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美國正在堅定地走向戰争!

2nd Korean War? South admits firing first shells in row with North Korea
第二次韓戰?與朝鮮爭吵南韓承認先開火轟炸

西元2010年11月23日


美國正在堅定地走向戰争!
作者:天外飛磚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更新時間:2010-11-26

此次韓朝交火從表面輿論看是朝鮮首先開火,我敢說不管是誰先開火都是韓國故意找茬在先,這也應該是事實的真相。而且我還可以斷定這就是韓國傀儡的主子----美國的意圖。

盡管在炮擊發生後美韓似乎比較低調,而且還在極力向世界表白不願再使戰争走向升級的意圖。事實上,這隻是美國慣用的一種伎倆,是在打輿論牌。大家不妨拭目以待,美國還會使出各種手段對朝鮮進行挑逗,最終逼迫朝韓雙方現有局勢走向惡化升級。

爲什麽這樣說呢?原因就在于美國有一個“戰略東移亞洲”的根本計劃。

衆所周知,美國自上個世紀末開始的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等等一系列戰争,都是美國“戰略東移亞洲”的一部分。這個所謂的“戰略東移”,包含以下兩個戰略目的。

一、占領中東主導歐佩克,全面控制中東石油和世界石油的價格走勢。

二、開打朝鮮戰争,打爛亞洲經濟。


第一個戰略目的美國已經基本達到,所以我在此也就沒有必要再做闡述。

那麽第二個戰略目的既然是“打爛亞洲經濟”,爲何要開打朝鮮?原因就在于,亞洲經濟的中心在中國、日本、韓國,而朝鮮恰恰不幸的是坐落在了中日韓三國的地緣中心。

許多人在分析韓朝交火的真相時,往往會就雙方交火的責任而作爲依據。而事實上這種盲人摸象的分析方法,恰恰會讓分析者堕入“霧裏看花終隔一層”的事實而非的感覺。

如果你順着美國“戰略東移亞洲”的脈絡去分析,韓朝交火的事實真相即會一目了然。

本飛磚早在2003年就已經看到美國一旦平定中東,就必然會開打朝鮮戰争。并多次發帖告誡世人,美國舞動朝鮮核武之罪,意在中國,意在亞洲經濟。
其中依據的就是對美國“戰略東移亞洲”的猜想。

下面是本飛磚,分别以“林海雪原”“馬一濤”的網名,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發表的兩個帖子,其中詳細說明了美國必須要開打朝鮮戰争的必要和必然。

1、 樓主 馬一濤:美國必然要開打朝鮮!
[ 天外飛磚 ] 發表時間: 2009-06-06 13:36:35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2517608&bid=2


任何一場戰争,且不管他以何種借口、理由發生的戰争,最終目的都是财富和利益的争奪。

爲什麽說美國必然要開打朝鮮戰争?

想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分析清楚美國自身的經濟狀況。


美國是一個消費大國,人口僅占世界人口總和的4.6%,卻消耗着25%的能源。美國不但是一個消費大國,而且是一個畸形消費大國,僅僅一個美國加州的汽油消耗量就等于、甚至超過全中國的消耗量,這不能不說是美國的悲哀,更确切地說這是全人類的悲哀。

美國是一個奢侈消費的國家,他自身的産業能量效率遠遠無法支撐其畸形的消費方式,供給其消費的主要支撐點就是美元的----國際貨币結算地位。說白了,美國就是在依靠美元紙片壓榨世界供其揮霍。

但當紙片數量遠遠大于世界财富時,美國的這種美元消費體系就會動搖,就會産生所謂的“金融危機”,就會行将崩潰。

制造了亞洲金融風暴,令亞洲人聞風喪膽的“量子基金”合夥人、國際著名的投資家和金融學教授吉姆·羅傑斯 ,爆料了一個驚人的資料----“美國外債每12個月到15個月上升1兆”。

“87年的時候美國還是一個債權國,現在美國已經是一個最大的債務國,美國已經欠全球差不多13兆美元”。


且不管羅傑斯爆料的消息是否準确,但美國欠下了巨額外債确實是真真切切的事情,這絕不是區區中國的20000億美元外彙儲備所能填堵了的窟窿。不客氣的說,中國這20000億對美國來說隻是杯水車薪。所以,即便将中日韓,甚至全世界的13兆美元外彙都訛詐去,也不能從根本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

