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三問中國核電(關注)

三問中國核電(關注)
趙永新 蔣建科 張玉潔
2011年04月11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在北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觀眾參觀國際熱核聚變裝置模型展台。
  阿 青攝(人民圖片)

  閱讀提示: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為全世界敲響了安全警鐘,也讓人們對我國的核電事業產生了諸多疑慮:在役的核電站是否安全?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怎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1. 在役核電站是否安全?


  技術更為先進 監管非常嚴格 應急體系完備

  據了解,我國目前投入運營的核電站,共有13台機組:秦山一期1台、二期3台、三期2台,大亞灣2台,田灣2台,嶺澳3台。其中,最早的是秦山一期,始建於1985年,1994年投入商業運行﹔最新的是嶺澳二期3號機組和秦山二期3號機組,分別於去年9月、10月投入運營。

  這些核電站是否安全?受訪專家一致認為:我國的核電站絕大多數採用改進后的二代核電技術,“門檻”比世界平均水平高,核電站的選址更加保守、安全,均遠離地質斷裂帶,建在穩定的基岩上﹔它們的抗震標准、防洪標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級”設防。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核電事業部顧問俞卓平,曾參與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一期的建設、運行,是我國大陸首批核電站高級操縱員、值長。他告訴記者,秦山一期建設的第二年,即1986年4月,就發生了切爾諾貝利事故。為此,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做了很多改進,比如安全參數顯示系統等﹔同時,世界上所有的核電站,吸取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事故教訓,無論是建設標准、還是安全設施、操作程序等,都採用了當時世界上更為嚴格的標准。

  “核電站是否安全,不是隻聽核電站自己說的。”俞卓平說,鑒於核安全影響的全球性,世界上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這一聯合國下屬的政府間組織之外,還有一個民間組織,即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我國政府和所有核電站運營單位都加入了這兩個國際機構。一旦成為這兩個組織的成員,就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定,除了相互之間交流技術信息、管理經驗,每個成員都必須接受這兩個組織的安全監督和技術評估,並按照評估意見進行改進,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

  他告訴記者,核電站建成投運后,每年都要進行設備檢修和零部件更換,以滿足安全要求。一座核電站每年的檢修和技術改造費用,都在幾百萬元乃至上千萬元或更高。因此,即使是即將服役期滿的機組,也都是符合安全要求的,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老掉牙了”。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專家、環保部核安全和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郁祖盛,是我國核安全戰線的老兵。“我國的核安全監管體系,是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一步到位的。無論是指標要求,還是操作流程,都吸收了國際上的最新經驗。”他告訴記者,從核電站的審批、設計,到選址、建造、運營、退役,都是按照國家核安全的法律法規,在國家核安全局的監督、檢查之下,嚴格按程序,一步步完成的。此外,核電站的建設、運行和退役均採取許可証制度,所有從事核行業工作的人、單位都要有許可証,包括核電設備的制造許可証、核電站操作人員的操作許可証等。“應該說,確保核電站安全的三大要素——安全停堆、導出余熱和包容放射性,目前運行的核電機組都是滿足要求的。”

  我國的核應急保障狀況如何?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許平介紹,我國建有三級應急管理體系:在國家層面,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的20家單位組成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負責制定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並實施國家核應急預案、統一決策指揮事故救援,以及人員培訓、應急演練等﹔在省級層面,有在役、在建核電站的16個省都建立了相應的核應急機構,並配有專業的應急隊伍,包括輻射監測、輻射防護、去污洗消、醫療救護等﹔第三級設在核電站,都有詳細的應急處理規章和訓練有素的應急隊伍。各級核應急組織每年都舉行各種類型的演練。此外,國家對核電廠規定有嚴格的事故(事件)報告制度,一旦發生事故,必須要在緊急處置的同時,向國家核安全、核應急管理部門報告。

  2. 核電要不要繼續發展?


  本身有優勢 減排有壓力 市場有需求

  今后中國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專家們的意見是:在能源緊缺、全球變暖的時代背景下,發展核電已成為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繼續發展核電,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和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葉奇蓁認為,核電本身有明顯優勢。比如在發電效率上,1公斤的鈾—235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700噸標准煤燃燒釋放的能量。一座百萬千瓦核電站每年隻要補充30噸核燃料,同樣功率的火電廠每年要燃燒330萬噸煤。在成本方面,我國已經建成的13台核電機組,除個別機組外,電價均低於當地的標杆電價。

  俞卓平認為,與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相比,核電具有容量大和基本不受自然條件等外部因素影響的優點,能夠持續提供穩定的大規模電力。核電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技術與產業化的成熟度,優於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

  核電在節能減排上的優勢更為明顯。據介紹,核電站一年產生的二氧化碳,僅是同等規模火電站排放量的1.6%﹔同時,核電站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

  “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對節能減排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15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7%,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2010年的8.3%提高到11.4%,離開核電,顯然難以達到。

  郁祖盛認為,市場需求是某一項技術發展的最大動力。“十一五”期間,我國發電量的年均增長率為11%,從2005年的24747億千瓦時增加到2010年的4.141萬億千瓦時。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預測,到2015年,我國發電量將達6.27萬億千瓦時左右,年均增長率約為8.5%。“如此旺盛的需求增長,要求核電要繼續大力發展。”他說,去年我國核電的比重僅為2%,全世界的在役核電機組442台,發電量佔世界發電總量的16%﹔其中,核電發電量超過20%的國家和地區有16個,法國更是超過70%。在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雙重驅動下,全球已有60多個國家把利用更安全的核能技術發電作為戰略選擇。

  至於我國為什麼首先在東南沿海發展核電,葉奇蓁院士解釋說,一是由於東南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二是東南沿海電網比較大,一旦核電機組跳開的話,電網不大受影響。世界上60%的核電站建在內陸,隻要按照核安全法規所規定的要求選擇廠址,在內陸建核電站是沒有問題的。

  專家們認為,在發展核電問題上,不應因噎廢食。

  3. 怎樣提高安全系數?


  汲取教訓 多管齊下 警鐘長鳴

  “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這是“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明確要求。專家們認為,安全始終是核電發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則,應充分汲取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經驗教訓,多管齊下,進一步提高核電的安全系數——

  在核電站的設計、建設、運行的全過程,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要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對在運核電站進行全面檢查,重新評估其薄弱環節,採取及時有效的糾正措施﹔對在建和待建核電項目進行審查評估,嚴格執行國家核安全法規標准要求,不斷採用先進技術,改進安全措施,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加強科學技術研究,從根本上提高安全度。對正在實施的第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加大投入,按照國際最新的標准和要求,加強安全保障方面的研發﹔

  加強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提升安全技能,提高核電設計、制造、建設、管理人員的素質﹔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嚴肅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搞好運行經驗反饋﹔

  盡快制定出台國家原子能法,在國家法律的統一要求下,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安全有序地發展核電,避免核電相關各集團公司、單位之間的無序競爭。

  此外,還應加大核電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核電常識的了解,掌握必要的防護知識方法﹔加強核事故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核應急技術水平和響應能力。

  “核電安全無小事。不管我們此前做得再好,都要重新審視、高度重視,確保萬無一失。”專家們指出,有關單位和部門應警鐘長鳴、時刻保持審慎,把在役核電站管得更好,在建核電站建得更可靠,擬上馬電站考慮得更周全,力爭使我國的核電安全性更高一些,質量更高一些,效益更好一些。

http://env.people.com.cn/BIG5/14353655.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