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隨筆:誰能強迫我上網?
BBC中文網 蘇平
更新時間 2010年 7月 1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8:01
英倫隨筆
據統計,一千萬英國人從未上過網。
今天的英國,在有些人眼裏,網,仍然是蜘蛛捕食的工具;IT依舊是it的大寫;Twitter(推特)除了小鳥鳴叫,當然沒有別的意思。
英國數字化冠軍、美女企業家瑪莎·萊恩·福克斯的統計數字顯示,一千萬英國人從來沒有上過網。這相當於英國最大的五個城市----倫敦、伯明翰、利茲、格拉斯哥和謝菲爾德----的人口總和!
靠互聯網起家的萊恩·福克斯痛心疾首,誓言要在今後幾年內,把這些「頑固不化」者全部拉上網。
她有什麼高招呢?
「胡蘿蔔」
7月12日,萊恩·福克斯帶著自己的《全民上網宣言》(Networked Nation)來到唐寧街10號覲見首相卡梅倫。宣言的宗旨是,要在本屆議會期滿(2015年)之前,實現英國就業年齡人口全部上網。
宣言特別把注意力集中到弱勢人群。據統計,在從來沒有上過網的一千萬英國人中,四百萬來自最貧窮的階層。雖然65歲以上的人不上網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伴隨宣言的一張圖表顯示,非網民中將近50%年薪還不到11500英鎊(大概相當於平均年薪的一半)。
為了實現全民上網的目標,宣言首先擺出了「胡蘿蔔」。萊恩·福克斯說,上網可以加強就業年齡段人的求職競爭力,退休後也可以繼續享受互聯網的娛樂、社交功能。
宣言說,全民上網對個人、國家都有利。90%的新工作機會都要求申請人有基本的互聯網技能;去年,700萬份招聘啟事刊登在網上;能上網的家庭可以買到便宜的消費品和服務,孩子學業更優異;政府能夠以更少的投入接觸到更多的臣民等等。
首相卡梅倫高度讚揚了萊恩·福克斯的雄心壯志。他說,在互聯網年代,越來越多的服務、商貿活動都轉移到了網上,「我們必須確保沒人被拉在後面」,普及互聯網對「保證現代經濟的蓬勃生氣至關重要」、「有助於改善政府的工作效率」。
就業和養老金事務大臣鄧肯·史密斯也說,數字掃盲可以促進社會流動、有助於消除社會隔閡,還是「脫貧的有力武器」。
大棒?
確實,誰能對幫助1000萬人上網、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雄心壯志提出異議呢?誰能不被萊恩·福克斯的熱情、執著所感動呢?
有科技事務記者把全民上網比喻為「非凡的追求目標」。問題是,目前英國政府囊中羞澀,公共資金投入嚴重縮水。要實現如此宏大的目標,萊恩·福克斯恐怕只能另尋財源和出路了。
撇開財政上的困難,別忘了,到了今天還沒上網的人,恐怕也都相當老腦筋、或是固執己見。這批人,你能拿他怎麼辦?
比如說我婆婆吧。既不缺錢也不缺時間,既不是文盲也不是科盲,想學的現代技術、比如說發短信,很快就掌握了,家裏有電腦、也有寬帶。但是,她幾乎用過所有的借口拒絕上網:沒時間學、學不會、太麻煩;繼續催,老人家就會開始緬懷沒有網的年月寫信的浪漫;要是還不打住,她還可能拿出在網上興風作浪的妖魔鬼怪,懷疑互聯網帶來的是否都是積極作用了。
她並不像宣言所說的那樣認為自己是「被社會不公正地拋棄了的受害者」。對於她來說(至少目前如此),住在一個小村子裏,有商店、有郵局、有朋友,沒有網,沒關係。
上面說到萊恩·福克斯的宣言先是拿出了一根鼓勵、說服的胡蘿蔔,對於繼續頑固不化者,還亮出了一根「大棒」。
萊恩·福克斯的有些提議,歸根結蒂是強制,讓你除了上網、別無選擇。比如說,給孩子申請入學、申請免費午餐補貼只能登陸特定的網站;要領取社會福利,首先也要接受「非正式性」的電腦技能測試。
無所謂
在英國,幾乎任何強制性的措施也都立刻會成為爭議性的措施。有人堅決反對權力機構採取任何強制、或是操縱性手段逼迫非網民上網。
今年3月BBC的一項跨國調查發現,將近五分之四的人認為上網應該被列為基本人權。那麼,有人反問了,不上網,是不是也該算人權呢?
最近看到一項調查,當問到非網民為什麼不上網時,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乾脆利落地回答說,「it is not for me」。
去年6月,英國電信管理局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不上網的人中,五分之二堅持說,即使白給電腦、不收費,他們都不會上網。調查發現,不上網的人有一個共同心態----無所謂。超過80%的人回答不上來為什麼一定要在家裏安互聯網,向他們講解網上服務的內容和優勢好像「也沒起到多大作用」。
什麼都能好治,無所謂可不好對付。胡蘿蔔管用還是大棒更有效呢?
曾幾何時,打電話、開汽車、用高壓鍋、微波爐,都遭遇過阻力。沒人強迫,現在也都成了家常便飯。我想,互聯網應該也是一樣,有朝一日肯定會成為絕大多數人離不開的工具。
至於五年的時間夠不夠,我們只能等著瞧了。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0/07/100714_suping_internet_connection.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