事實上真正造成美國經濟問題的罪魁禍首既不是美元本身,更不是什麽貿易“公平與否”,而是----美國的畸形消費社會。

如果美國是一個水池的話,那麽各個債權國就是一根根自來水管。當自來水管的供水量和水池的下水口出水量相等時,水池的水位就會保持平衡。如果供水量小于下水口出水量水位就會下降,下水口流量越大水位下降的就越快直至見底----這就是就是美國的現實經濟狀況。

所以,對美國來說現實的問題并不是美元體系合理與否的問題,也不是如何填補窟窿的問題,甚至僅僅使用世界金融重新洗牌的手段都無法解決美國的根本問題。

也就是說,即使将美國的外債一筆勾銷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美國畸形消費社會”這個沉重的毒瘤。

按照一般國家的正常思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檢讨政府和軍備開支,正确引導國民的消費觀,已達到基本的收支平衡。

但美國的帝國主義霸權本質決定了他的無賴本性,利用戰争手段幹涉經濟走向,重新組裝世界經濟秩序以便永享剝削壓榨世界之便利則成了他們的首選。

美國的所謂“戰略東移亞洲”就是它實施這個步驟的開端。

美國戰略東移亞洲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爲控制中東石油,一個是爲打破東亞經濟。

控制中東石油已成現實,所以筆者在此不需多言,隻簡要的說下美國的目的和想法。

美國開打南聯盟是東移亞洲的前奏曲,目的在于殺雞警猴及測試歐洲及世界各大國的底牌。

美國占領阿富汗地目的在于控制歐洲盟國對中東地區過于的影響、幹涉和阻截俄羅斯南下的可能。

美國侵入伊拉克則完全是爲了打破歐佩克對石油産量和價格的壟斷。事實上颠覆伊拉克沙達姆政權的真正目的也正在于此。所以,筆者早在伊拉克戰争期間就曾預言“戰後石油價格定會狂升”。
美國後期圍攻伊朗絕對不是爲了核武雲雲,則完全是爲了限制伊朗石油的出口,已增加美國隊國際石油價格的話語權。另外也有爲鞏固美國中東戰果的設想。


然而,“打破東亞經濟”一說,在目前還被許多人不能理解。

衆所周知,亞洲經濟的重心在東亞,中日韓三國是亞洲經濟重心的核心部分,其中的中日兩國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韓國則名至第六。

朝鮮的悲哀就在于他恰恰不幸的正坐落在這個核心的地緣中心。


所以,早在9.11事件之後美國就宣布朝鮮爲“邪惡國家”,其目的就是爲日後開打朝鮮戰争做鋪墊。

所謂的朝鮮核武問題,則完全是美國的一種借口。所以筆者早就斷言:所謂六方會談隻是美國的一種姿态,絕不會有成功的任何希望。“美國舞核意在中日韓,意在亞洲經濟!”。

事實上,美國東移亞洲的真正意圖就是“占領中東控制石油,問罪朝鮮打爛亞洲經濟”。

一旦平定亞洲,歐盟既會成爲美國的瓦解目标。“重新組裝世界經濟秩序,以便永享剝削壓榨世界之便利”是美國一系列動作的最終目的。

美國開打朝鮮有兩種設想:

如果中俄不予插手美國既會占領朝鮮陳兵鴨綠江,然後擦槍走火交惡中國。

如果中俄幹涉既會導彈襲擾,長期圍困。

不管上述任何一種戰略都能起到擾亂中日韓經濟,封鎖中俄出海口的目的。間接還會賴掉中國的2萬億,并攜手歐盟遏制俄羅斯。


美國舞核意在亞洲經濟!如若各位不信不妨拭目以待:美國必然要開打朝鮮!


