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天安」艦餘波震蕩東北亞
樂安
新時間 2010年 5月 2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2:45
BBC中文網記者
韓國調查人員展示打撈上來的魚雷殘骸。
韓國調查組周四(5月20日)正式發表「天安」艦爆炸沉沒原因報告,指「天安」艦系遭朝鮮製造的魚雷擊中沉沒。
調查組拿出的關鍵物證是在事發地點附近海底發現的魚雷殘骸。報告認定,打撈上來的螺旋槳和推力軸等部件和朝鮮CHT-02D魚雷完全一致。
「驗明物證」
今年3月26日晚,韓國海軍「天安」艦在黃海白翎島和大青島間巡邏時爆炸沉沒,46名水兵遇難。事發地點鄰近南北雙方有主權爭議的「西海北方界線」。
「天安」艦沉沒後,輿論曾一度普遍認為是朝鮮製造了這一事件,但韓國官方對此保持了低調,僅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需要等待調查結果,在野的民主黨更一度斷言此事不會與北方有關。
朝鮮方面也多次否認有關指稱,20日韓國的結論公布後,朝鮮國防委員會更立即指責韓國「捏造事實」,並提出要派遣檢驗團到韓國「驗明物證」。
「進犯行為」
目前韓國方面還沒有對北方派員檢驗的要求作出反應。但日本和美國已經對韓國的結論表示全力支持,並強烈譴責朝鮮。
美國白宮聲明稱,這次攻擊是「不可接受的進犯行為」,違反國際法和南北《停戰協定》。
巧的是,韓國報告公布當天,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將啟程前往東京,開始她為期一周的日、中、韓東亞三國之行。顯然,日程中除了駐日美軍基地、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等原定議題外,「天安」艦將是她訪問三國期間所要談及的重要內容。
日本政府20日已經強烈譴責朝鮮「破壞了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時表示準備加強同美韓兩國的合作,進一步制裁朝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反應低調。(資料照片)
「不幸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譴責朝鮮的同時,日本官房長官平野博文也談到了中國,稱「希望中國能與國際社會一道認識到這是重大的問題」。
這種指點別國,尤其是中國該如何如何的說法,在日本外交中並不多見。不過,考慮到日本對朝鮮一貫強硬的態度和最近中日兩國在東海的系列摩擦也就並不奇怪了。
同樣不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國外交部對韓國的調查結論反應也相當低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僅表示「注意到了」韓國的調查結果,稱「天安」艦的沉沒是「不幸事件」,呼籲各方「妥善處理」。即沒有肯定韓國的調查結果,也沒有對朝鮮提出任何譴責。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韓國一直有批評聲音指中國在「天安」艦事件中有意偏袒朝鮮。
本來韓國方面希望中國在前不久朝鮮領導人金正日訪華時就事件向朝鮮施加壓力,但並未見到任何兩國領導人談及此事的報道。
同時,中國的呼籲「客觀公正調查」的同時,也曾暗示不能把指頭指向朝鮮。
18日,韓國向日、俄、中駐韓大使預先通報調查結果的前一天,中國新任駐韓國大使張鑫森訪問韓國國會時拜會了在野的民主黨領導人而沒有拜會執政的大國家黨,並在談及「天安」艦時提出了和民主黨類似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誰是肇事者」的說法,韓國媒體因此更認定中國是在為朝鮮遮掩。
「全面戰爭」?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周四表示,中國仍「希望同有關當事國共同努力,盡早重開六方會談」。但韓版「天安」艦調查結果造成的第一個「犧牲品」可能恰恰是重開「六方會談」的希望。
韓國在公布結果的同時,除了誓言採取「堅決行動」,並未提出將如何懲罰朝鮮,朝鮮倒是先發制人地提出如果受到懲罰,將不惜發動「全面戰爭」。但不用說「全面戰爭」,就是一輪導彈和炮火也是富裕的南方無法承受的,甚至日本也可能因朝鮮的軍事報復而成為被殃及的「池魚」。
何況目前還有至少一千多名韓國國民因為包括開城工業園這類的合作項目而身在北方,一旦南北衝突,北方無疑可以方便地把這些人扣為人質,其政治影響亦為李明博政府所無法承受的。
戰爭顯然是各方,包括「嘴硬」的朝鮮,希望避免的。但制裁呢?
天安」艦沉沒造成46名韓國士兵喪生,但事件影響將遠不止此。
除了中、日、美、俄外,韓國也把調查結果事先通報了聯合國, 身為韓國人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已經表示,報告結論「嚴重而棘手」,不過下一步怎麼辦並沒有下文。
但只要制裁就躲不開中國這個常任理事國,而很難想像中國會支持任何針對朝鮮的新制裁。
其實在希拉里這次東亞之行一周之前,她已經與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舉行了電話會談,討論了「天安」艦問題。
雙方決定如何應對事件後續影響不得而知,但有報道說,兩人還就伊朗核問題交換了意見。18日,克林頓國務卿透露,中國已經改變了態度,同意支持對伊朗實施更嚴厲制裁的安理會決議。
地區博弈
這其中即使沒有什麼「交換」,僅僅是默契也已經足以讓美國接受未來中國不支持制裁朝鮮的可能立場。
這一輪中國看來是「贏」了,但「天安」艦事件的影響可能超出朝鮮半島本身和聯合國這個範圍。
有報道說,美韓將有針對性地加強海上演習。分析人士認為,2012年向韓國移交半島上美韓軍隊戰時指揮權的時間表也可能受到影響。同時,日本估計也會以事件為借口,加強「自衛」。
如此一來,中國在東北亞面臨的軍事壓力將會增加而不是減少,為了金正日政權一個不符合正常思維的舉動,值得嗎?也許這一代中共領導人還沒有真的從50年前的那場戰爭吸取教訓,雖然不再「抗美」,卻依然放不下「援朝」。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0/05/100520_ana_koreanship_china.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