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茄子就能“包治百病”?該不該相信張悟本
2010年05月26日09:02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張悟本參加某養生節目。
要說時下什麼食物最火?恐怕非綠豆湯、長茄子莫屬。而這些食物的推崇者張悟本,算得上目前國內養生界最熱門的人物了。他的食療方子中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不管給誰開,都少不了3樣東西:白蘿卜、綠豆和長茄子,並稱多次用它們治好了肺癌、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肺炎等數十種常見疑難病症。
張悟本又出書,又上電視節目。在他口中,不管你患了近視、高血壓,還是癌症,“藥店”就是你家隔壁的菜市場,“醫院”就是你家的廚房,“藥方”則離不開五谷雜糧。據說,就因為他的理論,市場上雜糧都跟著漲了價。百姓更是追捧,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話當聖旨一樣照著做。治病真可以這樣簡單?百姓該不該相信他的說法?各學科專家對此又持何種態度?《生命時報》記者進行了一系列深入調查。
張悟本火成什麼樣了
似乎一夜之間,張悟本這個名字就紅遍了大街小巷。今年2月1日,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播出“張悟本談養生”一期,就登上了史上同時段收視率的前三甲。據說,不少人一到固定時段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他的“脫口秀”﹔他去成都辦講座,有凌晨5點就等在門外的市民,隻為能在講台前排搶到一個好座位﹔他的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成了2009年保健類圖書中最大的“黑馬”,上市6個月,佔據當當網、卓越網、新華書店等所有排行榜的銷售冠軍。據報道,該書銷量已達300萬冊。
他的挂號費也因此水漲船高。5月12日下午,《生命時報》記者來到位於國家奧林匹克中心西南門處的悟本堂。前台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張悟本是此處唯一的坐診專家,目前已經沒有兩三百元較便宜的預約號了,挂號費2000元一次,而且已經排到今年年底。據了解,由於患者太多,悟本堂已不接受高血壓患者的預約。一位自稱是悟本堂銷售中心的小姐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每天打進來的電話有1000多個,由於預約難度大,張悟本建議這些患者購買他的光盤和書籍。
不僅如此,雜糧也沾了張悟本“養生說”的光。在菜市場裡,綠豆、黑豆已成了不少消費者的必買品,少則三五斤,多則幾十斤,價格被不斷推高。有攤主甚至調侃道,“這綠豆漲價都是張悟本的功勞!”記者了解到,以張悟本名義銷售的某品牌綠豆甘草湯已經賣到138元,售價38元一瓶的醋泡黑豆,剛推出半個月每天就能賣出100多瓶,成為該公司最暢銷的產品。
《生命時報》記者對30人進行的隨機調查也顯示,70%的人知道張悟本或他所倡導的食療方。其中,40%的人相信或有點相信他的說法,另有20%的人因他改變了飲食習慣。27歲的鄒小姐告訴記者:“我母親患高血壓,自從看了張悟本的節目后,每天用5斤豆子,煮出一杯水喝,剩下的豆渣全扔掉了,平時省吃儉用的她這回也不心疼了。”
各科權威專家批駁張悟本論調
在老百姓看來,張悟本的養生方法成本低廉、簡單易學。然而,這套“不用吃藥”的食療理念,在權威專家眼中又是怎樣?日前,《生命時報》記者採訪了中醫、營養、高血壓、糖尿病等學科的專家,對他的幾大主要論調進行點評。
論調一:“萬能”食療方——每天1斤綠豆煮水。在張悟本的理論中,最著名的要數“綠豆說”了,它不但能治近視、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對此,全國名老中醫、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首席專家晁恩祥無奈地表示:“像這種一個蘿卜、一斤綠豆就能治病的說法,未免太過荒謬!”綠豆湯確實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但古書也記載,它會與藥物的相關成分發生反應,從而降低藥效。正在服用各類藥物,特別是中藥湯劑的人一定要慎喝綠豆湯。
