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1月12日星期三

政商兩栖的巴菲特家族(摘自《巴菲特陰謀》)


政商兩栖的巴菲特家族——摘自《巴菲特陰謀》
作者:餘治國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1-1-11

本文摘自《巴菲特陰謀》雲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1942~1952年,霍華德四次作爲共和黨人獲選美國國會衆議員,他的主要主張就是反對羅斯福新政。當時的美國社會财富越來越集中在極少數大資本家手中。全美最大的16家大資本集團控制了GDP的53%,全國1/3的國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大資本家占有。60%的美國家庭年收入隻有2000美元,隻能維持溫飽,還有21%的家庭年收入在幾百美元的貧困線以下。要想拯救美國經濟,就必須改變美國社會與經濟的基本結構。羅斯福新政的目的就在于此。然而,羅斯福新政觸動了大資本集團的利益根基,遭到社會上層的強烈反對。大資本集團代表馬薩諸塞州參議員羅伯特·盧斯在國會中大喊:“這是社會主義那一套。”緬因州參議員卡羅爾·比第則大聲疾呼:“上帝救救美國人民吧!”那些所謂的大企業家與成功人士也大肆宣傳:“誰去領救濟金,誰就是懶漢和毫無社會價值的東西。”還有人攻擊羅斯福是帶領“美國正在走社會主義道路”。有一首歌這樣唱道:“USA再加一個S,變成美利堅蘇維埃。USA變成USSA……”報業大王赫斯特說“新政(NewDeal)”就是“苛政(RawDeal)”;不是榨取富人而是榨取成功者。美國著名新聞記者約翰·亘士說他所聽到的關于“新政”的最好定義是“那是一些沒有骨氣的自由派爲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資本家而去拯救資本主義的一種企圖”。

霍華德還是當時共和黨領袖塔夫脫的得力幹将,塔夫脫是美國第27任總統之子。1947年,在霍華德的幫助下,塔夫脫倡導的《塔夫脫-哈特利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該法案規定,如果工會通過一場罷工來聲援另一場罷工,此行爲非法,在勞資糾紛危害國家利益時,總統有權使用此法案終止罷工80天。霍華德衆議員出身什麽社會階層,代表的又是誰的利益,這不是一清二楚嗎?無論媒體怎麽鼓吹,群衆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巴菲特傳記《滾雪球》中記載,有一天霍華德全家回到老家奧巴馬看棒球比賽,那些工人出身的選民對霍華德極其不滿。在比賽間隙介紹到場的名人時,霍華德起身緻意,所有在場的人都噓聲一片以示鄙視。

1952年,霍華德因反對支持艾森豪威爾的政策而與共和黨決裂,最終落選衆議員。不明真相的人以爲霍華德是一個正直的、有原則的好人。那我們看看,艾森豪威爾的主張又是什麽呢?

盡管,艾森豪威爾所執行的政策是代表美國富人利益的共和黨保守主義政策,他的内閣成員幾乎都代表大資本利益,如财政部長漢弗萊是克利夫蘭地産公司及漢納鋼鐵制造公司的總經理,國防部長威爾遜是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郵政部長薩默菲爾德是大汽車批發商,商業部長威克斯是波士頓的工業家。但他強調要維持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甚至試圖将社會福利的立法程度穩步擴大加深。這使希望取消“新政”立法的富人階層大爲失望,而巴菲特之父霍華德就是這個階層中的一員。
1943年,就在父親當選衆議員之後,13歲的巴菲特因爲送報而有1000多美元的收入,從實際購買力來看,1943年的1美元大約爲1960年的3美元,因此約合現在的10萬多美元,60多萬元人民币。當時,巴菲特甚至開始自己報個人所得稅。要知道美國1943年的人均GDP僅爲1452美元,一個報童的收入能夠跻身中産階級之流,實在令人感到驚訝與懷疑。在巴菲特傳記《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中,把少年巴菲特描寫成“每天早晚送兩次《華盛頓郵報》,一天隻工作2小時左右,一個月就能賺175美元”這樣的神話故事,也隻有小報記者與沒有常識的禦用寫手才能吹噓得出來。19世紀40年代的美國,月收入達到300美元以上,就屬于富人階層,可以雇用家庭仆人了。到了1945年,巴菲特用1200美元買下了他父親在内布拉斯加州西北邊40英畝尚未開發的農場。這不禁讓人想起曆朝曆代皇帝降生時牽強附會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奇聞逸事。可是,如果賣一兩年的報紙就可以買下243畝農場的話,那麽街頭巷尾随處可見的書報亭大爺大媽都應該成爲大地主才對。因此,毫無疑問,巴菲特少年時代的收入必定得到了他父親的有力扶持。