2、 主題:從朝鮮核危機透析國際經濟戰略
作者:林海雪原
2003-07-29 04:14:56
得票:100
http://bbs.fmprc.gov.cn/detail.jsp?id=80050

從朝鮮核危機透視國際經濟戰略

提起朝鮮核危機,許多人便會認爲,起因是由于朝鮮在秘密發展核武造成的。但是,這隻是一種下意識的臆想和推斷,沒有什麽過硬的事實依據來支撐這種論點。

從日韓對朝鮮局勢的擔憂态度來看,他們顯然不支持美國的對朝施加壓力、終止援助的政策,但是迫于種種原因,日韓又不得不違心的屈從與美國的決策。美國在2000年10月14日KEDO做出決定之前,KEDO的其他成員,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并不同意停止向朝鮮提供重油。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崔成泓和日本外相川口順子11月11日在漢城舉行會談,雙方一緻認爲應繼續向朝鮮提供重油。他們同時表示,将繼續同美國磋商,使朝鮮核問題獲得和平解決。但是,美國方面這次的态度十分強硬。13日,不久前剛率領共和黨取得中期選舉大勝的美國總統布什與他的高參們召開會議,決定停止向朝鮮提供重油,直到朝鮮“采取必要步驟”。布什下令将這一決定照會KEDO的其他成員,要求他們支持并通過這一決定。面對美國的強硬态度,韓國和日本的态度也發生了變化。負責與日韓聯系交流的美國官員沒多久就向外界透露,韓日将支持美國的決定。而美國方面做出的唯一妥協是,已經從新加坡啓運的4.28萬噸重油就不再追回,幾天後将抵達朝鮮。用斷油來威脅朝鮮,隻是美國方面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爲,美國也十分清楚,KEDO對朝鮮的作用并沒有想象的那樣關鍵。事實上,KEDO作爲一個由美國主導的對朝能源援助機構并沒有按照雙方的協議行事。這個組織在美國的領導下,不僅在援建朝鮮核能發電項目方面百般拖延,在布什上台後,甚至還凍結了美國已承諾的對該機構的撥款。在這種情勢下,作爲朝鮮放棄核開發補償的重油援助計劃事實上已接近作廢。從這裏可以看出,朝鮮核危機的發生基本上是美國布什政府蓄意制造的,其目的也無非是想逼迫朝鮮挺而走險。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就曾公開指責朝鮮研制核武,還展示了核武基地甯邊地區的間諜衛星照片。經過一番談判,美國終于在1994年與朝鮮簽署“日内瓦核子框架協議”,平壤同意凍結其核武研發計劃,美國卻與歐盟、日本、韓國共組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提供經費和物資,爲朝鮮興建兩座核能發電廠。可以說,事件的結果是朝鮮經濟戰略的重大勝利,它巧妙的利用了美國的指責,将它轉換成朝鮮的外交籌碼,在經濟上成功的敲了美國及其盟國的竹杠。不過,美國也從中得到了相應的利益,這就是改善了美朝關系、将中俄兩個大國對朝鮮的影響淡向了邊緣化。可以說,這也是美國在亞洲戰略意義上的重大獲益和突破。公正的說來,美朝94年的“框架協議”對其雙方來說,應該是一份“雙赢”且基本“公平”的交易。但是,這種交易卻在很大程度上觸犯了中俄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安全。