這個方子是否能治百病?北京中醫醫院副院長王國瑋點評說,有兩點老百姓必須要知道,一是中醫講究辨証施治、整體而治、因人施治。食療同樣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節調理方法也不一樣。二是中醫歷來講究的都是“以治為主,以食療為輔”,僅依靠食療治病需謹慎。
論調二:降壓藥會吃出腦梗、腎衰竭,糖尿病並發症也是吃藥吃出來的。張悟本表示,降壓藥不但會擴張血管、造成腦溢血,它還傷腎,10個透析病人,9個半是藥源性中毒而起,8個是長期服藥的結果。聽聞此言,中國高血壓聯盟秘書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王文氣憤地表示:“這完全是缺乏基本醫學知識的說法!人一旦患了高血壓,最終可能都會發生心臟病、腦血管病、腎臟病,如果不吃藥,發生這些並發症的危險性更大。”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協會理事長向紅丁也表示,美國、英國等國家多個大型臨床研究表明,正確的降糖、降壓和調脂治療有利於並發症的防治,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任何一種成熟藥物的正面作用,都強於其副作用。飲食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必要的藥物治療。
論調三:不要喝酸奶,裡面的增稠劑會讓血管堵塞。對此,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程義勇教授批駁道,不是所有的酸奶都加增稠劑。退一步說,即使用了,隻要按照國家標准來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況且,增稠劑本身根本不會造成血管堵塞,這是很無知的說法。“營養學界長期以來有一個共識,酸奶是最值得推薦的奶制品,它含優質蛋白,鈣含量高,營養僅次於人乳。”
論調四:生吃長條茄子就等於吃降脂藥,它不僅吸油,治血脂黏稠,還能治腫瘤。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李裡特教授表示,茄子對補充人體膳食纖維確實有好處,但它就是一種普通的蔬菜,在營養方面未必比深色綠葉菜好。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也告訴記者,在中醫中,生吃茄子確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活血消痛的功效,茄子提取物能降低血清膽固醇。但這種吃法並非人人都適用,而且,不同體質的人攝入量是多少,也都有講究,不能一概而論。
論調五:高血壓患者應大力補鈣: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我國對於鈣的推薦攝入量為成人每日800毫克,老年人為1000毫克。鈣的可耐受最大劑量(UL)為2000毫克。“這個推薦量參考了國際上的標准,本身就已經偏高了。而張悟本開出的方子足足是推薦量的4倍。一旦鈣片吃多了,容易導致泌尿系結石、便秘等。”李裡特表示。
論調六:吃鹽多少跟血壓沒什麼關系。“當然有關系!鹽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涉及20萬人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每人每天平均吃鹽量已達到12克,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安全線’6克。”王文告訴記者。
論調七:80%高血壓、糖尿病都是誤診。王文稱,根據國內外標准,這兩種病的診斷都很明確,尤其高血壓,診斷不難。“他在門診中就遇到一位老患者,相信了張悟本的話,斷了藥,隻喝綠豆湯,結果血壓上去了,隻能去醫院找醫生。真是害人不淺!”
