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止出版物中夾帶外語和生造詞匯
嵇偉
更新時間 2010年 12月 21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4:32
BBC中文網記者
生造英文詞匯例子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此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要求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語,禁止生造詞語。
新聞出版總署在通知中說,這種現象嚴重損害了漢語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新聞出版總署的這一通知引起關注。
爭議
有學者表示,語言是活的,並非一成不變,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否則就會成為沒有生命的語言,而吸收外來語和生造詞語則是語言發展的必經之路。
著名中國學者、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認為,這一通知是權力部門崇尚權力、希望在掌管人們思維之外,還要掌管說話的表現;也反映出中國近年經濟高速發展後,官員們不再有改革開放初期面向世界的胸懷,卻認為外國應該學習中國,中國不需要吸收外來東西。
不過,不僅是官方,最近也有一些中國學者提出「漢語危機」的說法,指出中國大陸的漢語表達正在日益粗鄙化,公眾對漢語普遍漠視。
他們認為這會導致中華民族的文化危機,危害中國人的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
這一觀點也許反映了中國的某些現實,但許多學者認為,文化危機、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具有深層的政治、文化、民族和時代的因素,絕不是簡簡單單的言語粗鄙化或者生造詞匯所能影響得了的。
「代表先進文化」
朱學勤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認為,指責漢語出版物中隨意夾帶外語單詞和生造詞語會破壞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完全是不能成立的說法,是缺乏語言史常識的表現。
朱學勤教授舉例說,上個世紀中國從日語中吸收了大量詞匯,今天漢語的科學詞匯中的70%來自日本,政治詞匯中的憲法、幹部、法律、社會、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先進文化和代表等詞匯也都來自日本。
如果不吸收這些外來詞匯,今天中國的憲法就沒有辦法去寫,而前總書記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一開頭的「代表先進文化」這幾個字,也會無從落筆。
朱學勤教授還提到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最新的世界語言監督中心的統計數字說,每天都有一個來自中國的單詞進入英語,進入英語世界。他說,這些並沒有對英語世界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新聞出版總署的這一通知還要求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出版物語言文字使用及質量的管理和檢查,對違反使用語言文字規範的要責令改正,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不過,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在中國史無前例地不得不對外開放的今天,行政手段也許能暫時禁止出版物中夾帶外語單詞和生造的詞語,但能禁止互聯網上的語言、最終達到「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嗎?
朱學勤教授認為,在語言文字上建築萬里長城是行不通的。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12/101221_chinese_language.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