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訊:太空探測器與小行星「會面」
更新時間 2010年 7月 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33
歐洲空間局發射的「羅塞塔」彗星探測器已經近距離飛掠「魯特西亞」小行星,目的是為了收集了有關數據,並拍攝了高清晰度的照片。
這顆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4億5千萬公里。這是空間探測器所接觸迄今最大的小行星。
科學家希望探測器發回地球的數據能夠使他們了解小行星含有多少太陽系幾十億年前組成的信息。
這顆小行星是19世紀發現的,但是人類對其所知甚少。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0/07/100710_brief_space_probe.shtml
“羅塞塔”將與小行星“魯特西亞”會面
2010年07月08日09:49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訊 (記者 劉霞 王小龍)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7日(北京時間)報道,耗資10億歐元的歐空局“羅塞塔”彗星探測器將於7月10日近距離飛掠“魯特西亞”小行星,隨后該探測器將前往最終目標——“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羅塞塔”探測任務主管格哈德·施維赫姆表示,長達2小時的這次“會面”將是“羅塞塔”第二次近距離飛越小行星。研究人員將通過探測器上所攜帶的儀器,獲得“魯特西亞”的圖像、形狀等數據並以此計算出其密度。而這些數據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會成為地球的“救命稻草”。
“魯特西亞”是在火星和木星軌道間運行的一顆土豆狀的小行星,直徑134公裡,此外並沒有更多詳細的資料。
施維赫姆稱,如果一個大型小行星即將同地球發生“摩擦”,其密度將是科學家決定直接將其爆破還是讓其“安靜地走開”的主要依據。人們曾經不屑一顧地認為小行星是地球形成之初留下的平淡無奇的碎片,但是事實証明它們非常獨特。其大小和形狀以及礦物質成分各不相同,直徑從大約幾百米到100公裡不等。很多測量表明,“魯特西亞”是一個C類小行星,這意味著它包含原始的碳的化合物,但是有些測量也表明,它可能是一種M類的小行星,這意味著它包含很多的金屬。
“羅塞塔”項目的參與者麗塔·舒爾茨表示,如果“魯特西亞”是一個金屬小行星,那麼我們將發現一個真正的贏家,這有可能改寫小行星分類的理論。傳統分類方法認為,金屬小行星應遠遠小於“魯特西亞”。
作為太空探索歷史上最大的“豪賭”之一,“羅塞塔”於2004年3月2日發射升空,將於2014年抵達“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並發射登陸器。其在飛行途中曾4次借助行星引力完成變軌。如果一切順利,“羅塞塔”將成為人類首個近距離繞彗星運行、進而在彗星表面投放登陸器的探測器。
從維和行動到國際仲裁,從環境保護到核不擴散,不能說人類不在意自己家園的安寧。而對於另一種似乎遙遠但又千真萬確的威脅,我們一般都選擇了視而不見。6500萬年前地球上那場自天而降的災難,在統計學意義上是一件遲早要再次發生的概率事件,也許是一億年后,也許就在明天。誠然,“羅塞塔”能力有限,但其任重而道遠的“追星”之旅卻代表著蒙昧中的覺醒,它會讓更多的地球公民就此問題懂得防患於未然。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2087504.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