張悟本是否出自“中醫世家”
那麼,這個敢在電視上拋出各種“怪論”的張悟本究竟何許人也?據某媒體報道,他出生於中醫世家,其父曾為國家領導人保健醫,6歲開始隨父學習中醫,食療臨床經驗二十余載,並任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北京悟本堂中醫研究院掌門人,人稱“中醫食療第一人”和“京城最貴中醫”。
關於張悟本的出身,近日,某論壇網友爆料稱,張悟本原為北京市第三針織廠職工(現為銅牛集團),其妻子和父親都是該廠員工,並非出自“中醫世家”。
為查明真相,5月12日傍晚,《生命時報》記者來到張悟本曾經的住所、北京東三環邊上的某小區暗訪,碰巧遇到一位在此住了近二十年的大爺。他得知記者來意后稱:“你說的是張悟本啊,我也在電視上看到了。當時我還挺納悶的,這不是老張他兒子嗎?還挺能白活的。”這位老先生表示,他父親是會給人按摩、針灸什麼的,但沒聽說是中醫世家,我們在這裡住了這麼多年,也沒找他們看過病。
此外,還有兩位曾經也是北京第三針織廠職工的阿姨表示,張悟本確實曾為北京市第三針織廠職工,其妻子和父親也是該廠職工。其中一位阿姨說,張悟本當時和她在同一個車間,他主要負責維修機器,當時並不是醫生,可能是下崗之后再去學的。對於“他父親是否任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另一位阿姨搖著頭,意味深長地笑著道“沒聽說過”,並表示張悟本以前倒是賣過保健品鈣片。
有資料顯示,張悟本的教育經歷是:“1981年,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中醫藥專業”。不過網上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為求証該資料的真實性,5月12日,記者進行了電話採訪。北京醫科大學現已歸屬北京大學醫學部,該部負責學籍管理的馬老師經查詢后告訴《生命時報》記者,1981年,該校無畢業生畢業﹔1981年入學的學生裡面,也沒有找到叫張悟本的人。對此,一位熟識張悟本的編輯告訴記者,張曾告訴過她,他沒畢業就退學了。當記者又打電話到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求証時,巧的是,一位女老師告訴記者,“昨天還有人過來幫張悟本辦理畢業証明,說他原來的不見了。”女老師告訴記者,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確實開過中醫藥專業,也確實有個叫“張悟本”的學生。不過,當時這個專業國家不承認學歷,是函授性質,不用脫產,主要是自學,開卷考試。
“張悟本現象”引人深思
在調查採訪中,百姓對張悟本和“綠豆說”關注空前,信與不信都已形成一種社會現象,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需要冷靜思考。幾乎所有受訪專家都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張悟本的論調中,確實有對的成分,但也摻雜許多不科學信息,九句真話摻上一句假話,更會誤導百姓。事實上,這種擔心已經變成現實。據《成都商報》報道,已有人因喝綠豆湯導致胃痛、痛經等問題。還有網友發帖稱,正月十八那天,他花了2000元找張悟本看病,開的綠豆湯、冬瓜汁,現在沒啥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
“張悟本現象”並非個例,如今養生論調出一個火一個,養生專家粉墨登場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有的僅為錢財。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田向陽認為,現代人對健康的熱衷是其土壤,但這塊土壤尚不成熟。衛生部去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的總體水平為6.48%,加上醫學的專業性,很多人無法分辨真假。而有些所謂“專家”往往又抓住大家想走捷徑、有病想盡早治愈等心理,時常爆出驚人之語。曾看過半集《百科全說》張悟本節目的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劉克玲坦言,她一直納悶這些人的名稱是誰賦予的,如“第一人”、“教母”等等。“他們出名離不開媒體熱捧,媒體應更加認真地查實其身份和資質。”國醫大師李濟仁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醫講究辨証,還要辨體,每個人體質不同,病症不同,隨便亂補肯定有害。現在媒體熱炒的很多養生說法都太絕對,這是非常不慎重的,可以說是誤國誤民!
田向陽呼吁,媒體發布健康資訊需要提高門檻,應有醫學專家顧問團為媒體“保駕護航”,一來確保專家真正有資質,二來為傳播出去的內容把關。作為老百姓,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他為什麼這樣說?科學依據在哪?其他的專家怎麼看?要靜下心來多質疑,太玄的東西不可信,盲從很容易既花錢又誤病。
甚至有專家斷言,張悟本僅是“曇花一現”式人物。隻有傳播有科學依據的真理才能長久,從“神壇”上跌下來的林光常、劉太醫都是教訓。(梁馨)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11697239.html
養生熱的冷思考:誰制造了“養生明星”
「食療神醫」張悟本再次成為熱議焦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