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我完成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 為大豆育種奠基礎


我完成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 為大豆育種奠基礎
2010年11月16日08: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由香港中文大學、華大基因研究院、農業部、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項目研究成果,“31個大豆基因組重測序揭示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選擇模式”11月14日在國際著名雜志《自然—遺傳學》上在線發表。

該研究首次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組進行了大規模遺傳多態性分析,為全球大豆的遺傳學研究、大豆種質資源保護和分子育種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源,有助農業發展。

據悉,這是首次全由中國科學家在大豆的故鄉——中國完成的一項大型大豆基因組課題,突破了先進國家在大豆高端研究的壟斷,亦是內地和香港之間的緊密合作獲得顯著科研突破的典范。

據介紹,研究人員運用新一代測序技術對17株野生大豆和14株栽培大豆進行了全基因組重測序,利用SOAP軟件v2.18比對到大豆的參考基因組上,總共發現了630多萬個單核甘酸多態性位點(SNPs),建立了高密度的分子標記圖譜。同時通過SOAPdenovo軟件分別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進行組裝,從而鑒定出了18萬多個兩種大豆中獲得和缺失變異(PAVs),得到了在栽培大豆中獲得及丟失的基因。

華大基因研究人員表示,大豆基因組不同於其它農作物植物的特點在於,大豆存在較高程度的基因連鎖不平衡和較高比例的單核甘酸非同義替換/同義替換比例。該項發現表明,在大豆育種方面,分子標記育種比基因圖位克隆可能會擁有更多的優勢。

香港中文大學的項目負責人林漢明說,作為內地與香港科研合作史上極具裡程碑意義的科學研究,該項研究所產生的大量基因組數據可以促進日后的大豆研究,同時亦為大豆育種提供重要信息。香港中文大學與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科研工作者將作物科學、分子生物學與新一代測序技術相結合,研究成果將會進一步深化大豆的科學研究與應有開發,為農業做出貢獻。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3223975.html

轉基因大豆含草甘膦輔佐物殘餘量可殺死人類細胞

警惕轉基因將中國大豆逼入絕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