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中國不會因發展轉基因而喪失種業自主權?

中國不會因發展轉基因而喪失種業自主權?
楊乃芬 陳曉晨
2010年03月17日08:4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非法轉基因大米上市?農業部嚴查
  湘鄂個別超市被指非法銷售,官方責成兩地調查核實


  農業部昨天再次表態: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與此同時,農業部網站上刊發源自該部新聞辦公室的文章表示,“有網站報道湖南、湖北兩省個別超市銷售非法轉基因大米的消息,農業部已責成兩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內相關部門調查核實,並將及時公布調查結果”。

  農業部重申轉基因研發安全第一
  昨天,農業部文章強調批准發放轉基因抗虫水稻“華恢1號”和“Bt汕優63”安全証書並不等於就允許商業化生產。農業部從未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

  文章強調,農業部將本著對廣大消費者高度負責任的態度,繼續依法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生產和經營等環節的監管,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

  農業部去年底批准發放了轉植酸?基因玉米“BVLA430101”、轉基因抗虫水稻“華恢1號”和雜交種“Bt汕優63”的生產應用安全証書,引發了對轉基因食品的激烈討論。

  轉基因作物是否會由於導入了外源基因而產生對人體有毒的物質,是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產生擔心的重要原因。

  “國際農業知識與科技促進發展評估”(IAASTD)聯合主席漢斯·海倫15日認為,轉基因食品仍然存在若干不確定因素。當天,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食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漢斯·海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作上述表示。

  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官員和專家開始站出來,為轉基因食品“洗清冤屈”。

農科院釋疑自主權之憂
  除了對轉基因安全性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擔心,還有學者認為轉基因技術專利主要由跨國種業巨頭掌握,他們以轉基因技術為手段,試圖壟斷別國種業市場。

  目前歐盟已有6國允許種植轉基因作物。漢斯·海倫認為,美國孟山都等生物技術大公司構成了支持轉基因作物的游說集團,影響了歐盟的決策,在其他地方也同樣如此。

  雲南財經大學特聘教授、經濟學家顧秀林認為,對於轉基因的危害性目前還有很多人並不清楚,超市裡對有些轉基因食物也沒有單獨標注。這都是國際種業巨頭孟山都公司的自身利益訴求。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科技與生產部主任胡瑞法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不會因為發展轉基因而喪失種業領域的自主權。

  公開消息顯示,農業部目前正會同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10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加快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努力獲得一批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培育一批抗逆、抗病虫、優質、高產、高效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158097.html

中國超市被指出售轉基因大米

農科院生技所:轉基因玉米專利被媒體以訛傳訛
2010年03月19日17:36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編者按:中國是否完全掌握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專利,是否會因為國際大種子公司的強大而造成中國種業被國外控制的局面?一篇題為《轉基因玉米惹爭議 專家稱99%專利被國外控制》的文章似乎為這個“轉基因之爭”中的關鍵話題提供了論據。這個爆炸性的觀點被各大網站轉載,截止3月17日16時在谷歌搜索文章標題,相關結果已達到21,000 條。對於這一觀點,人民網記者採訪了文中提到的轉植酸?基因玉米的研發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該所認為這一觀點嚴重失實,感到“異常震驚”。

  當記者追根溯源,發現這篇《經濟觀察報》記者降蘊彰撰寫的文章原題為《轉基因玉米“羅生門”》,而文章中唯一關於“99%專利被國外控制”的內容則引自國內著名育種專家李登海的觀點:“我國大型作物轉基因研究基礎很薄弱,擁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也就是說並不專指轉基因玉米的專利問題。那麼,這個轉基因玉米99%專利被國外控制的觀點是怎麼來的?根據谷歌搜索,按發布時間來看,網絡上最早以《轉基因玉米惹爭議 專家稱99%專利被國外控制》為題出現的文章出現在鳳凰網3月12日21:56的網頁,這個經過修改的標題的確比原標題更加吸引眼球,但卻曲解了原文觀點。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下屬單位知識產權中心通過人民網對此事做出回應,以下是全文。