上世紀末的2000年,是朝美關系進入敵對50年來最親密的一年。從朝韓首腦兩金的會晤表示南北和解,到朝鮮集十萬之衆歡迎奧爾布賴特訪問朝鮮,甚至朝鮮領袖金正日已經同意,在韓朝統一之後,允許美國軍隊繼續駐紮在朝鮮半島維持該地區的和平等等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朝鮮方面力圖朝美關系正常化,以及其渴望發展經濟融入世界的殷切願望。但是,面對朝鮮的退讓和企盼,美國方面卻逐漸做出了相反的行動,尤其是小布什上台以後,則更是大反其道的宣稱:朝鮮是無賴國家,他決不相信金正日的人格。從表面上看來美朝關系再度走向緊張,似乎和小布什對朝鮮的個人成見太深有着很大的關系。美國克林頓時期的國防部長佩裏在專訪中說,布什總統根本不想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進行真誠的談判,“我的理論是,這是因爲我們根本沒有政策,而我們不想談判,原因就在于總統”。但是,我個人認爲,美朝關系再度走向緊張的内中原因,主要是與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決策以及美國現實的經濟原因有關,也就是說主要是與美國的既定國策相關。大家一般都認爲:美國的東亞戰略有“陽謀”和陰謀。“陽謀”是維持和平、穩定;陰謀是分裂亞洲主要力量,不使它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美國。但是,我個人認爲,美國再度引發朝美關系緊張還有更深
層次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的“經濟戰略”在起主導作用。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财政部長魯賓就反複強調美國将堅持強勢美元政策,這對其後美國經濟持續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以說強勢美元政策使美國的經濟連續7年獲得了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強勢美元政策也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長期的運作勢必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強勢美元增加了美國制造商在出口上的難度,同時削弱了美國制造業在經濟比重中的份額,無形之中增加了金融泡沫的潛在威脅。歐洲官員包括英國央行總裁喬治在内,也警告強勢美元将加劇歐洲通膨疑慮。事實上,強勢美元政策連續運行,已經導緻了美國經濟嚴重的依賴資本運營,完全靠資本運行來支撐美國經濟這樣一種方式,必然導緻混業經營的銀行與大公司的勾結。從最近揭發出來新的案件來說,無論是GP摩根、還是CITIBANK花旗銀行,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這些醜聞是美國經濟必然的一個結果。1997年出現東南亞金融危機,并影響到全世界,全球金融體系都發生了一些問題。但很快地在1998、1999年以後,人們認爲複蘇又産生了,美國的新經濟支撐美國的基本面,所以美國股市經濟繼續看好。其實客觀地看,情況并不是這樣。因爲随着美國經濟結構調整,它的實物經濟移出以後,美國客觀上在90年代中後期已經發展到以金融爲主的服務産業占整個GDP增加值的80到85%之間,那也就意味着,如果沒有充足的資本流入美國資本市場,美國客觀上撐不住這樣一個完全靠服務來維持的增長。
  
其實,在克林頓下台之際美國的經濟學家已經注意到了“強勢美元”政策已經即将走到勁頭,并且對此開始尋找解決的對策。所以布什政府上台以後對“強勢美元政策”完全采取了“模糊化”的策略,而實際上采取了“非經濟”的對策,既利用軍事手段達到幹涉經濟運作的目的。阿富汗、伊拉克戰争的最終目的都是爲支持經濟複蘇所做的一種嘗試或探索,也就是說布什政府是在利用非經濟的手段爲美國的經濟在尋找新的出路。阿富汗戰争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開打伊拉克戰争,堵截歐盟成員國和俄羅斯可能的通過陸路南下幹涉的一種戰略準備。而伊拉克戰争則完全是爲了打破歐佩克對石油資源的價格掌控。其實,克索沃戰争也是美國爲打壓歐盟所做的一種嘗試,隻不過,直到戰後,由于這場戰争,歐洲國家财政赤字大幅增加緻使歐元對美元走軟,歐盟國家才真正意識到自己上了美國的一個大當。今天美國試圖發動新的朝鮮戰争,可以說是把這種探索推向了及至。

本來,一個資源貧乏、科技相對落後的朝鮮,對外出口一些抵擋武器來換取國計民生的必要資金,是無可厚非的。美國也沒有必要對其興師動衆的前來問罪,甚至要大打出手。但是,錯就錯在東北亞是亞洲的經濟中心,而朝鮮的地理位置卻又偏偏的坐落在這個經濟中心的中心。一旦爆發朝鮮戰争,勢必會給中日韓的經濟帶來緻命的打擊,這也正是中日韓力主朝鮮問題和平化解決的根本所在。而美國制造這一地區危機甚至有可能開打這場戰争的中心目的,就是迫使這一地區的産業和資金流向美國,以增強美國的實業基礎、充實它的金融泡沫。

