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03日15:10
來源:《南方日報》
2月23日衛星拍攝的照片顯示智利首都上空萬裡無雲。
在智利發生地震約8小時后,美國衛星照片顯示智利首都上空出現的黑煙。
2月28日,在智利地震重災區佩尤韋,當地居民從被地震毀壞的房屋裡往外搬運有用的物品。新華社/路透
據美國宇航局官網報道,2010年2月27日智利發生了8.8級強震。強震發生后,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城區上空迷漫著一層薄霧和黑煙。美國宇航局“Terra”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於國際標准時間2月27日14時25分(北京時間2月27日22時25分)捕捉到這一畫面。
在圖片中,城市的北部地區上空漂浮著一層黑煙,而南部地區上空則迷漫著一層淺色的薄霧,也有可能是污染或是塵埃,薄霧充滿了峽谷。第二幅圖拍攝於2月23日,顯示的是萬裡無雲的聖地亞哥和周邊地區。
來源:新浪科技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066153.html
日本專家詳解智利大地震成因
2010年03月02日09:09
來源:《科學時報》
智利當地時間2月27日發生裡氏8.8級大地震后,新華社記者聯系了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機構——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災研究中心的數名研究人員,就此次大地震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採訪。
該中心主任山岡耕春指出:“緊鄰南美洲西海岸的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交界面出現滑動,導致此次地震的發生。”他認為,在阿拉斯加、智利以及日本以南的海槽沿線,當板塊發生沉降時,由於其沉降角度較小等特點會產生非常大的摩擦力,容易發生較大地震,同時海底會急劇隆起,容易發生海嘯。
該中心教授鷺谷威介紹說,在此次智利地震發生后約8.5小時,共發生約30次余震。余震在北起智利中部的首都聖地亞哥,南到康塞普西翁縱深約500公裡的范圍內發生,余震發生地區基本體現了余震震源的范圍。
他指出,納斯卡板塊每年向南美洲板塊下沉降約8厘米,納斯卡板塊下沉時,南美洲板塊會受到擠壓而積聚能量,當能量達到極限時,板塊的邊緣就會崩潰,發生巨大地震,能量也由此釋放。智利這一地區經常發生由此導致的大地震,如1960年發生的裡氏9.5級地震。此次震源位於1960年地震震源區域以北。聖地亞哥地區附近在1985年、1939年和1928年均發生過裡氏7級以上的地震,但是此次地震更為劇烈,震級達到裡氏8.8級。可以認為,在包括上述地震震源在內的廣大區域內,板塊邊緣的斷層都出現了摩擦。
他認為,這些巨大斷層的摩擦,使震源地區附近的海底地殼上下運動,結果海水被抬升起來,波浪向周圍擴展時產生海嘯。
該中心副教授山中佳子說,此次地震發生后,距離震中約340公裡的聖地亞哥出現強烈晃動。可以認為,震源的斷層從海溝沿線延伸到聖地亞哥附近,所以才發生如此強烈的晃動。此次板塊破碎的起始點比較深,但板塊破碎主要在距地表較淺的范圍出現,所以仍然引發了海嘯。
山中副教授說,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高達2米至3米的海嘯在23小時后達到日本,造成嚴重傷亡。因此有必要密切關注此次智利強震所引發海嘯對日本的影響。(藍建中)
(責任編輯:王太拓(實習))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053922.html
日本、智利大地震 應與HAARP無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