《關於我國轉基因植酸?玉米相關問題的說明》

  連日來,《經濟觀察報》發表的,由記者降蘊彰撰寫的題為《轉基因玉米“羅生門”》的文章被新浪網等各大網站和媒體轉載,其間標題被改成《轉基因玉米惹爭議 專家稱99%專利被國外控制》。這一標題誤導了民眾認為99%轉基因玉米專利被國外控制,但文中實際引用觀點為“轉基因種子99%專利被國外控制”,而不是專指玉米。鑒於該文章標題所言的轉基因玉米,即我國目前已獲安全証書的轉植酸?基因玉米,作為轉植酸?飼用玉米研發單位,我們現就該文章中提及的幾個相關問題作一說明。

  一、關於知識產權問題
  目前媒體和公眾常以唯一獲得國家安全証書的“轉植酸?基因玉米”作為我國“轉基因玉米”的簡稱。目前國內仍有其他在研究的轉基因玉米項目,但就“轉植酸?基因玉米”一項來說,我們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轉基因玉米99%專利被國外控制”的說法完全不能成立。轉基因植酸?玉米的知識產權,既涉及植酸?基因的專利,又涉及轉基因植酸?玉米的專利。作為轉基因植酸?玉米的研發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是這兩項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兩項發明專利簡況如下:

  1、植酸?基因專利
  專利名稱:植酸?基因的克隆和表達
  專利號:ZL97121731.9專利權期限:1997年12月16日——2017年12月16日

  2、轉植酸?基因玉米專利
  專利名稱:一種表達植酸?的轉基因植物制備方法
  專利號:ZL 2006101376525
  專利權期限:2006年11月2日——2026年11月2日
  上述兩項專利的詳情可登陸我國知識產權局網站查詢。作為目前我國唯一一所以農業生物技術前沿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為重點的國家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知隻有佔領了生物技術研發的制高點,才擁有對未來生物經濟的主動權。目前,科技強國都非常重視生物技術的研發工作,厲兵秣馬,對生物技術領域研發投入巨大,專利申請和專利授權數迅猛增加,專利保護范圍不斷擴大,跨國公司在專利方面的壟斷已趨成事實。

  但是,中國不能甘居人后,否則,玉米產業就會如大豆產業一樣,每年2/3的用量需要依賴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在被跨國公司控制了食用油價格之后,玉米和飼料行業直至肉類、蛋類產品都有可能繼續被跨國公司所控制。因此,隻有打破跨國公司的專利壟斷才有出路。

  加強農業領域轉基因生物育種的研究及促進其產業化是我國政府的重要決策。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植酸?玉米正是在我國政府的支持下取得的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是我國生物育種產業打破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壟斷的重要突破!

  多年來,我國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成生產力的最大障礙是“產學研”結合不緊密,我國農業領域更缺乏具有原始創新能力的研發型企業。利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植酸?飼用玉米去扶植、培育我國的優秀民族企業從而突破全球轉基因專利被國際巨頭掌控才是求勝的唯一出路。

  二、關於“負壓實驗室、溫室”問題
  《經濟觀察報》降記者文章中還提出,轉基因植酸?玉米關鍵環節未在“負壓實驗室、溫室”進行,就可能導致轉基因植酸?玉米存在一些“重大問題”。這樣的擔心其實是沒有任何必要的。

  國際上任何一國開展各項技術研究需要什麼設施和哪些條件都是參考國際通用做法,並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和國情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來指導和規范具體的實踐操作。毫無例外,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對於轉基因研究的各項政策法規制定也是如此。

  事實上,國際上並沒有通行的標准規定轉基因研究需要在負壓實驗室和溫室開展。換言之,“負壓實驗室、溫室”並非國際上轉基因研究通用的、必需的標准設施。我國植酸?玉米的各項研究工作都符合我國法律,並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法規開展。因此,不會存在“重大問題”。

  該報道原文的部分內容和在后來傳播中被修改的標題,與事實不符,造成了視聽混淆。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新聞工作者和媒體肩負“傳播科學理念、正確引導公眾”的神聖職責。我們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肩負推進科技進步的重任,盡管很多時候都只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默默耕耘,疏於和社會各界的溝通交流,但是我們非常願意和媒體朋友加強交流,並通過媒體讓公眾正確認識、了解和接受科研人員付諸汗水的科研成果。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知識產權中心
2010.3.18

(責任編輯:馬麗)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181586.html

十三億小白鼠萬般無奈的“反擊策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