經濟專家學者們,給人們開出了這樣一個誤導:“由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存在,美國不可能對亞洲經濟實施打擊,特别是作爲依賴世界經濟運轉而得力的美國,更不會破壞世界經濟鏈條的運轉,因爲,一旦亞洲經濟崩盤,将會使美國的經濟受到巨大的沖擊”。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觀點,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筆者認爲:一旦亞洲經濟陷入崩坍,美國的經濟危機就将會徹底解除。衆所周知,亞洲的經濟中心是東亞地區,其中,日本和中國又是亞洲經濟的主導國家。位居世界經濟第二強國的日本,則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國家,它的産業經濟基本上是完全依靠原料進口,經過深加工後出口換彙。可以說,日本近年來的貿易進出口額度基本持平的條件,也是靠進口原材料然後出口技術含量很高的産品來維持國内的消費。這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日本是一個依賴出賣技術來養活國民賺取利潤的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美國的經濟取向和要求背道而馳的。所以,進入80年代以後美日雙方的貿易戰和金融戰接連不斷。可以明确的說,日本的經濟框架對美國經濟來說是弊大于利的。所以,美國人一直對日本經濟的走強視爲心腹大患。應該說,日本的經濟構架對美國來說是一種沖突和威脅,而絕非是美國經濟的需求。因此,打垮日本經濟一直在美國經濟戰略的考慮之中。美國一旦引發東亞地區的危機或者發動二次朝鮮戰争,日本、韓國以及本來投資在中國的産業和資金,既會快速的流入美國本土,這無疑将對美國的經濟複蘇注入了一針“強心劑”,至少也會對美國的經濟産生巨大的幫助和啓動作用。而中國經濟随着泡沫化思維的趨向,已經越來越不能适應美國的經濟的利益和消費需求。盡管,中美雙邊貿易總額一直在穩步增長,但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也在進一步急劇增大。例如,1999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爲614.8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419.5億美元,中國進口195.3億美元,對美順差224億美元。而2002年1月至9月,中美貿易額達700.4億美元,其中,中方對美出口501.9億美元,自美進口198.4億美元,中方對美貿易順差303.5億美元。鑒于這種雙方貿易額度的極不平衡,美國方面曾數次對中國進行指責,聲稱:中美雙邊貿易是一個極不公平的貿易。也就是說,美國人認爲自己在中美貿易中是處在了極爲不利的地位,因此,盡管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國,但是,雙方的貿易額度卻是極不平衡的,美國顯然沒有把中美貿易當成一回事。但是,許多人認爲美國的國内的消費離不開中國的貿易,甚至固執的認爲,中國對美國内消費品的龐大生産體系,是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因此美國對中國經濟的封殺或者對中國發動戰争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然而事實卻是怎樣呢?中國經濟學家溫鐵軍認爲“美國自己的消費已經到了一個無法再增加的地步。比如像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襯衫,夠美國無論老人還是孩子,平均每個人每年消費10幾件;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鞋,夠每個美國人平均一年消費7雙,它的消費已經不可能增長;而這些一般制造業國家還在拼命殺價競争向美國出口,美國的消費不可能增長,也就意味着這些國家出口困難。”也就是說,根據中國産品在美國市場的庫存,幾年之内美國都可以不必再進口中國的産品,況且中美一旦發生貿易終止狀況,其他向美國出口同類産品的國家則完全有時間将中國對美貿易的地位取而代之。中美兩國在資源結構、産業結構、技術水平、消費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很大,兩國經貿關系的互補性應該說非常突出。中國從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産品,包括飛機、電站設備、電子産品、化工産品、機械設備等。其中,技術含量高的機電産品約占總進口額的一半,有些是難以替代的,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經濟急需的物資。但是,令美國無法感到高興的是,每年的貿易額隻是令美國這樣的經濟大國感覺到無足輕重的、區區不足200億美元的交易。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是勞動密集型産品,如鞋類、服裝、家電、燈具、玩具、五金産品等等。這些都是普通美國人所需要的日常消費品。不存在着脫離不開的關系,并且還存在着其他國家的強力競争。目前中國對美的依賴程度要高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去年中國對美出口已超過對日本和香港的出口,達521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1%,加上從香港轉口的221億美元,則比重高達31%。而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爲224億美元,僅占美國出口總額的2%,中國隻是美國的第11大出口市場。另外,中國對美貿易一直是順差,去年爲297億美元,而去年中國外貿順差總共才242億美元。不言而喻,如果沒有對美貿易的順差,則中國外貿就會出現逆差。近年來,中國外貿的順差,主要來自對美貿易。這對中國外彙儲備的積累、人民币币值的穩定都有積極意。因此,在中美貿易中,中國所處的是得利而“非主動”地位,而美國則恰恰相反。如果說,亞洲經濟對美國經濟還有重大影響的話,那麽就是中日兩國皆是美國的碩大債權國,日本擁有近4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而中國也有近1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如果再加上韓國、台灣的外彙儲備,僅在東亞美國就欠高達7000億美元的巨大債務。應該說,在這一點上,中日韓在美國的經濟戰略中,還是被其較爲重視的。但是,這一點也恰恰是可能引發美國橫耍無賴的誘因。因爲,一旦發生戰争,美國就可以以種種理由推遲償還甚至凍結這筆債務。

