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

美國國會舉行人造生命聽証會 要科學還是要倫理?

美國國會舉行人造生命聽証會 要科學還是要倫理?
2010年05月28日08:36
來源:《廣州日報》

據新華社電 科學家在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本是件尋常事。

  但極少有人像克雷格·文特爾這樣在發表研究后需要參加國會聽証會,回答議員對有關研究成果所抱有的疑問。文特爾等人造生命研究專家定於27日在國會就引發倫理擔憂的人造生命研究作証。

  擔憂:流出實驗室怎麼辦?

  文特爾率領的研究小組20日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首次培育出由人工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從而向人造生命形式邁出關鍵一步。

  研究人員希望更好地了解驅動所有生命的基礎機制並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種類的細菌,用於生產燃油或消解毒性廢物等。

  規范這方面研究屬於美國聯邦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職責范圍。

  一些環保和倫理組織呼吁國會和聯邦政府機構嚴格監管人造生命研究,確保用遺傳工程學方法制造的生物體不會流出實驗室對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無從預測的破壞。

  文特爾認為不必擔心他們的研究成果會危害環境,理由是一方面研究人員在培育由人工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時把細胞設計成離開實驗室環境就無法存活的生命形式﹔另一方面,細胞本身無比脆弱,隻要在遺傳密碼中出現一個極小錯誤,細胞就失去自我復制功能。

  解釋:一直注重倫理評估

  批評者反駁說,有証據表明,一些流感病毒的傳播源於實驗室。

  批評者甚至擔心,人造生命技術可能用於制造生物武器。

  文特爾說,考慮到人造生命研究可能引發的憂慮,研究人員一直在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倫理中心合作。“我們做第一個實驗前就要求做倫理評估,”他接受路透社電話採訪時說。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西將就研究所與文特爾利用生物工程學技術合作開發流感疫苗作証﹔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所的基斯林將介紹制造微生物用於吞噬污染的研究﹔斯坦福大學農業專家德魯·恩迪和生物倫理學專家克貝尼克也將出席聽証會。

  人造生物學前景廣闊

  據新華社電 國會能源和商務委員會收到的聽証會內容簡介文件寫道:“人造生物學應用前景廣闊,涉及健康、能源和環境。”

  而且,大部分研究仍處於最初級階段。

  路透社報道,文特爾與埃克森美孚公司共同投資6億美元研究用海藻制造生物燃料,但這項研究眼下還無法帶來商業利潤。

  文特爾,素以擅長將科學研究運用於商業領域而著稱。

  他說:“這樣做有風險,但必須這樣做。”

  他把這種經營模式比作拍電影。

  “如果拍出一部獲奧斯卡獎的電影,就可能獲得拍下一部電影的資金,”他說。

  路透社預計他在聽証會上還會談到人造生命研究以外的一些項目,包括利用研究船“魔法師二號”探索海洋中所有有機生物基因、研究人體內部和表面的微生物群系等。

  “人造生命”令世界不安

  “人類是否可以扮演上帝的角色?”美國科學家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生命”,再次激起了這個古老的爭論。對這一成果,有人看到未來解決食品短缺、能源危機的希望,但更多的人擔心這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有網民在《紐約時報》的報道后留言稱,“這是繼原子彈后人類又一個可以毀滅自己的發明。”

  近年來,隨著克隆技術、干細胞技術和基因工程等飛速發展,基因糧食和藥物與人類越來越近,“人造生命”引發的有關倫理道德和人類存在的危機爭論越來越激烈。類似於《生化危機》等描寫人類幾乎被自己制造的“非自然生物”滅種的影片在全球流行深深地反映出人類的恐懼。(據新華社)

  “人造生命狂人”文特爾

  今年63歲的美國遺傳學家克雷格·文特爾被稱為基因研究急先鋒、“人造生命狂人”,他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

  1991年,文特爾就宣布開發出新的DNA測序技術。2000年,文特爾以及他創立的塞萊拉基因技術公司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相繼宣布完成人類基因組草圖。2001年,文特爾公布了繪制人類蛋白質組圖譜的計劃。

  2007年9月初,基因研究先驅文特爾再有驚人舉動。他首次對外公布承載自己遺傳秘密的、最完整的個人基因組圖譜。

  同年,文特爾入選《時代》雜志“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如嘉)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718532.html

科學家創造世界首個人工生命

美誕生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 滬專家態度謹慎

科學家扮演"上帝" "人造生命"能應對能源危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