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23日星期四

英倫隨筆:聖誕大餐的「哲學」

英倫隨筆:聖誕大餐的「哲學」
蘇平
更新時間 2010年 12月 22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8:08
BBC中文網
到英國來之後逐漸發現,英國人極端重視聖誕大餐和節日食品。

就要過聖誕了。佳節總是與美食緊密相連,更何況聖誕這樣的大節呢!不搞一場有別於其他364天的「味覺狂歡」,彷彿無法顯示節日的隆重。

前一陣寫過英國人的三明治「情結」 ,得出一個英國人吃飯更像給車「加油」----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功效的結論。

那麼,每年一度的聖誕大餐,又能說明什麼呢?

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

先說一點題外話。日前,一位常在中英兩國走動的英國朋友從中國回來,他很吃驚地告訴我,中國的聖誕風真是一年強過一年,別說北京了,今年,他在「二線」城市都時不常在大街上看到唱Carol的。

訂購完火雞回家,一邊和老公「咒罵」60英鎊的「天價」,一邊瀏覽互聯網。突然看到一則報道:濟南一家五星級酒店推出10萬元一桌的豪華聖誕大餐!酒店將這款套餐定位為最頂級的「奢華享受」、最具影響的「身份象徵」!

據說,中國其他一些城市的大酒店也紛紛推出單人價格幾千元的聖誕晚宴。普通人家一年恐怕也花不了這一桌飯錢。

聖誕大餐,成了貴族大餐。

難怪有人慨嘆,這個起源於宗教信仰的西方國家全民性節日,到了中國後「滿身銅臭」、「變味」了。聖誕大餐甚至出現「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的現象,成為權力尋租的另外一個途徑。

聖誕日廚房如戰場

既然聖誕節是舶來品,我們不妨看看英國人給聖誕大餐的定位。

聖誕大餐吃什麼,這裏就不多說了。我到英國來之後逐漸發現,英國人極端重視聖誕大餐和節日食品。婆婆年輕的時候,總是提前幾個月就開始作聖誕蛋糕,隔三差五還要去給蛋糕餵白蘭地。

聖誕節當天更甭提了,廚房成了戰場。這可是英國主婦(部分主男)一年最重要的一餐。彷彿,這頓飯做不到「完美」,表示你對家人愛得不夠深!

我信奉笨鳥先飛。每年都會提前作一張spreadsheet,所有需要烹調的食品幾點幾分進哪個烤箱(或是蒸鍋)、多大火力、什麼時候翻個兒、什麼時候出爐,寫個一清二楚。一年,從來不進廚房的老公「良心發現」,「戰事」平穩時進去收拾衛生,一下子就把我的spreadsheet當爛紙給扔了!一大堆親戚要來吃飯,怎麼辦?!由此引發的那場爭執,在我的結婚生涯中算得上最激烈的一次。

也許,正因為天天只吃三明治,英國人才更看重這一年一度的味覺狂歡?

還能站起來就算沒吃好

說完了做飯的,再說吃飯的。我經多年觀察得出的結論是,聖誕大餐過後,客人、家人還能繫上褲腰帶、或者還能站起來,就算沒吃好!

這裏就不用我們家人的「光輝形像」作例子了,太寒磣。前幾天,英國一起調查發現,僅僅就在聖誕日一天,英國人平均攝入4000多卡路里。

聖誕大餐這一頓飯,如果樣樣都來一點的話,一盤子下去,就是1000卡路里。受訪者中大多數人還承認,吃

完了第一盤,還要找補個第二盤。

除了大餐,聖誕日人們還要吃巧克力、炸薯片、餅幹、蛋糕、幹果、百果餡餅,喝紅葡萄酒、加了香料煮熱的mulled wine,再來幾杯茶、咖啡、橙汁、可樂……

這還不夠,大多數受訪者「坦白」,早上還吃過全套英式早餐,晚上還要再用剩下來的冷火雞來上一圈三明治。

哈哈!過節也不忘三明治!

新年一到減肥忙

節日期間暴飲暴食,難怪新年一到,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一致減肥。

前年聖誕,老公送給我一本英國哲學家朱利安·巴吉尼的書。其中有一段,講的正是「看起來已經在英國人心裏深深扎下根」的這種「狂吃、狂吐」文化。

他的感覺是,這也是新教清教徒主義信仰的表現之一。單單享受吃的樂趣好像有點「頹廢」、「太注重肉慾」。愛吃、愛喝有點「犯了原罪」的意思。

因此,當人們「抵禦不住誘惑」的時候,乾脆徹底放棄。既然已經犯了原罪,何不甩開腮幫子大吃?

偷一分錢也是偷,偷一百塊錢也是偷?

巴吉尼認為,問題是,吃飯後,心裏留下的是「負罪感」。節食正好能撫平這種心態,因為,那些最能給你帶來快感、享受的食品都被禁止了。

正好贖罪?

說完了聖誕大餐的哲學,在此感謝讀者朋友過去一年的惠顧。並祝你和全家聖誕快樂!

記住,不要吃得太多了!

(蘇平,2010年12月21日,倫敦)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uk/2010/12/101222_suping_christmas_dinner.s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