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貨幣戰系列之二:開打了?不打了?

貨幣戰系列之二:開打了?不打了?
王榮
更新時間 2010年 11月 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9:23
BBC中文網
弱勢貨幣有利於出口,所以貿易順差國不喜歡弱勢美元。

中美圍繞匯率爭執十數年,現在出現在「貨幣戰」情景設想中的主戰場。

普遍認為,美聯儲(美國央行)在連續十八個月維持0-0.25%低利率情況下再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是貨幣戰爆發的主要誘因。

那麼,貨幣戰算是爆發了嗎?是雷雨交加、光打雷不下雨,還是只見雨不聞雷?

「空投美元」

上周美聯儲宣佈為市場注入六千億美元的資金以強化經濟復蘇力度,招致中國、德國、俄國、巴西等多方的激烈批評。

弱勢美元可能導致大批資本湧入回報較高的新興市場,催生資產泡沫,推高大宗商品和農產品價格,助長通脹威脅。這些對經濟復蘇較強勁的亞太經濟體來說構成挑戰。
中國嚴正指出,美國的行為要符合其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身份,中國外交部要求美國就此作出解釋,以免影響國際社會對世界經濟復蘇的信心。

一些東亞國家的央行表示,它們正在協商採取相關措施,保衛本國經濟免受巨額資本流入的衝擊。

正在亞洲巡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罕見地、打破常規地為央行的貨幣政策高調辯護。部分市場人士則表示投資資產的分散和多元化未必是件壞事。

通脹威脅

英國杜倫大學金融學教授張志超認為,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主要會助長美國國內通脹和助推美元下跌,而貿易順差國很可能會針對通脹威脅採取行動。至於美元走弱影響貿易關係方面,因為順差國的出口已經很高,故美元貶值的衝擊有限。

因此,他認為無論是貨幣戰還是由此引發貿易戰的可能性都不高,至少也不是迫在眉睫。

據路透社分析,雖然近日圍繞美國「印鈔機」的言詞交鋒非常激烈,但匯率爭端破壞表面和諧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張志超認為,國際貨幣關係紊亂、世界經濟格局失衡,體現為局部的匯率摩擦,但夠不上「貨幣戰」。如果各大經濟體都接受「和為貴」,通過對話機制化解矛盾,那麼貨幣戰就不會全面爆發。

談判桌

中美既然處於可能發生的全球範圍的匯率大戰的主戰場,那麼擬議中的胡錦濤主席訪美,與奧巴馬總統會談的結果,就對事態發展具有標示作用。

兩國首腦會談,議題估計大致如下:美國要求中國加快匯率改革步伐,匯率調整幅度增大,對美國更多開放市場;中國會要求美國保證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的安全,如果縮水幅度過大,應該有所補償,另外就是解除對華出口的一些禁令。

回到眼下,11月11日在韓國首都首爾召開的G20峰會,可能成為順差國和赤字國(面臨通脹壓力和就業挑戰的出口大國 - 復蘇艱難、失業率居高不下且財政赤字巨大的赤字國)之間就匯率矛盾和貿易失衡難題交鋒的戰場。

同時,首爾的會議桌也是對立陣營的談判桌。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0/11/101110_currency_war_2.shtml

貨幣戰系列分析(1):為何而戰?誰與誰戰?

貨幣戰系列之三:在首爾協商停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