1945年,巴菲特就讀位于華盛頓特區的伍德羅·韋爾森中學(Woodrow Wilson High School)。一談到美國名校,我們的腦海中想起的經常是麻省理工、哈佛或耶魯,其實美國的中學一樣也有名牌學校。伍德羅·韋爾森中學在美國的地位就好比我們的北京四中,能進去讀的學生都出自社會名流家庭。在這所有一百多年曆史的中學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政府官員、駐外使節來講課,2009年6月,奧巴馬總統夫人也親自來該校參觀。巴菲特姐姐多麗絲在該校就讀期間曾被列入社交名媛新秀前十名,受邀參加過法國大使館專門爲杜魯門總統女兒舉辦的生日晚會。

即便就讀這樣好的名校,巴菲特還是和同學唐·丹利經常偷偷跑到著名的西爾斯百貨公司偷盜商品以尋求刺激。據後來成爲劣迹斑斑的孟山都公司首席科學家和董事的唐·丹利回憶:巴菲特和兩個同學駕駛着唐·丹利父親的别克轎車前往巴爾的摩。在巴爾的摩南郊一個廢品舊貨站,他們湊了350美元買來1928年産的不忍目睹的勞斯萊斯報廢車。當返回華盛頓時,唐·丹利駕駛那輛勞斯萊斯破車,巴菲特坐在邊上,另一個同學則駕駛着别克轎車尾随其後。由于勞斯萊斯破車沒有汽車牌照,當抵達華盛頓時被警察攔住。這時,巴菲特拿出了一本官銜證對警察說他的父親是國會議員,警察竟然就把他們放行了。由此看來,巴菲特當時并非隻是一個懂得賺錢的木頭木腦的天才少年,反而是一個很懂得利用權勢的纨绔世家少年。

1947年,世家子弟巴菲特高中畢業。他在父親權勢的庇護下,把賺錢看得太容易了,隻想一心賺錢不想繼續讀大學。他居然還認爲,自己已經賺了足夠多的錢來生活,讀大學隻會拖後腿。當然,老謀深算的霍華德知道,受到良好的教育對于進入上流社會的重要性,當時的美國高等教育仍然是培養社會精英的教育模式。同時,在大學中也可以結交将來用得着的上流社會家庭出身的同學。

美國高中生不用參加大學入學考試,隻要高中水平考試合格,又付得起學費,就可以申請學校。在父親的運作下,巴菲特順利進入全美最頂尖的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财務和商業管理,還擔任了學校共和黨人俱樂部主席。兩年後巴菲特轉學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于1950年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美國大學宿舍和中國一樣,也是校方分配。在巴菲特剛進入賓州大學時,霍華德手伸得夠長,居然可以動用關系将老家奧馬哈朋友的兒子恰克·皮特森安排到巴菲特的宿舍當他的室友。

據那些巴菲特傳記記載,巴菲特在校讀書期間,耗費大量時間去玩橋牌,熱衷于參加各種校園舞會,還在《林肯日報》做過地區發行經理,并曾到百貨商店上過班,但在校内成績仍然可以獲得A等。2010年,内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在美國大學本科綜合排名爲第96位,商科排名爲第57位。如果巴菲特在沃頓商學院門門成績都可以獲得A等,爲何要從全美最好的商學院轉學到内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呢?巴菲特本人的解釋是,轉學是爲了節省學費。但這實在難以自圓其說。較爲合理的解釋是巴菲特在沃頓商學院混不下去了,隻好動用父親的關系轉學回到老家。

巴菲特畢業後,去了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碰到了被捧爲良師的投資天才格雷厄姆與所謂的價值投資。但在《巴菲特: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和《滾雪球》中,記載着一段自相矛盾的經曆。1950年秋季巴菲特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得到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教授證券分析課程22年來唯一給過的“A+”,據說,格雷厄姆還相信巴菲特将來會成爲偉大的金融學家。但奇怪的是,當巴菲特碩士畢業後向格雷厄姆毛遂自薦願意不要薪水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時,格雷厄姆卻拒絕了巴菲特,直到幾年之後才聘用了他。如果巴菲特真的是格雷厄姆所欣賞的得意門生,格雷厄姆又有什麽理由拒絕不要他一分錢的搖錢樹呢?根據巴菲特傳記的記載,這個“A+”的成績沒有任何記錄可查,隻是哥倫比亞大學當時的一位财務學教授在巴菲特成名之後對公衆宣傳的。也許,格雷厄姆與他的價值投資知識被當作了巴菲特成名後的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吧!
http://www.wyzxsx.com/Article/finance/201101/208597.html

掩人耳目的價值投資 (摘自《巴菲特陰謀》 )

羊偏偏要替狼來辯護(摘自《巴菲特陰謀》)

巴菲特是新帝國主義的一枚棋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