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世界末日的種子庫 “基因銀行”保障糧食安全


世界末日的種子庫 “基因銀行”保障糧食安全
2010年11月09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聯合國糧農組織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表明,世界糧食作物基因多樣性正面臨氣候變化等威脅,如果不加強保護,許多糧農作物的優質基因將從人類的生活中永遠消失。在上個世紀的一百年間,全球糧食作物多樣性已經損失了75%。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預計到2055年,全球花生、土豆和豆類等重要糧食作物將失去22%的野生近緣植物。保持糧農作物的基因多樣性是實現全球農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對這些基因多樣性的應用,更是解決全球性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要手段。

  為什麼說作物多樣性是糧食安全的保障呢?因為不同糧農作物攜帶了不同特性的“基因秘密”,這些“基因秘密”不僅讓我們的“盤中餐”包含了豐富的味道和營養,還對不同的土壤和氣候有不同的適應能力,比如某些植物本身就擁有抗高溫、抗干旱、抗鹽化、抗洪澇和抗病虫害的優質基因。如果我們將攜帶這些優質基因的不同品種的農作物以種質資源的形式保存、歸檔、研究,並在需要時加以利用,就可以培育出抗自然災害,快速生長或高產的糧食作物。此外,作物的野生近緣物種更是作物改良和培育高產優質農作物的基礎。例如,我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在海南發現的野生稻不育株和栽培種雜交,成功實現雜交制種,即是對近緣野生植物遺傳資源運用的一次意義重大的實踐。

  放眼世界,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還指出,世界糧食產量到2025年需要翻一番,但全球的耕地面積不會改變,而且水資源和其他相關投入可能有所減少。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加強對糧食作物基因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對於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為保持作物基因多樣性,世界上共建立了約1750個作物基因庫,收集了740萬份基因樣本。這些作物基因庫,因其保存了豐富的基因資源,被稱為“基因銀行”。在基因銀行中,各類種子被分別儲存在密封的空間裡,零下10至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和有限的氧氣供給延緩種子的新陳代謝和老化過程,從而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發芽能力,比如豌豆的發芽能力能維持20至30年,向日葵和一些谷物類可以保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說起基因銀行,人們不由想起挪威那座神秘的“斯瓦爾巴德全球種子庫”(也叫“世界末日種子庫”)。這座被稱為“植物諾亞方舟”的種子庫,儲存著世界各地收藏的不同種子的安全復制品,如果某類種子因為地區性或全球性災難而消失,就可以從中復制並重新種植。斯瓦爾巴德群島位於北極圈內,其永久凍土為種子貯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除了一些國際性基因銀行外,目前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家級基因銀行,為全球糧農作物多樣性做出了卓越貢獻。

  每粒小小的種子都可能為人類糧食安全起到無法估量的促進作用。帶著對那些來不及保存就已經絕跡的植物的惋惜,我們隻有盡一切所能,保護、保存和利用每一種植物基因資源,糧農作物才可能實現惠及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丁小希)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3163284.html

'末日'種子庫貯存五十萬種作物

'末日種子庫'得到新的大量大米付運

美軍方為經濟崩潰作準備

摩門教徒有世界最大的人類種族數據庫:為什麼?

地獄基金會的(比爾)蓋茨

探秘挪威世界末日種子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