綜上所述,中日韓三國實際上,隻是在金融方面對美國影響甚大,但是,美國一旦利用非經濟手段壓迫,亞洲的資本市場便會迅速移向美國或者歐洲,如果,美國的經濟,在注入亞洲部分資金和産業的情況下,重啓強勢美元政策,那麽,世界資金的投資方向便非美國莫屬。所以,美國對亞洲的經濟打壓已經勢在必行。中國政府對當前朝鮮局勢深切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孔泉說:朝鮮問題正處于“危急時刻”.判斷朝鮮局勢進入“危急時刻”的另一人是美國前防長佩裏。在克林頓執政時期,佩裏是負責空襲朝鮮核設施的關鍵人物。後來因局勢的發展,空襲行動沒有實行,但是他被公認爲美國對朝鮮核問題了解最爲透徹的專家。佩裏前不久警告:美國和朝鮮正在“逐步走向戰争”,并可能最早在今年内“不幸交火”。因此,如果要追究美國發動這次戰争的真正目的,就是迫于國内經濟的強大壓力,而絕非表面上的“核危機”“擴散武器”等等。

談到經濟戰略,作爲一個中國人,很有必要研究一下中國的經濟狀況是否合理。令人十分不解的是,衆多的中國經濟學者、專家爲什麽對美國新的經濟泡沫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危機不但視而不見,還一再的宣稱“美國經濟的基本面是看好的,複蘇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中國經濟專家學者的這種願望究竟是爲了什麽?思來想去,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如果承認美國經濟的危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中國現行的經濟模式。事實上,以金融爲主的服務産業的發展模式,是美國“強勢美元政策”的必然結果,它隻能是一種階段性的經濟調整策略,決不能作爲長期的安邦立國的經濟政策。它在短時間之内是能夠創造一定的“表面繁榮”,但是,沒有強力的實業基礎的支撐,這個金融泡沫必然會走向崩裂這麽一個趨勢。這應該說長期的,把泡沫吹大了以後還讓它永遠是泡、永遠不崩,那是不可能的!反觀中國的經濟現狀,據說,房地産、旅遊、商貿、證券等等金融服務業的産值已經占了GDP的50%強,而占中國稅收的近70%也是來自這些行業,這種狀況不能不使中國的業内人士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憂心忡忡。從1976年到1983年中國人突然的發覺,中國的經濟不但沒有縮短和世界的差距,反而卻拉大了距離。于是,在一種緊迫感的壓力之下,中國決策層提出了“一切向經濟讓路”的口号。但是,在追趕世界的同時,卻錯誤的選擇了“拿來主義”,試圖通過植入西方市場經濟的架構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現代化。這種脫離實際的思路導緻了中國的決策層錯誤的認爲:我們不必象歐美先行者一樣,經過無數次市場的起落和崩潰,不必經過無數次爾虞我詐的案例及處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場機制和框架,通過“後發優勢”即可迅速的追趕上先行者。充分利用“後發優勢”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這種趕超變成了急功近利,那麽就必将是崎岖坎坷的道路,甚至前途有可能變成萬丈深淵。而現實卻十分令人擔憂,我們似乎正在一步步的滑向這種危險。從上海浦東的巨資财政投入到全國性的城市改造,我們正在堆砌經濟泡沫的高樓大廈。一種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錯誤論調,正在嚴重的摧殘着我們的民族工業。改革開放20年後的今天,我們驚奇的發現,我們除了毛澤東時代的兩彈一星之外,幾乎毫無其他建樹。農業通過包産到戶的改革卻又轉回了初級社、互助組的舊有模式,與舊有模式所不同的隻是,這種模式是通過入股的方式而已。工業改革也無非是将許多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産業,變成了數個私有制的家庭小作坊而已。從“運十”的封殺到今天“京滬高速鐵路”的敲定,從計算機軟硬件的生産到轎車生産線的制造,幾乎所有牽扯到高新技術産業的産品,無不打着“洋字牌”的烙印,即使如此,我們又有幾種能夠拿得出手的“硬貨”?改革開放20餘年,我們究竟改出了什麽?有人可能要理直氣壯的說,“我們今天的國民生産總值提高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但是,我要提醒諸位:請查一查76年以前中國的GDP處于世界的第幾位,今天又是第幾位。那個時期的世界生活水準處于什麽地步,今天普遍又是一種什麽狀況。我可以明确的說,任何脫離當時條件和環境的對比,對于事實來說,沒有任何的作用和說服力。

