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9月13日星期五

唱!唱!唱!聖經屢述亡族歷史在之前都是用人民'醉倒'這個詞,繼續迷醉在歌聲中吧!

唱!唱!唱!聖經屢述亡族歷史在之前都是用人民'醉倒'這個詞,繼續迷醉在歌聲中吧!

======

作者:
兩種絕望。對暴政絕望,我們還可以仰仗反抗;但對群眾絕望,我們又可以憑甚麼去推翻呢?我們只能在高呼「釋放巴拉巴」的狂潮中暗自退下,退到人群之外——離群成了人的唯一救贖。

耶穌說:「雞鳴之前,你要三次不認我。」當時彼得懷着多大的信心,多麼實牙實齒肯定他絕對不會呢!到他終於要直面群眾的時候,他才首次經驗這種退縮,在驚惶中連忙躲避眾人的臉,一次,兩次,三次,咯咯咯咯!雞啼聲如雷貫耳,他才當頭棒喝,覺悟而懊悔,懊悔自己背叛了耶穌,以及背叛了自己。

耶穌早就發現這第二種絕望,才會在預言之先,對彼得報以那猶如火屑在死灰中將滅的眼神——人就是如此無可救藥,人子被迫在他們尚未行差踏錯之前選擇了預先原諒。

不得不原諒,所以才絕望,我們被迫接納人就是如此,兩千幾年來都沒有變革過——我又憑甚麼扭轉乾坤?這就是第二種退縮,弗洛姆所說的:覺知有我,但不能承擔自我。

不過,彼得比其他人有救的地方,是他懂得懊悔,亦即是說:只有群眾的懊悔才可解決第二種絕望。這解釋了為何耶穌在臨終的最後三年只專注於傳達一個信息:你們應當悔改。因為人始終不悔的話,再多的福也與他無份了。

這才是基督精神背後的莫大奧旨,也是第三種絕望——只有透過死,才可觸發人的懊悔。耶穌一日未死,彼得也可以繼續自鳴得意地說自己仍然是對的。人之所以沒救,皆因大多數都是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只有待事情發生過後才識得後覺,永遠沒法在經驗之前就預支經驗。第三種絕望,屬於預支者,亦即是預知者。他明明知道事情會這麼發生,卻只能眼白白看着它這樣發生。他被迫絕情地說:耶穌必須一死。

那些以死明志的朋友,隱約察覺到這絕望的真相,人無可避免地奢望一死可以多少動搖得到這個冥頑不靈的世界。可是,他們轉念預知到,死得再多人也好,人仍是不變依舊——這是第四種絕望。

作者
https://www.facebook.com/972393926144079/posts/2643768425673279/


你唔係以為唱下K就叫革命呀Ma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ingshunotakuMagazine/permalink/879085842471777/


唔講其他,淨係講示威行動由各區街頭,轉移到機場靜坐,再去到商場的大合唱,我見到最明顯嘅問題就係行動降級。

最恐怖的是,一邊在哀悼死難者,另一邊將仇恨降溫,這不是政治立場問題,而是道德的問題。

早前說過,仇恨就是革命的能量,沒有仇恨就沒有革命。本來用怨恨才同仇敵愾,卻被立心不良者刻意引導,搞到變成互相取暖。明明擸住架生的雙手,無啦啦自己放低哂武器,一起手牽手走往地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428145550774692&id=152421255116800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