研發投入,“撬動”以色列特別是中小創新型創業的創新和發展,並增強以色列經濟的競爭力。

  這部法律對推動以色列近年來創新和高科技發展,確實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時至今日,以色列以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為總攬,已形成一套以研發經費資助和孵化器支持為核心,涵蓋從專利技術到創意成果孵化、發展的完整支持體系。僅2008年一年,該辦公室所下達的各種科技資助項目就高達2000多項,資助額達4億多美元。

  但為強調資金使用的監督和評估,有的研發資金的申請並非完全無償,而是與獲政府資金支持的項目方商定一個條件:在未來盈利時,總收入的3%~5%,須歸屬研發中心。這樣做的一個明顯好處,就是便於使有利益訴求和提供支持的國有出資方監督資金使用和未來產出。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4313400.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