今天中國的銀行金融業,如果真正按照市場經濟運作的規律,其實早就已經應該破産。現在之所以還能運作如常,隻不過憑借的是“政治信譽”而已。也就是說,中國現行的産業金融政策,是一種管制性的金融體制。盡管這種體制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促進和支持了經濟奇迹的産生,但同時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潛在的深重災難。既政府主導制定産業政策------産業政策需要信譽融資------信譽融資需要政府擔保-------政府擔保導緻不良資産劇增。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3月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的比例爲24.13%。而按照人民銀行的要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必須在2005年之前将其平均不良資産率降至15%。同時,四大行都提出上市的目标,而要達到上市的要求,不良資産必須壓縮到較低的水平。由于受困于較高的不良資産率,四家國有商業銀行不得不把實際利潤的絕大部分用于消化曆史包袱。近日公布的年報資料顯示,中國工商銀行2002年實現年撥備前利潤爲443.37億元,但提取撥備和消化包袱就用了38..23億元,占全部營業利潤的86%。中國農業銀行在112.61億元的實際利潤中,拿出了83.7億元核銷壞賬、消化财務損失。建設銀行更是用了87.4%的利潤沖銷壞賬,344.3億元撥備前利潤用了301億元消化曆史包袱。中國銀行當年實現撥備和消化曆史包袱前營業利潤523億元,但稅後利潤僅爲93億元,這之間的差額絕大部分是用于消化曆史包袱,其中提取呆帳準備金267億元,沖減以前年度應收未收利息91億元。椐保守的估計,目前的不良資産已經突破了30000億人民币,并且是宿債未嘗,金融信用和國企集團的信用正在被隐含的國家信用所取代。伴随着2006年外國銀行将在中國享受國民待遇的到來,一場腥風血雨的金融大搏殺就會展現。然而,面對如此緊迫的時間壓力,中國的金融界至今也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到時失去了政策保護的中國銀行将會有何種妙計生存下去?

如果說,中國經濟的模式是移植的西方模式,倒不如說是模仿的日本模式更确切一些。但是,不管是西方模式,還是日本模式都不可能完全适應中國的土壤,何況,無論是西方還是日本都已經爲泡沫經濟的堆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即便是經濟超強的美國,在面對泡沫經濟所帶來得危機時,也不得不使用“非經濟”手段-----戰争,來幹預危機得到來。那麽,中國在面對這種危機時将以何種手段來應付?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011/198036.html

羅恩保羅:韓國衝突可能是精心策劃的危機為了刺激美元

美國陰謀是朝韓相互炮擊的深層次原因

分析:朝韓炮擊背後之謎

朝鮮半島劍拔弩張

中國人處在生死邊緣的我見 (更新)

第三次世界大戰紅色預警:危險時間2010年11月-2011年02月

緊急:制止美國 /韓國的攻擊 - 了解事實並採取行動

朝鮮半島危機會怎樣發展?

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倫稱:美國在考慮對伊朗動武

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攻擊伊朗準備十足

「美以電腦病毒攻伊核設施」

美國人爲何而戰--“全球化”是美國人的精心設計

1 則留言:

匿名 說...

hokfai_law:唉.....一切都是注定的。
南韓軍方貪污過度,未打裝備先失零,注定了要做北韓的活靶。南韓重傷,老美大條道理介入。日本還未露底,軍力是個迷?
唉.....血染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